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贯标建体”及其体系运行探索
2016-01-28孔菊萍
孔菊萍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46)
企业“贯标建体”及其体系运行探索
孔菊萍
(甘肃第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46)
近些年,各个企业为改善管理工作,提高顾客满意度,纷纷践行国家标准,打造标准管理机制,采用第三方认证,且大部分企业均获得了相关认证证书,每一项管理工作均走向标准化道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然而,通过研究认真达标的企业可知,他们在体系运行中涌现出了某些问题,部分管理体系运行和基本管理存在背离。笔者将依照当下的经验,主要探讨贯标建体问题。
贯标建体;体系;认证;运行
质量体系是践行质量管理的基本结构与主要程序,其与质量管理密切相关。企业旨在通过质量体系构建来提升产品质量,它主张从自发转换到自觉,以此来增加机制运行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对于贯标建体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可为同仁提供参考。
1 一体化管理体系
随着GB/T19001标准和GB/T24001标准的颁布,特别是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关注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结合起来,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由认证机构对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一体化审核,即通过一个审核组的一次现场审核,同时颁发QMS、EMS、OHSMS等多张认证证书。这可以大大减少组织的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2010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国家标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也已颁布实施并作为中国建设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认证采信标准,该规范可以让组织很容易的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使原有组织运行的三个管理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建设相关组织内建立由GB/T50430-2007、QMS、EMS和OHSMS共同组成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进行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发展靠管理,而标准是我们制定管理制度的依据,所以企业必须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标准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作业指导书,指导日常工作。
2 贯标中涌现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文件提出的内容不满足实践操作
一些企业的领导在市场竞争作用下,编制一体化体系单纯是为获取认证证书,在贯标认证根本目的方面也存在错误认识,最终形成的体系文件流于形式,认证前的工作效果和认证后并未出现太大改变,在管理体系大力改进方面并未发挥应有作用,背离标准要求。
2.2 深度不足、广度推动欠缺
现阶段,企业在贯标工作中普遍存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等各项保障不完全,引发自我监控不高问题,甚至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整改存在延误,进而制约了管理体系的践行,使得体系无法不断改进与大面积提高。另外,文件执行存在不均衡性,无法依据文件的要求有序执行,充满随意性和盲目性,控制力低下。
2.3 全员参与度不高
从ISO9001至当下一体化体系,各个企业均面向组织结构做出了适宜的调整,围绕部门管理职能实施再分配。换句话说,新体系要素涉及所有的岗位,与全员参与理念相符。然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却为有效践行该理念,包含的内部要素未作出详细分解,使得全员参与无法有效落实。
3 贯标建体方法与体系运行改进意见
3.1 领导重视
把贯标建体看做打造完善全面质量管理基本途径时,领导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高层领导的榜样作用代表着领导者自身的决心,这是联系上下的基本途径。当引起高层领导重视和科学的认识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GB/50430构造所需的各种资源方可科学调整,充分利用,方可对下属产生榜样作用,进而促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构建,实现稳步运行。
3.2 文件编写
初编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时通常会遭遇文件繁简这一问题,具体应如何把控,笔者结合实际给出了下述结论:繁应繁至读者可有效理解文件基本内容,而间应间至少一字无法有效理解,不存在可省略字句。同时,程序文件应彰显企业特色,当读到文件时便清楚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件,当使用人员接收程序文件后清楚后续工作与具体标准。为此,当咨询人员指导相关文件编制工作时应采用下述对策:在最初编写阶段,能够为编写人员配备适宜文件进行参考,编写人员落实文件编写工作后再配备等同文件进行对照,找到不足,合理修正,最终达到标准。
3.3 内审配合
在内审过程主要包含下述两个误解引发因素:①内审员和受审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因受审人员通常存在内审员特意挑毛病的错误认识,且内审员也误认为受审部门特意挑毛病,不重视咨询指导,使得双方之间缺少信任,交流沟通较少,通常持有对立态度。在审查过程,受审人员一般隐瞒实情,搪塞了事,这阻碍了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为此,内审员和受审人员应端正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观念,明确双方的根本目标都是改善产品质量、减小成本、优化管理工作,都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保持合作交流;②内审结果的科学看待。明确质量体系后,各个企业通常需实施内审操作,增加体系运行的合理性。在内审结果问题上,受审核所有部门领导与全体员工,特别是高层应科学认识。不允许受审核人员存在工作出现差错在所难免这种错误认识,需积极改进,全面创新。同时,最高层领导应综合评判每一部门领导人的具体功绩,如果仅仅利用内审结果进行评判,将影响内审员和受审员的工作自主性,干扰质量体系的有序运行,制约工作改进。一般主动涌现问题多者为工作优秀部门。如果部门领导人自发坦露现有问题,则代表该部门希望改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层领导一个面向各部门现有问题提出清晰的整改思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整改期限,如果未达到整改要求应严厉处理,以此来强化内审员和受审员之间的协作。
3.4 接口问题
接口指代企业涵盖的每一部门的相互交叉点。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构建环节,接口问题较为主要,且不容易攻克。好多企业由于接口问题处理失误而引发职责模糊,无法落实各项职责的问题,有些甚至干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运行,减少有效性。某企业的有些部门被这一问题困扰着,他们采取了下述解决对策:对各部门存在争议和分歧的事情,首先经经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进行沟通协商,统一划分相关职责,如果如果部门负责人之间沟通不一致,便递交至最高领导层,通过商议再给出决定,保证职责分配明确,有效攻克可接口问题,践行各部门职责,推动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3.5 遵循PDCA原理
三个标准对体系的总体要求都是按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保持-监视测量-改进的四大部分作出相应的规定,遵循PDCA的过程模式,实现持续改进的思想建立。在具体的贯标建体环节,融入和引进所有成员、整个过程和所有企业理念,应用PDCA方法将有利于质量体系的整体运转,增加主动性,提升有效性。
4 结语
贯标建体属于根本性变革,一定要拼尽全力,做好贯标工作,让企业管理体系有序运行,且合理,务必要加大监管力度,编制并优化激励及制约体系,践行贯标能够推动管理体系优化与提升,可促进管理体系自身价值的发挥,显著提升管理水平,大幅增强竞争力,使企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1]钱敏,卢清波,张小兵,等.关于企业“贯标建体”及其体系试运行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6(6):009.
[2]徐小龙,何军.管理体系一体化整合问题探析[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15(2):40~41.
[3]郭春燕,孟凡科.贯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16(2):33.
[4]欧晓华.基于多个标准体系的企业贯标整合管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5]张冰.论建筑业企业资质新标准与贯标工作[J].城市建筑,2015(29):217.
[6]《四标整合管理体系教程》.
F273.1
A
1004-7344(2016)24-0036-02
20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