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意扶真贫
2016-01-29水木邵猷芬
水木+邵猷芬
冬日暖阳,果园飘香,丰收的喜悦绽放在每个果农的脸上。
在这些笑脸当中,永丰县八江乡杨家岭移民村贫困户杨平生的笑容尤其难得。3年前,永丰县果业局的技术人员与其结对帮扶后,指导他采用高位嫁接的方法更新品种,如今杨平生的橘园已陆续挂果上市。依托上千棵进入高产稳产期的果树,杨平生昔日困窘的家庭状况明显好转,脱了贫,摘了帽。
“在县对口扶贫组的帮扶下,我流转了20亩地种烟叶,收入是种水稻的好几倍,摘掉了穷帽子。”谈起现在的生活,永丰县石马镇东湖村村民李金唐高兴不已……
从昔日的贫困户身上延展开来,我们看到的是永丰县精准扶贫的全幅画卷。
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部、罗霄山脉东段,属“红色东井冈”主要区域范围,是原中央苏区全红县。自2012年承接省委扶贫开发帮扶以来,该县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抢抓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省委扶贫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以“六大扶贫”、精准扶贫等为重点,狠抓扶贫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贫困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12至2014年,全县累计筹集各级扶贫资金10954.87万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等扶贫项目926个,帮扶13650人脱离了贫困。全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 11.1%降低到9.3%;贫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8196元,提高到10873元,增长32.7%;全县30个省级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8925人,贫困发生率为19.8%。
两三年的时间带给了永丰县许多改变。不久前,两三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走访了永丰县,行走在当地乡乡村村,体会到的是老表们辛苦了一年后的喜悦:腰包鼓了,房子新了,日子有盼头了。
探究山乡的变化,感受到的是党员干部用心帮扶的力量,是产业扶贫的力量,是精准扶贫的力量,是当地资源优势与国家扶贫政策结合后产生的效应。
全县联动出大招
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底,永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076户,32601人。“再难治的病总有对症的良方。”永丰县县委书记朱新堂表示,让这3万多人过上好日子是政府应有的担当,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必须付出真心,要变输血为造血,在精准上下功夫,
为此,该县吹响了扶贫攻坚大决战的冲锋号,全县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参与到精准扶贫的攻坚战中。今年8月,县委中心组成员分为223个组,分别带队到全县21个乡镇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的30个贫困村,开展“走贫困村、访贫困户、谋扶贫策、帮脱贫事”精准扶贫调研活动,掀起了扶贫攻坚的新高潮。
永丰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吴贤增介绍,该县党员干部纷纷深入一线,当起了扶贫政策的宣讲员、家长里短的裁判员、致富产业的技术员、服务群众的办事员。
龙冈畲族乡78岁的老党员李奕金和妻子是留守老人,他们想把自家门前晒谷场地硬化,防止雨天路滑,但有心无力。县委办扶贫工作组得知后,一周内就帮他们把场地硬化好。李奕金感动得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吴贤增说,举措创新是关键。按照“交朋友、摸实情、找路子、扶资金、促增收”的思路,永丰县重点推行“五个一精准到户”工程,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执行力。
入农家、访百姓,下基地、看产业……在嘘寒问暖中,贫困户与扶贫干部的心贴得更近,在竭力谋求致富路子中,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手与手握得更紧。
整村扶贫面貌新
此外,改善发展条件和村容村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成了永丰县扶贫干部“拼命都要办好”的事情。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贫困村发展的重要瓶颈。永丰县以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抓手,将整村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贫困村建设成美丽新农村的步伐。
去年,全县共投入2009万元资金用于26个贫困村庄整治,先后打造了君埠村古丘组、鹿冈村丰禄源小区、长坑村长坑组等一批具有庐陵文化特色的典型新农村;新修道路30.6公里,新建桥梁2座,改水372户,新修水利建设6处,完善社区建设4处,项目惠及572户8500余人,进一步完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新农村建设点向贫困村倾斜,加快了贫困村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提升了村庄整治水平,改善了贫困村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记者走进沙溪镇长坑村长坑小组,一排排庐陵文化特色风格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公路直通各家各户;居民休闲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农家院里时不时传来哗哗自来水声……村里喜人变化不禁让村民们拍手叫好。
