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加多 敬畏万物 在世界边缘游走
2016-01-28姜纬蕾莉哑·瓦尼克·萨尔加多
姜纬蕾莉哑·瓦尼克·萨尔加多
在摄影大师萨尔加多的影像世界中,一面是记录着社会苦难的真实写照,另一面是承载着自然世界的浪漫语言,在他的最新作品《创世纪》问世后,人们再次被这位大师的影像探索所折服,他没有停留在已有的光环中,而是迈向那些不为人熟知的土地,完成一次次影像探险,最终以作品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二个高峰,在他看来,这部《创世纪》是写给地球的一封情书。我们邀请到国内摄影评论家姜纬及法国摄影评论家蕾莉亚分别对萨尔加多的两个拍摄时期进行解读。
当我第一次翻看照片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找到一种新的与事物发生联系的方式。那是如此奇妙,能够把一个瞬间凝固下来,然后拿在我的手中。从那一刻起,摄影就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只是希望人们更近得感受到我们的地球。我们都无法触摸它,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这个星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把时光逆转去亲近自然。我们必须找回我们的本能,去更多地了解自然。——萨尔加多
1973~2000 同情目光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劳动者和迁徙:对时代的诚恳记录
萨尔加多在40年职业生涯里从未停止过对全球性问题的深切关注,为了完成拍摄项目,他游历过120个国家,在这项目中,萨尔加多以人道主义的视角诚恳地记录着这个社会的现实。
从1986年被誉为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视觉版的《别样美洲》开始,到1993年的《劳动者》和2000年的《迁徙:转变的人性》,萨尔加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坚守人道主义精神的视野。在《劳动者》系列中,乌克兰的钢铁厂,印度的煤矿,古巴的甘蔗田,卢旺达的茶园,意大利的渔场,玻利维亚的锡矿,美国的屠宰场,中国的自行车工厂,科威特的油田,无处不出现萨尔加多的身影。1986年,他在巴西佩拉达露天金矿目睹了艰苦危险的宏大劳动场面:5万多名淘金者挤在一个巨大的土坑里面,背负着沉甸甸的矿土,靠摇摇晃晃的木梯攀上爬下,随时都有摔死的危险。萨尔加多认为:“他们虽然衣不遮体,但仍然具有人的尊严。我深感世界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驱使我把这些拍出来。”
尊重的目光拍摄
1993年至1999年,萨尔加多在40多个国家拍摄的作品,汇集成了史诗般的《迁徙》,包含了国际迁徙、难民、非洲悲剧、离乡背井的人口城市化、当今世界的儿童5个部分,他由此体验到人的迁徙成为这个世界日益增强的移动性的直接表现。其实,人类的生活史就是迁徙史,从《圣经》中记载的“出埃及记”,到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农村人口流动性,无一例外地显示了人们追求更安全、更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良好的经济学素养,丰富的经历,使得萨尔加多能够挖掘影像背后的一些内容,诸如资源和战乱、环境退化和人口压力、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等等,考察这些内容有助于解释“全球化”的面目。作为一个长期远离家乡生活的摄影师,萨尔加多有着深刻的感同身受:“我希望人们看过这些照片以后,能够用—种带有尊重的、全新的眼光看待身边的移民。希望坐在美国某个餐厅里的年轻人看到墨西哥裔侍者时,能够想到他或他的祖先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充满勇气,推进着生活,为了工作和尊严打拼。这样的精神,存在于我的每张照片之中。”
穷苦引起的共鸣
对于一个舒坦奢华生活的追逐者来说,阅读萨尔加多的这些作品不会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一是不是记录摄影特别擅长体验苦难?穷人和底层时常是记录摄影不断光顾的领域,摄影师将这个传统不断引向高峰。然而,摄影仅仅是历史结构内部的一种微弱的声音,许多重要时刻,摄影对于芸芸众生的同情之泪起不了什么作用。摄影不是历史的对手,设计未来历史方案的时候,摄影的作用远远不如历史学、经济学或者政治家的运筹帷幄。全球范围内,市场机制及其运作依然如日中天。事实上,摄影本身就绕不开市场机制运作——版权、印数、定价,这些都是市场派生出来的概念。
《迁徒》
《迁徙》系列展现了人们因为人口增长、就业机会、战争、自然灾害和环境巨变等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是关于人口迁移问题涉及最广的一份调查,它涉及到35个国家,包括科索沃人迁移到阿尔巴尼亚,拉丁美洲人移民到美国,非洲人移民到欧洲。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超过1000亿,而随着资源问题的愈演愈烈,移民人数将会继续攀升。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这些计划之间有着一种紧密的联系。人类因为资源竞争而迁移,这就意味着那46%“未被涉足”的地球将会逐渐变得“触手可及”。工人计划探讨了制造商品的人们,我们消费这些商品,商品又转而吞噬了我们的资源。
《劳动者》
