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次会和2008年一样吗

2016-01-28崔鹏

第一财经 2016年4期
关键词:石油价格公司债恐慌

崔鹏

2016这个数字听起来不错,但是它似乎没有给投资者带来好运气。在已经过去的两个星期里,上证指数累计下跌了18%—要是我减肥这么有效率就好了。到底什么导致了A股市场这么大幅度的下跌?似乎不是答案太少,而是答案太多了。

如果投资者关注到了海外市场的情况,那么在下跌原因中又可以添加一项:美国市场的标准普尔指数在同一时段累计下跌了15%。

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似乎在互相审视着,当对方出现暴跌,自己也因此感到有风险,跟着抛出手里的股票。由于前景晦暗不明,大家都觉得对方可能发现了经济将变得更坏的新证据,股票价格就这么螺旋形地持续下跌。用个贴切的词形容这种情况,就是全球性的恐慌。

造成这种恐慌的最重要原因可能是国际大商品的价格下跌得太快了。如果看一下去年下半年各种交易和咨询机构对石油价格的预测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那时候人们普遍认同2016年石油价格应该保持在每桶60美元左右。

但是,石油价格的平衡在2016年年初被打破了。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1月2日处决了一名什叶派教士尼米尔,而这一行动得罪了最大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伊朗的宗教领袖表示,将对沙特阿拉伯展开“神圣的报复”。

实际上,因为在核问题上和国际社会达成了和解,伊朗的原油禁运已经解除。这个国家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扩大石油生产水平,从而在全球石油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这种做法是为了让伊朗获得更多的美元以换取国内消费品。但是,这也让其他的石油输出国感到尴尬,因为提升生产水平有可能让本来就不高的石油价格进一步下跌。沙特和伊朗的矛盾让石油输出国组织分裂了,伊朗想要提高产量更加不需要和别人商量(可能这才是两个国家真正的矛盾)。石油以及石油衍生品交易的参与者一致预期石油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在不到两个星期时间里石油价格下跌了20%。

石油价格的暴跌影响到了公司债市场。很多公司债来自能源公司。石油价格暴跌会导致这些公司债违约。持有这种有违约风险债券的投资机构为了平衡自己的投资配置,会抛售股票资产以增加现金流,降低风险水平。这就造成股票市场随石油价格的急速变化出现暴 跌。

与石油价格变化相对应的还有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其中不但有中国经济增速变缓导致的需求下降会造成大商品价格继续下滑的预期,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本身的一些挽救经济的措施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另外,中国央行对于离岸人民币市场干预效果不够稳定以及港币的下跌也令人担忧。

全球投资机构因为恐慌普遍降低了风险接受水平,它们抛出风险资产,买进美国国债或者黄金。

一些有经验的“著名”投资者因为目前的恐慌气氛联想到了2008年。比如末日博士麦嘉华,他总是喜欢在市场有波动的时候跳出来说几句耸人听闻的话。而实际上市场重蹈2008年覆辙的可能性并不大。

现在和2008年恐慌的区别在于,美国整体的经济杠杆水平远低于2008年。公司债违约造成的风险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有限;中国经济虽然在2015年年底抛出了一系列不那么让人高兴的数字,但也出现了增速减缓见底的迹象。最重要的,美国经济的复苏明显,而且坚定。美联储加息的频率和幅度也会因为所面对的经济形势而减缓。

一般来说,在全球性流动充裕,各国政府(除了美国)都在期盼通胀而实体经济收益率受限的情况下,资金对风险和收益的追求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恢复。实际上恐怕都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猜你喜欢

石油价格公司债恐慌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石油价格沉底
MERS可防可控别恐慌
基于eviews软件度量石油价格对碳排放的影响
会计信息在中国公司债交易市场中的有用性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