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优势探讨

2016-01-29郑海智刘艳阳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诊断学教学

郑海智+刘艳阳

摘 要:为探讨心肺、腹电子标准化病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优势,我院将88名临床专业学生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训,然后进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同时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实训平台的实验组学生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完整性、流畅性高于对照组,体现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平台的优势。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体系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弥补临床教学中资源匮乏,成为临床教学发展的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子标准化病人;诊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9-02

诊断学技能操作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临床实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诸如医学生生源的扩招、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临床典型病例的缺乏、病种的演变等都严重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弥补了临床教学资源的匮乏,成为临床教学发展的新领域,该教学体系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临床理论、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将电子标准化病人引入诊断学实训课进行探讨,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专业88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挑选两个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4人,男14人,女30人;对照组44人,男18人,女26人,两组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

(二)教学方法

两组理论课和见习课均为诊断教研室同一组教师授课,课间实训均为16学时,其中胸部查体(呼吸、循环系统)12学时,腹部查体4学时,两组教学均在诊断学实验室进行,实验组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操作平台授课,先集中讲授相关理论,然后应用系统软件演练操作过程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间互换角色进行反复演练。

(三)依托实验室平台

实验组教学平台为辽宁营口巨成电子医疗仪器厂生产的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JC-5000型),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由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两部分组成。通过该系统教学软件编程,对电子标准化病人进行智能操控。主控台为主系统(教师机)控制各子系统(学生机),主系统有全体教学、分组教学和自主练习三种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取。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更换、调试、操作子系统。自主练习模式下子系统可供自我调试,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训练。学生4人一组,配1 台电脑和2 台电子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

(四)考核成绩评定

实训课结束后,两组同学同时参加诊断学教研室组织的实操技能考试,考试分为病例问诊(20分)、正常查体(60分)和心电图的识别(20 分)三部分,其中病例问诊以病房随机抽取患者为对象;正常查体以该系统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为对象;心电图的识别以该设备储备的上百种心电图谱为标准。后两项系统自动打分;操作实训100分制,统一由诊断学教研室教师汇总填入成绩单。

(五)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 检验。双侧检验P <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格检查成绩比较

分值 实验组(n=44) 对照组(n=44)

肺部查体 20 16.64±3.21 14.25±2.5

心脏查体 20 17.22±4.12 14.53±2.85

腹部查体 20 17.13±3.18 13.46±4.12

总分 60 49.26±1.52 41.35±3.4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 <0.05。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格检查项目得分比较

组别 n 沟通关怀

(5) 检查项目

(40) 检查顺序

(5) 手法规范(5) 结果报告(5)

实验组 44 4.84±0.24 34.20±4.22 4.84±0.32 4.63±0.78 4.25±0.36

对照组 44 2.10±0.52 18.78±6.48 2.54±0.86 1.33±1.42 1.58±1.53

t 值 5.34 22.14 2.10 2.24 2.06

p值 0.00 0.00 0.00 0.00 0.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六)教学效果评价

为评价电子标准化病人的模拟教学效果,实训课时发放电子标准化病人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表,学生自愿填写并回收。同时,征求学生对采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进行诊断学模拟教学有无建议或意见,附于表格中。

表3  学生对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的实训效果问卷调查

项目 实验组赞同

比例(%) 对照组赞同

比例(%)

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100%(44) 63.6%(28)

提高学习兴趣愿意课后进行练习 95.5%(42) 54.5%(24)

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适应临床 84.1%(37) 56.8%(25)

扎实理论有利于其他课程学习 90.9%(40) 56.8%(25)

体征模拟真实有助于临床思维培养 86.4%(38) 70.5%(31)

学生意见或建议:

二、结果

1.两组学生体格检查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心脏、肺部、腹部成绩分别为( 17.22±4.12、16.64±3.21、17.13±3.18),对照组成绩依次为(14.53±2.85、14.25±2.56、 13.46±4.12),实验组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1。两组学生体格检查项目得分比较:实验组项目 沟通关怀、检查项目、检查顺序、手法规范、结果报告分别优于对照组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2。

2.调查问卷共发放88份,全部收回。结果显示,实验组10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95.5%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愿意课后继续训练;84.1%的学生认为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及早适应临床;90.9%的学生认为巩固理论基础有利于相关课程学习;86.4%的学生认为应用仿真病人真实模拟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实验组赞同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在学生建议或意见栏中集中反映:(1)应延长实践课时;(2)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自主练习;(3)理论与实训均改为小班集中实验室学习并压缩理论课时;(4)实训课前应允许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接触模拟系统熟悉病例。

三、讨论

(一)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的体格检查教学单调、抽象,教师很难用语言将正常的、异常的呼吸音、心音以及功能性杂音与器质性杂音的特点表述清楚。采用心肺听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后,系统模拟正常呼吸音、心音以及各种杂音(包括临床上不易见到的风心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杂音),多媒体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教学过程动态演示有声有色,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利用电子标准化病人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学教学跟模拟技术相结合的培训体系,逐渐被国内医学教学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系统教学解决了目前临床患者不愿作为“活体标本”被用于教学的困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减少医院教学的伦理风险。

采用心肺听诊触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后,学生可以反复自主练习。心肺听诊触诊内容多而且繁杂,单纯课堂讲授不易理解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回顾书本理论,进行训练体会,克服了由于病人病情病种的限制,不能让学生反复体会异常体征的缺点;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后学生普遍认为提高了学习效率,愿意课后进一步强化训练,巩固实训效果;另外电子标准化病人系统的考核模式,可对全体学生同时进行相同内容的考核,系统自动打分,评判标准一致,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操作水平,避免了传统考试不同监考教师标准不一、主观因素影响公平的问题。

(二)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不足

电子标准化病人包含的体征有一定局限性,只能表现部分体征,不能反映全身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只能进行听诊或触诊,不能通过视诊和叩诊获取体征,影响到对某疾病整体思维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发现,目前使用的电子标准化病人系统部分体征与真实病例有一定差异,如部分心脏杂音的性质可能在合成、录制或播放过程中与临床病例的杂音存在一定差异。另外电子标准化病人毕竟与真实的人体有一定的差异,如心肺听诊音的失真,皮肤触诊感觉质地偏差等,产生了临床差异,影响了实训效果。所以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应采取综合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也期待着电子标准化病人能跟随疾病谱的改变而设计,编辑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阳性体征提高电子标准化病人用于诊断学教学质量。

总之,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应用是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不可能取代临床,只能作为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辅助手段,提高操作技能有助于及早适应临床,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打基础。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作用探索”,编号为2015KF12。

参考文献:

[1]徐娟,李军.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9).

[2]张雅丽,李卫萍.电脑模拟人在心肺听诊教学中作用的探索与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8).

[3]谢彦鹏,王卫东,肖光文.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与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3).

[4] 袁杰,赵德超.心脏检查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

[5] 李乃娥,曹景花,李振锋.多媒体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

[6] 余国龙,杨天伦,张冬梅等.心肺、腹电脑模拟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

[7] 李春艳,段志军,杜建玲等.应用多媒体模拟人系统提高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2009,(2).

[8] 徐丽萍,王虹,田海玲.模拟病人在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2).

[9] 古赛,冯梅,王丕龙.采用电脑模拟人以促进诊断学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6).

[10]周金美,林玉坤,钟叶彬.电子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课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2).

猜你喜欢

诊断学教学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