在萨尔加多27岁时,他最终放弃了经济学工作,成为了全职摄影师。因为记录萨尔加多而成为新闻摄影的标杆。在这幅照片中,一个巨大的坑穴式矿井,满是人类的躯体,从头到脚沾满了泥浆。这种乱作一团的工作方式,在这里,矿砂完全靠5万多个工人用手挖出。出于对人类体验的兴趣,萨尔加多开始在《劳动者>系列中探索劳动的主题,着眼于为农业、食品、矿产、石油和建筑行业全身心投入的男性和女性。“萨尔加多揭示了劳动世界的痛苦、美丽和残酷”,作者亚瑟-米勒如此评价这一系列创作。
2014~2012 发现者的视角敬畏自然 《创世纪》给地球的情书
2004年萨尔加多开启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影像专题的拍摄,在长达8年拍摄中,他通过影像追寻生命的起源、记录世界环境的变化,这一专题成为了他最为让人赞赏的项目。
萨尔加多的专题《创世纪》旨于展示地球在急速现代化及高度发展前的原生态面貌,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和演变,也探讨人类如何渐渐淡忘自身与地球之间的原始关系。此次展览,利用镜头捕捉地球上鲜为人知的山川海景、野生动物以及部落族群的生活,不仅让我们看到地球的幅员如此浩瀚无涯,也能从中领略大自然的神秘与奥妙。
与自然相处
这些奇景有的摄于极圈地带、有的也可能是在热带的雨林中、辽阔的草原上、酷热的沙漠里,甚至是常年受冰川覆盖的山脉,或是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其中在一些极度寒冷或干旱的地带,有些植物以惊人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而某些动物及古老部落也正因为与世隔绝而得以找到生存的机会。镜头下,人类与大自然和睦共处,仿佛是一件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亦展现了大自然在未遭到文明污染前的波澜壮观。
失落的美感
《创世纪》是对地球的一次摄影之旅——这是一次重新发现那些迄今未受现代社会影响的山川、荒漠和大洋、动物以及人群的探险——这个星球上依处在原始状态的土地和生命。但是,“创世纪”也是一个迫切地向我们自己的时代诉说的项目。通过刻画以某种方式幸存至今的一个“失落”的世界惊人的美感,它宣告了这一切面临着危险,也是我们必须拯救的。“创世纪”是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在“劳动者”和“迁移”——他审视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根本变革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之后,第三个对全球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而此次他寻访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用影像为我们星球的壮丽与脆弱献上了一首情诗。萨尔加多一直致力于黑白影像的创作,30多次前往全球遥远的角落,建立了自己的影像档案。每次从巴黎的根据地出发,都要花费数个星期,搭乘客机、直升机、远洋轮和独木舟,甚至在极端严寒和酷热中长途跋涉穿越困难重重的地区。萨尔加多从2004年开始旅行,在2011年末完成了这部“创世纪”。
《创世纪》采用了主题式的手法,突出了地球在地球物理学上的起源、地球上的动物、原始民族和早期社会。萨尔加多走访地区之遥远,而这些照片也组织成定义宽泛的生态系统,并充分反映大自然是如何运转的。它目的是开启公众的眼睛,去观看大地之上所发现的奇迹,不仅是我们为“创世纪”有幸发现和记录的一切,还有在湖泊、山丘、公园和庭院中的一切。这所有的一切就在我们家园不远的范围之内,而且代表了我们与大自然最频繁的接触。毕竟,自然资源保护的斗争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开始。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希望前来观看和讨论“创世纪”的人们不仅仅是饶有兴致的观察者,而是成为迫切需要我们关怀和专注的一种普世命运的积极参与者。
《北方的空间》
放眼望去,我们又考察了美国阿拉斯加和科罗拉多平原的风景、克卢恩国家公园的风景以及加拿大巴芬岛的野生动物,之后向东前往俄罗斯偏远的北方,包括弗兰格尔岛的北极熊繁殖地、西伯利亚以北以及勘察加半岛的涅涅茨原住民。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从加拉帕戈斯群岛独特的火山地貌和动物种群开始,还包括了新几内亚和伊里安查亚、远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西比路岛孟塔维的古老民族,以及马达加斯加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风景、野生动物和植被。
《地球的最南端》
在南极洲,冰封的陆景和海景,耐寒的动物,企鹅、海狮和鲸鱼,特别是在瓦尔德斯半岛的繁殖地拍摄到的动物。之后我们前往南乔治亚岛、福克兰群岛、迭戈拉米雷斯群岛和桑维奇群岛,那里有奋力求生的各种企鹅、信天翁、翅膀宽大的海燕和鸬鹚。
《非洲》
这片大陆是洋洋大观的人类和动物的家园:从博兹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奇异的野生动物,到卢旺达、刚果和乌干达接壤的维龙加国家公园的大猩猩;从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人和苏丹的丁卡人部落。非洲揭示了沙漠非凡的气派,色彩从深灰到深红;质地从沙状到岩石;—些平坦如大洋;另一些则被贫瘠的大山阻隔。不仅有仙人掌和啮齿类动物,还有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洞穴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