APP下载

赣南地区痔病的危险因素

2016-01-2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痔病吸烟饮酒

张 皛 王 剑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赣南地区痔病的危险因素

张皛王剑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目的分析江西赣南地区居民痔病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4例痔病病人为病例组,102例非痔病病人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痔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痔病的发生与应酬多、饮酒过多、喜吃辛辣食物、蔬菜水果摄入少、蹲厕看书报和吸烟、缺少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层次高、应酬多、饮酒过多、喜吃辛辣食物是痔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痔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关。在人群中开展痔病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痔病的发生。

〔关键词〕赣南地区;痔病;病例对照研究;饮酒;吸烟;体育锻炼

国内研究表明,痔病占所有肛肠病中的87.25%,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1〕。痔病可引起贫血、诱发肛门直肠肿瘤,女性患者还可引起泌尿系统及妇科炎症,老年人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国内外学者对痔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痔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赣南地区痔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的痔病病人104例作为病例组,年龄19~78〔平均(46.8±14.5)〕岁,其中男62例,女42例,已婚96例,未婚8例,来自城市54例,农村50例。同时收集在该科住院的非痔病病人10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胆石症病人52例,甲状腺瘤病人50例,年龄19~80〔平均(50.3±13.2)〕岁,男47例,女55例,来自城市43例,农村59例,已婚97例,未婚5例。两组患者分别来自赣南地区的16个县、区、市,在年龄、性别、婚姻、城乡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入选病例组的患者其痔病诊断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关于痔病的诊断标准,或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痔病者,并除外痔病以外的肛肠疾病。对照组除外患有肛门与直肠疾病者。

1.3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痔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患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婚姻状况、学历、既往病史、饮食习惯、生活与工作习惯、体育锻炼、患病时间及主要症状、排便频率及时间、大便形状、入院诊断等共76个项目。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对各危险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患者分布特征104例患者的最后诊断均为混合痔。其发病年龄以51~60岁最多(25.0%),其次是31~40岁(24.04%)、41~50岁(19.23%),61岁以上(17.31%),21~30岁(11.54%)。男性患者(59.6%)的比例高于女性患者(40.4%),与文献报道的女性高于男性略有不同〔2〕。有35.5%的患者患病时间在1~5年,另有38.5%的患者患病时间在5年以上;有71.2%的患者同时具有2~3种症状;职业构成排在前三位的是农民(39.4%)、公务员(15.4%)、事业单位职员(14.4%)。

2.2既往病史病例组有便血、便秘、贫血病史的比例〔86例(82.7%)、10例(9.6%)、2例(1.9%)〕均高于对照组〔5例(4.9%)、2例(2.0%)、0例(0.0%)〕,便血和便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6,P=0.000、χ2=5.5,P=0.019),贫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8,精确概率法)。此外,病例组在大便每1次/2~3d〔47例(45.2%)〕、大便干硬〔61例(59.2%)〕、排便时间在11min以上〔57例(54.8%)〕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4.297、106.396、35.494,P值均为0.000)。

2.3单因素分析见表1、表2。在所有因素中,按α=0.05检验水准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可能影响因素有9个:学历、应酬多、饮酒过多、喜食辛辣食物、蔬菜水果摄入过少、高脂高蛋白饮食、缺少体育锻炼、蹲厕看书报、蹲厕吸烟。

表1 两组学历分布比较〔n(%)〕

第一作者:张皛(1983-),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肛肠病研究。

2.4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代入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见表3。最终进入主效应模型的变量有5个。结果显示,学历层次高、应酬多、饮酒过多、喜吃辛辣食物是痔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74、5.970、2.551、8.459);高脂高蛋白饮食是痔病的保护因素(OR=0.009)。

表2 两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n(%)〕

表3 痔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讨论

辛辣食物与酒一方面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另一方面可使痔静脉充血、扩张,痔核肿胀,加剧疼痛,也可加重便秘。国内以往的研究也证实了喜吃辛辣食物和饮酒过多可导致痔病发病率增加〔3〕。

应酬多易引起痔病的发生,也与饮食习惯有关。应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参加各种酒宴,在赣南地区,无论是在宾馆酒店,还是在排档,酒和辛辣食物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因此,应酬多意味着在外就餐多、辛辣食物摄入过多、饮酒过多,也是诱发痔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膳食纤维可缩短大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粪便量及排便次数,可预防便秘的发生〔4〕。因此,对于痔病患者,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酒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可预防便秘,有助于预防痔病的发生。

高脂高蛋白饮食是痔病的保护因素,这个结果尚未见有相关的报道。陈长香等〔5〕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与以肉蛋鱼类为主的饮食结构痔疮发生率有差异,但其只做了单因素分析,未作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由于本次研究未曾将高脂高蛋白膳食作定量分析,因此,高脂高蛋白饮食对痔病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蹲厕看书报和蹲厕吸烟、缺少体育锻炼等生活习惯与痔病的发生有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3〕。上厕所看书报或吸烟会缓冲大脑的排便反射,延长排便时间,易造成直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肛门瘀血而促使痔疮形成。而经常运动,血液循环障碍少,肛肠局部不易充血,可减少痔病的发生。

学历层次高是痔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往的研究资料中未见详细报道。学历越高越易患痔疮,这可能与学历层次高人群的职业有关。一般情况下,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中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较高,有些可能是长期坐姿工作,或工作繁忙缺乏体育锻炼,从而使该人群患痔病的危险性增加。国内有些研究也表明,久坐久站的工作体位与痔病的发生有关〔6〕。但本次研究结果却是久坐久站与痔病发生无关,这可能与病例组中农民占的比例(39.4%)较大有关。因此,对于学历与痔病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便秘致痔论缺乏解剖学和流行病学依据,肛垫内血液可经肠壁不同平面经静脉回流,不可能因为干硬粪块压迫而出现淤血,故便秘不是导致痔病的危险因素,而可能是继发症状〔7〕。在本次调查中,尽管两组对便秘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便秘的比例并不高(9.6%),难以说明便秘是痔病的致病原因。因此,对于便秘与痔的关系是致病因素还是继发症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另外,本次调查的痔病患者均无腹泻症状,这说明在赣南地区的患者中还是以便秘与痔病的关系较为密切。

痔病患者因大便的干燥易引起便血,而长期便血易导致贫血的发生。尽管病例组有便血(82.7%)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9%),但患有贫血的比例却很低(1.9%)。由于本次调查所收集的病历对贫血病史及便血量的描述不尽详细,无法深入探讨。但对痔病患者而言,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细软、通畅,减少痔疮出血,可预防贫血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7.

2谢光球.岳阳市2000年健康体检6108人的肛肠病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2;18(6):125-6.

3于海泉,康合堂,康彦旭.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6.

4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0-5.

5陈长香,刘海娟,高红霞,等.痔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5):328-9.

6罗由平,周文浩,唐永红,等.妊娠并发痔疮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57-8.

7张东铭.痔与便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7):403-5.

〔2014-10-09修回〕

(编辑赵慧玲/曹梦园)

通讯作者:王剑(1957-),女,教授,主要从事预防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2-655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2.114

猜你喜欢

痔病吸烟饮酒
芩蓟凉血合剂治疗I、Ⅱ期出血性痔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清热利湿法对减少痔病术后水肿的应用效果分析
请勿过量饮酒
浅析宁夏回族成人痔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
《陶渊明 饮酒》
吸烟对口腔危害分析
与猫狗共饮酒
ST段抬高心肌梗死818例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江西省大学生吸烟与身份认同研究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青少年免疫系统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