产业扶贫摘穷帽
“以前靠种几亩水稻维持生计,生活总是没有起色,去年,县里扶贫的领导提供部分资金,引导我种烟叶,收入是种田的好几倍,如今,我流转了20亩地种烟叶。”永丰县石马镇东湖村种烟户李金唐,见到对口扶贫的县国土局精准扶贫工作人员激动地握手言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永丰县始终把帮扶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发力点,投入1000万元重点打造扶贫产业带,全县形成了以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食用菌蘑菇、茶叶烟叶、百合白莲、林木花卉七大特色富民产业为支撑、由南向北及由东向西的“十字型”扶贫产业带格局。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贫困户5500户,帮助贫困户户均增收4100元。
观念改变是脱贫关键。走出大山的村民经过多年打拼,思想观念上了新台阶,认识到“要钱要物不如要产业要技术”,眼光看得更长远。
鹿冈乡巷口村63岁的村民刘勇元夫妻曾因意外痛失独子,一度过着精神上无依靠,经济上无依靠的日子。近年来,通过乡镇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依托原有的种植蘑菇的技术,两夫妻通过发展蘑菇产业,年收入达5万元。刘老伯告诉记者,要感谢党,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县乡干部的倾情帮助,给了他很大的安慰。
同时,青年创业正点亮永丰县许多小山村的未来。鹿冈乡党委书记凌忠坚介绍,现在鹿冈乡许多村里资源盘活、产业兴起、机会增多,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回村就业创业,财气、人气都旺了起来。鹿冈乡鹿冈村村民李福鸿过去一直在浙江农场打工,父亲因病欠债,他决心回老家发展。依托过去打工的经验和技术,李福鸿的葡萄基地已初成规模,未到丰产期每年的收入也达4万元,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让老树开出新花,让新芽长成大树”,脱贫后的村民们有自己的思考。如今永丰县的许多村民已不只是简单关心大棚的数量和产出,还关心产销能否对接、卖的价格好坏,品牌意识、质量意识越来越深地走进原先的贫困户心里。
扶贫扶智更扶志
沙溪镇梅林村40岁的贫困户黄卫平只有初中文化,长年在外打工养一家老小,生活拮据。2014年,镇政府得知情况后,将其推荐安排到县里的电子商务产业班培训学习,如今,黄卫平坐在家里开办了永丰特产网店,在网络上“吆喝”农特产品,每月轻轻松松收入上万元。
扶贫先扶智,永丰县坚持资金扶持与智力扶持并重,把“雨露计划”、“阳光计划”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致富能人的培训示范带动工作,不断提高其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自主创业培训,实现贫困农户每户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助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自主创业致富。
2012-2014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 9 期,培训农民2313多人,其中开展计算机、电子、针织等专业的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20人,培训合格率100%,转移就业率97.8%。共组织了316人参加农函大学习,并获得农函大结业证书。使11.6%以上的贫困户劳动力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掌握了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贫困户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愈加坚实。
奖罚同施 督促干部真抓实干
永丰县县委书记朱新堂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工作组要像对待自己亲人和家人一样,清楚明白知道每户扶贫对象的困难和想法。在全县扶贫攻坚推进大会上,该县由分管领导现场随机抽查了10名科级干部,考问其精准帮扶工作情况。在众目睽睽之下考问是该县倒逼干部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真正帮扶的措施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该县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行工作和督查两条线的独立运行模式。每个季度进行督查,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同时,定期召开扶贫攻坚推进会,以现场随机抽查的方式,当场询问科级干部所帮扶的贫困户家庭情况、采取的帮扶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倒逼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地抓好精准扶贫。
永丰县在完善考核机制的同时,还把评议权交给贫困群众,由贫困群众对帮扶自己脱贫的干部进行点评,进一步促使党员干部沉下身、静下心,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有序推进;敢于创新,全面覆盖;真情投入,倾情帮扶,这是记者在永丰县采访期间最深刻的感受。永丰县的精准扶贫工作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相信,随着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进一步落实,永丰县贫困群众的小康梦即将实现。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