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头活水

2016-01-29苟文

牡丹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山村舅舅读书

苟文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月了,他走得很慈祥、很安逸,没有痛苦。虽然我们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这一天来的如此突然,还是让我无法接受。父亲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遗憾,最突出的就是我们一直没有给父亲操办过一个生日,开始是父亲反对,终于今年我们说服父亲同意,明年五一节全家人一起给他过八十大寿。然而这些只能成为家人心中永远的伤痛……

1937年,父亲出生在嵩县北部的一个小山村,这是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小山村,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山村一样破旧、贫穷;说她不普通,是因为记忆中村东头的那片清泉和芦苇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宋代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中的一首。多么美的一幅画面啊: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水光明澄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下来。朱熹是读书人,借景抒发的是读书的感受: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从诗名来看,原来池塘边应该还有个亭子,只是小时候的记忆里已然没有找到亭子的印象了,只有老家“源头”清澈的泉水和一大片的芦苇。“活水”是名不虚传的,据说舀到碗里会一直旋转,停不下来。这池活水先入涧河、再入伊河,最后汇入黄河,算起来,算是黄河的重孙子了,而老家沿沟而下和涧河的交汇处,就是朱村——传说是朱熹生活过的地方,至今这里仍以朱家后裔居多。因为朱熹的这首诗,因为那片池塘,老家“东源头”这个小村子多了几分文化气息、几许历史蕴味。“源头活水”便成了嵩州的八大景之一。

父亲生在这个小山村,长在这个小山村。祖上都是极老实本分的人,没有文化。爷爷曾经靠给盐贩子当苦力翻山越岭挑盐来养家糊口,奶奶讨过饭,家里穷得居无片瓦,缺吃少穿,父亲甚至没有鞋穿。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冬天,幼小的父亲光着脚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双小脚冻得黑紫黑紫,裂着血口子,那该是怎样的痛、怎样的煎熬啊!对于今天的孩子,这是不可想象的。父亲光着脚来到这个世界,又光着脚走过了童年,走过了少年,十几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双鞋。直到现在,一到冬天,父亲的脚后跟就会裂出一条条长长的口子,又痛又痒。

为了不再这样贫穷下去,改变家里的状况,爷爷奶奶千方百计让父亲进了学校,连肚子都吃不饱的父亲读书了!虽然经常肚子空空,但父亲有了精神食粮,他起早贪黑、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一步步上到了中学毕业,有了工作,家里的境况总算有了改善。父亲先是当了一名老师,后来到县知青办、镇政府和县法院工作。家里出了读书人、出了公家人,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父亲是家里的骄傲、也是全村的自豪。

父亲的一生很平凡、也很平淡,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人之举。但父亲身上的可贵品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家最宝贵的财富。

父亲勤学苦干。父亲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着二老的期望和全家的未来,学习刻苦用功。除了帮家里干一些活外,全部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参加工作后,父亲也一直坚持读书,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时没有电,用的是煤油灯,灯光昏黄,闪烁不定,父亲在煤油灯下读书,从少年读到中年。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半夜醒来,看见煤油灯下父亲读书的身影。中年的时候,父亲的眼睛就出了问题,不能再当老师了。调到县法院后,父亲又埋头学习法律书籍,废寝忘食工作。之前从未接触过法律的父亲,几年后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审判员”。在一个陌生的领域短时间内拿到省级荣誉,这中间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努力,可想而知。

父亲正直清廉。父亲18岁入党,是一位有着6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当公家人几十年,从未拿过公家的一针一线,没有利用工作之便占过公家一点便宜。偶尔有亲戚朋友找他办事,父亲一概严辞回绝,不留一点情面。有一次,老家一个亲戚找他办事,带了一箱水果,父亲硬是连人带水果推出门外。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在父亲看来是不可思议、不可饶恕的。自打参加工作起,父亲就常常教育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工作要努力,做人要清廉,可不敢吃人家、拿人家的”,一遍又一遍,几乎从进门唠叨到出门,虽然是唠叨,但对于我,是提醒,也是敬畏。

父亲朴实节俭。“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每一个物件在父亲母亲眼里都是有用的,一身衣服可以穿十几年,原本的颜色都已经看不出来了;一个搪瓷茶缸可以用几十年,搪瓷掉的斑斑驳驳;一套老式的沙发可以坐一辈子,海绵垫早已经没有了弹性;用了十来年的塑料垃圾桶破了,用透明胶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菜总是买最便宜的,黄了的叶子也不肯择掉。这样的节俭和金钱无关,已经成为父母的一种习惯、一种深入骨髓的可贵品质。受其影响,我们兄妹几个从小就养成了爱惜东西、不浪费的好习惯,随手关灯关水,吃完饭碗里粒米不留,铅笔短得握不住了还舍不得丢……总之,物要尽其用。总感到浪费、糟蹋东西,是可耻的,是极大的犯罪。

父亲大爱无疆。不论哪个亲属、朋友需要家里帮助,父亲都会及时伸手相助。妗子去世得早,舅舅一直未娶。为了让舅舅不孤单,身边有人照应,父亲让刚上小学的我跟着舅舅一起生活,甚至把我的户口迁了过去。两个表姐出嫁后我一直和舅舅一起生活。放寒暑假,我想住在自己家里,可父亲母亲总催着我回去陪舅舅。每年的除夕,我都是陪着舅舅过的。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候,父亲想我,但他知道舅舅更需要我。伯父早年无子,后来父亲又把二弟过继给了伯父。为了两个老人,忍痛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了出去,这需要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大爱呀!父亲母亲操劳了一辈子,抚养了五个儿女,又带大了所有孙辈,每个都至少带到上幼儿园。都说隔代亲,一点不错,父亲母亲为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对孙辈们却是有求必应,疼爱得不得了。孩子放在他们那儿,子女们可以放心、放手地去工作,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这对家庭、对社会也是一种付出,更是一份贡献。父亲不仅对家人,对村邻也乐于帮忙。他写得一手好字,每逢过年,只要村民上门求写对联,他就乐呵呵地挥笔,常常一写就是大半天。

父亲是个孝子。奶奶因为脑血栓瘫痪在床多年,父亲在县城上班,每次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翻身、擦洗、按摩,直到奶奶去世。记得奶奶去世的那天,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一进门便跪倒在地,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嚎啕大哭。父亲是个硬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落泪,此情此景,终身难忘。

时间如白驹过隙,谁也没料到父亲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正如歌里所说:人间的甘甜有十分,父亲只享受了一分,生活的苦涩有一分,父亲却承受了十分。

小时候,父亲是一棵树,让我们攀爬;成长中,父亲是一盏灯,为我们驱走黑暗;长大成人了,父亲是一条路,为我们指引着方向。父亲虽然没有给予子孙家产万贯,可是父亲的优秀品质却是后代人永远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父亲很欣慰,我们兄弟姐妹,在他的言传身教和严格要求下,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没有辜负父亲母亲的期望。

勤学苦干、正直清廉、大爱无疆、朴实节俭——这些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文化,一种基因,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植入我们的骨髓;这种精神,就好似老家村头的那一泓涓涓长流的源头活水,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   王小朋

猜你喜欢

小山村舅舅读书
未婚舅舅故去,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文登,小山村打造漫画界的“博鳌”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小山村走出的女强人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王旭辉??《小山村》
发红包
磕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