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素质教育角度谈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体现

2016-01-28徐红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策略素质教育

徐红梅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丽江674199)

从素质教育角度谈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基于“情感过滤假说”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体现

徐红梅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系,云南丽江674199)

摘要:教学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作用,学生情感却成为决定最终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引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详细分析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焦虑和自信)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例,针对情感因素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优质“习得”环境的营造、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合理学习评估方式的完善几方面提出具体应对方法,以探讨有效的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策略,从而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的统一。

关键词:素质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情感过滤;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8-0156-04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8.070

收稿日期:2015-05-29

基金项目:2012年云南省教育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徐红梅(1980—),女,云南丽江人,讲师,从事英语语言学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Abstract:Teaching is not only a cognitive process,but also an affective process.The teacher plays the dominant role but students'affection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the final learning effectiveness.Quoting Krashe's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this paper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factors including leaning motivation,anxiety and confidence o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effect.Meanwhil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ducation,combined with teaching cases,aiming at 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English acquisition,this paper proposes concrete meas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he establishment of excellent acquisition environment,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asonable learning evaluation methods to discuss effective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learning strateg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creative spirit and applied competence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creative talents.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交际。目前,尽管我国已设有诸多的英语考试,但在检验学习者学业成绩和外语能力方面,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分低能”“无法学以致用”等现象表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知识传播而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者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听说领先为主的大学英语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重要作用最早由Dulay和Burt提出,在此基础上,Krashen[1]将其发展为“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学好目标语,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从而产生习得”。(Krashen,1982)其中,克拉申把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即动机、焦虑和自信,这三大因素对语言的接受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语言输入的多少。在等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情况下,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有足够的自信而焦虑感较少,就容易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反之,则使得语言输入量减少,从而影响习得过程的产生[2]。

本文将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对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不够明确、英语水平差异大、学习者对自身定位不准确等特征,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如何从学习者情感出发,充分调动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其英语运用能力。

一、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抽取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大学生共263人为研究样本,分别来自2013级旅游管理6A(54人)、文化产业管理1A(39人)、会计13A(57人)、会计12B(55人)、汉语言1B(58人)四个专业。施测时实际发放问卷263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3.5%。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基于学习动机研究,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实际影响情况而成的自编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同时,采用课堂观察(学习者的参与度,师生配合、生生合作情况,英语习得水平等)、信息反馈及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定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课堂观察等定性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多角度互证,以探索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将如何从学习者情感出发,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

1.学习动机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当前高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表1 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表1显示:独立学院学生相对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26.3%的学生为自身的兴趣爱好而学习英语;49.2%的学生则因个人发展情况而选择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应试色彩;而19.5%的学生则因为优质的学习情境设置而喜欢英语。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构成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建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教师需从学习者实际动机出发,合理运用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方式及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导致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

表2 导致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因素(多选)

表2显示:大部分学习者由于英语基础差、自身性格内向、害怕考试、对自身英语水平定位不准确、怕被老师评价太低等原因而产生学习焦虑。而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往往容易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情感支撑而引发悲观结果:越听不懂就越紧张,而越是紧张、焦虑则越是难以听懂,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形成影响听说能力的重大因素——心理障碍,终将对其学习过程形成严重的阻碍。对此,教师需从学习者自身出发,从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出发,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互动教学模式实施及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与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根据内容适时地提问学生或与其交谈,并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发言等多种互动式教学,促进教学活动多样化,活跃课堂气氛。”[3]为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及互动活动,并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以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氛围进行教学。以下为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接受情况统计:

1.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反馈

研究结果说明:学习者对于多媒体辅助条件下的教学内容补充给与充分肯定,而鉴于课本听力内容的难度等因素,大部分学习者更倾向于其感兴趣的课外补充材料的理解。如:生活英语材料(旅游、购物等场景对话),文化英语材料(英语谚语、诗歌、演讲等),英语视听材料(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其中,形式灵活的听歌填词尤其受到普遍认可。而相对课本所提供的口语练习形式,大部分学习者更为适应较为轻松教学环境下所创设的寓教于乐的语言表达练习形式。

2.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反馈

表3 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按频率从大到小排序)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接受情况的频率高低依次为:电影配音、连词成句、情景对话、问题接龙、故事复述、主题陈述、角色扮演、主题辩论、传统讲授。这表明:除少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以课外补充材料为主的课堂互动教学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是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能促进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情感焦虑,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胆量且增强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逐渐参与到互动课堂,转变其在课堂上的角色,成为学习主体成为互动式教学主要作用的体现。

3.互动式教学对学习者学习自信的影响

表4 互动式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习者英语学习情况的自我定位

自信心是语言学习者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表4显示: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大多数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及语言运用方面的自信心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发音、听力理解等基础问题所导致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问题。

三、“情感过滤假说”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对待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学风格等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还极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应重视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第二,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三,注意教师话语(即教师在课上的讲解、介绍、论述及对学生的提问及评价)的使用。第四,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重视课堂反馈,并及时调整材料难易程度、教学内容及方法,一切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目的。

(二)优质“习得”环境的营造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认为,带着积极情感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缺乏热情和兴趣的学生,或是对学习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有效[4]。为此,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减少学生心理压力,降低其焦虑感,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一,教师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时要重视集体效应。可通过小组讨论等环节创造机会让学生多交流,相互间尽快熟悉起来,以增强其学习自信,消除因心理顾忌而产生的发言障碍。第二,调查结果表明,生动、有趣的课外补充材料能有效缓解学生压力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第三,借助英文电影等视听材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构建一个学习“Authentic English”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看”。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说教学属于实训教学,听说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创造语言输出环境和机会,从而变操作性输出为交际性输出。互动式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活动,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旨在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减轻其心理压力,平衡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英语交际能力有积极作用。

但是,互动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习主动性,从而不愿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无法融入互动教学模式。为此,在今后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教师在设计互动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学生主体原则,并遵循互动原则和兴趣原则,以体现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到互动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第二,教师要进一步投入大量实践和精力,结合教学大纲编排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活动,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思考对策,积累新的互动教学经验[5]。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互动教学工程中,遇到易紧张、缺乏自信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逐步引导其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中。第四,英语教学应采用小班授课,以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灵活、高效的优势。

(四)合理学习评估方式的完善

成绩测试是教学管理者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听说能力属应用型能力,管理者需要根据学习者英语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实际情况,进一步设定较为灵活的听说能力考核方式。通过学习以提高自身英语运用能力的迫切需求,同时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给学生以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及合作意识;也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从而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四、结论

英语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语言,而语言的功能在于交流。创新型人才是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的统一,其特点是除了具备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滞后的英语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学习动机及内化过程,最终影响其学习效果[6]。重视情感因素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下,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特点的外语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本文仅基于研究者课堂教学实践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初步证实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焦虑和自信)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由于研究范围及样本过小等局限性,其结果还有待更多实证研究的验证和支持,以继续探索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2.

[2]Rod Ellis.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4]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文卫平,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6]周丹丹.两语课堂中的听力焦虑感和情感策略[J].国外外语教学,2003,(3).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Based on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ole of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XU Hong-mei
(Department of English,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Yunnan University,Lijiang 674199,China)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affective filter;learning strategy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学习策略素质教育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