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推进终身教育“立交桥”构建

2016-01-29刘卷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立交桥

摘 要:相比世界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硕博层次结构与学科专业结构相对比较明确,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类型结构与全日制非全日制形式结构不够完善和规范。我们应通过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定义和内涵、扩大受教育面、规范招生、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管理等措施从战略高度规范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建。

关键词:非全日制;终身教育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77-02

对于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终身教育制度的完善,目前在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对接、应用型本科转型以及职业培训方面的研究与实践颇多,研究生教育层次则鲜少关注。事实上,研究生教育既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的培养层次,也是构筑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研究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结构

(一)研究生教育

1876年,在创办之初,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即提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意识、能力,是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属于第三级第二阶段的教育,授予大学研究生学位或同等学历证明。研究生学习计划要反映学科领域的专业化,并且,其学科专业化比任何其他层次的学科专业化更普遍和更受重视”。综上所述,关于研究生教育,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研究生教育具有研究性、专业性等特点,包括专业教育和研究训练两个主要方面,是续接本科教育的更高层次教育。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

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壬寅学制》,规定设置“大学院”,“大学院”具有研究生院的性质,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及其组织形式在国家层面上首次得到正式确认,但因为当时并不具备具体实施条件,此机构并没有创办起来。直到1929年,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院才在当时的国立清华大学创办。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国情,中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漫长而曲折发展的过程,直到1999年才正式步入大发展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研究生教育共有12个学科门类、96个一级学科和363个二级学科,11种专业学位。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研究生招生62.1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1.63%;在校研究生184.77万人,比上年增加5.37万人,增长3.00%;毕业研究生53.59万人,比上年增加2.22万人,增长4.33%。在改革和发展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规模式扩张和内涵式提升,学科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结构相对比较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三)研究生教育结构及其调整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综合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组合方式,即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专业设置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比重、数量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关系,包括科类专业结构、类型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以及布局结构等等。对比国际上较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我国硕士与博士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相对比较明确,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类型结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形式结构相对不够完善和规范,主要原因是规范的专业学位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制度尚未建立,致使与研究生教育阶段对应的终身教育制度尚未完善,制约了研究生教育对日益增长、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的主动适应。因此,研究生的类型、形式结构需要做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促使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渐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人们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促进研究生教育得到更快更好发展。

二、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利用全日制学校非正常教学时间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对象是在职人员,主要学习形式短期集中面授加长期在岗自学,使学习者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最终获取研究生学位。这是一种终身教育制度,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一样是我国法定的研究生培养形式,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就提出非全日制 (Part—time)研究生教育并大力支持此种教育形式发展,使其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是以每学期选修的学分数量为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分标准,达到一定数量的就是全日制研究生,否则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几乎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无论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都可以采取非全日制学习的形式;提供的学习机会较多,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情况的变化自由申请与安排学习时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渠道畅通。

相比较而言,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依附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包括科学学位中的少量在职人员,以及专业学位中绝大部分的在职人员;二是自成独立体系,主要是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其中,以在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学位教育由于能够满足行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发展迅速,相对比较规范,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申请者从事的行业、年龄等方面都有诸多限制,而且学科范围难以覆盖所有专业及所有博士、硕士层次。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习形式主要是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对申请者的入学门槛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可供选择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多,深受社会学习者和教学单位的欢迎。但由于抢夺生源、最大化追求办学利润等原因,一些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恶意降低入学门槛、质量低下,致使学习者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到的学位很难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三、大力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发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多次教育需要

(一)有利于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构筑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等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对人才层次、类型和数量都有了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需要更多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社会学习化、学习终身化是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大趋势,教育规模发展的同时,需要注重建设从初级到高级纵向贯通的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构建起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为现代产业的发展变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意识,通过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满足在岗工作以及工作更换的需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由于采取的是短期集中授课形式,利用的是教学单位非正常授课时间,能使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对于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受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就业压力,起到增强社会稳定性的作用。大量调查表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灵活机动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对于各个年龄阶段、且具有一定学历基础的在职人员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教育的强烈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观念的变化和提升,人们逐渐从迫于形势、迫于就业压力被动接受高等教育转变为主动追求多样化、高品位的教育,并逐渐演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对教育需求的层次性持续上移。随着本、专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研究生教育有着充足的生源,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往上延伸的重要通道和适宜路径。

(三)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次教育”和“多点进入”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结构变化、内容更新速度都很快,与社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多次教育”和“多点进入”是适应时代、更新知识的必然选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实际情况,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多次重新学习和充电,使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成为可能,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多选择成长路径和要求。非全日制教育的特点正好契合多点进入和多次教育的理念。

四、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在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的同时,进一步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和体系,从一种战略的高度规范和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

(一)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明确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定义和内涵是大力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前提条件。在西方国家,全日制 (Full- time)与非全日制(Part-time)的界定是以年学分值划分的,年学分值不足12的为非全日制。但在我国,因为非全日制的培养对象基本上是在职人员,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以学生的身份划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也就自然而然地将非全日制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这种定义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非全日制的本质应在于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灵活性,对于教育内容和学习时间,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可以双向选择的。

(二)扩大受教育面,规范招生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应最大限度地覆盖现有的学科专业,使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接受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增加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施教单位合理布点;放开学习申请者的工作单位、工作年限、年龄等限制,给更多的有学习需求的人同等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师资、场地等教学资源暂时还无法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教育的全部需求,各培养单位要严格限制招生名额,同时设立合理的入学门槛,建立以能力评价为主的报名资格审查和以选拔性为主的专业知识考试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机制,以保障学习者的权益,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对于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标准、要求也是完全相同的,基本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应该完全一致,总学分值和学习量也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一些具体的运作方式、学习形式以及管理机制。鉴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特点,其人才培养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

(四)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管理

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体系中,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教育形式不仅仅是培养方式、学习方式的差别,两者不论是招生方式、课程内容、学制安排、考核标准还是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包括毕业文凭也是不同的,成为界线分明、相互独立的两个教育系统,致使一些培养单位只注重全日制的教育质量,而疏于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管理和关注。只有非全日制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社会评价能够影响、甚至冲击全日制教育,才会刺激培养单位将更多的精力、资源拨给非全日制教育,也才能进一步提升非全日制教育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卷.美国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2]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16考研择校指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立交桥
超过用工时长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关于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探究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建议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