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2016-01-28胡志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新媒体环境

胡志虎

摘 要: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个人发展进步的动力与目标。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的精神境界、言行举止对周围同学能起到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迎接新挑战,制定有效对策做好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完善新媒体内容,平台建设是关键。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新媒体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影响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党员。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自主性与选择性大大增强。新媒体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日常交往的主要手段,成为影响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交往和话语体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学习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中,一方面,大学生党员获得的信息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新媒体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及时学习前沿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科研动态,了解各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促进自身的思想解放与进步。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很容易被各种意见主张、舆论大潮甚至极端思想所左右。网络新媒体是一个自由平台,不受传统话语体系的影响,不受主流意识的禁锢,大学生党员更是乐于在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情绪,言论和表达也异常活跃和流畅,往往会以一种非常态化、调侃自嘲的形式呈现,部分大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些都给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当前,多数大学生包括大学生党员对纸质媒体变得冷淡。他们主要通过手机、电脑网络获取资讯、进行交流,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深深打上了“新媒体”的烙印。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又给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理想信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1.增加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传统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一对多”模式。这种模式既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梁,又缺少互动性的信息交流,“容易致使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流于形式,渐被架空,最终影响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开展和现实效果。”[1]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够自主传播信息,受众可以迅速地对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和再发送,呈现出多元交互的特点,信息的接收和使用空间更加自由,即一种“无屏障”的状态。新媒体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大学生党员的主流意识淡化,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新媒体信息监管、研判及预警处置的难度。

2.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党员的“三观”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便捷、频繁,海量的内容既包括积极健康的一面,也含有消极负面的一面,各种触碰社会底线的信息和炒作等利用网络新媒体大肆传播,尤其是经过刻意放大的负面信息更吸引人的眼球,这些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冲击。大学生党员正处于形成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面对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动摇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倾向和道德品质,导致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混乱等问题,给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3.易引发大学生党员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问题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都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以其丰富的信息、便捷的沟通方式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青睐。这种生活方式取代了面对面的感官交谈,更多的以互联网交流为主。而网际交往缺乏感官肢体的接触,容易造成现实人际沟通、交流情感的萎缩和淡化,容易使大学生党员趋向于社会分隔化和个人孤立化,逐渐淡漠了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责任和意识,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进而出现一些人际交往问题。另外,部分大学生党员在虚拟的自由空间中畅游,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尤其容易沉湎于网络游戏,在心理上也容易出现孤僻、安全焦虑、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

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要充分关注和了解新媒体发展动态,趋利避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完善新媒体内容平台建设,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开展好相关教育工作。

1.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载体和空间

新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运用多种新媒体形式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空间。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和手机媒介,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党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与引导;二是研究探索手机校园网、学校官方微信、电子校报等新的方式,开展舆论引导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校园网成为了解学生情况和意见的有效渠道,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及时占领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三是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良好的新媒体环境中,如通过新媒介对各方面表现突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事迹的宣传报道。

2.重视新媒体内容建设,加大新媒体主流信息的传播力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新媒体网络发展的制高点,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从影视、动画、图片、文字综合等多角度、多方面,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与发展中积淀的思想与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知识与信念的培养教育,使他们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3.完善新媒体平台的监控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爆炸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一方面,高校有责任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的监管,过滤不良信息,净化新媒体环境,严格把好方向关,布好第一道防线,积极倡导大学生党员网络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高校要及时关注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充分利用好校园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主动占领网络理想信念教育阵地,“进而使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环境教育体系。”[2]

4.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性分析和信息辨别能力

年轻的大学生党员社会阅历相对较浅,信息的筛选、辨析能力较弱,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这跟媒介素养不高、缺乏足够的理性判断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一方面,高校要从物质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党员媒介素养教育的投入,增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提高其信息选择、分析和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校园媒体,为大学生党员搭建提高媒介素养的学习平台,通过网上焦点新闻、社会热点话题等方面的互动讨论,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解读媒体信息的视角,批判性地吸收新媒体信息,全面客观地传播信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媒介素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尊重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党员自主参与教育的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培养大学生党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相结合,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正视现实发展环境,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新媒体环境中各种影响较大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从而使大学生党员树立起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本文是2015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课题项目(项目编号:BJSZ2015ZC22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庄美燕. “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科教导刊,2013(1).

[2]李妩祎.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党员新媒体环境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