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质监监管标准业务流程的研究与构建

2016-01-28高介敦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2期

黄 俊,叶 程,高介敦(.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交通质监监管标准业务流程的研究与构建

黄俊1,叶程2,高介敦2
(1.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2.浙江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摘要:以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抽象分析、总结归纳等研究方法,从各部门实际业务问题入手,对其监管业务流程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监管标准业务流程,旨在推动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监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进而提升监管水平。

关键词:交通质监;标准业务流程;工作流构建

中图分类号:U415. 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5)02-0195-02

收稿日期:2014-11-06

1 引言

为提高浙江省交通质监行业监管水平,省交通运输厅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在建交通工程进行质量监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提出了建设全省“智慧质监”信息平台的规划。而对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现有业务进行梳理,构建出标准业务流程是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创新性监管的基础。

因此,为响应浙江省对交通质监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来提升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以下简称质安局)的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必要对质安局目前存在的业务流、数据流、人员流等复杂关系,还有应对危机、部门协调、数据共享、权利透明等多方面的业务及数据进行梳理分析,理清其中复杂的业务和数据关系,并构建出比较理想的标准业务流程,优化质安局现有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2 质安局业务现状

杭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局隶属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设有质量监督处、安全监督处、造价管理处、检测管理处、法制资质处等五个业务处室,分别负责杭州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公路水运工程造价管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监理企业与试验检测机构行业管理。在分析了质安局现有的业务现状后发现,质安局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一套业务流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困扰;同时,部分监管业务存在重复劳动现象,比如造价资料需多次重复录入,这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还增加出错率。近年来,随着业务量日益增长,繁复杂乱的事务与管理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显现,通过构建标准业务流程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方式来解决质安局目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该局的一个广泛共识。

3 标准业务流程构建过程

3. 1构建原则

质安局标准业务流程构建涵盖了各个部门所有审批、管理业务,因此构建过程需遵循以下原则。

(1)谁实施管理就由谁提出需求原则。将日常业务按照工作职责进行划分,找出实施管理的部门,并由其提出业务流程需求。

(2)实事求是、便于操作、效率为先原则。以各部门目前日常业务管理实际为依据梳理流程,尽量简化流程的节点和环节,特别是必选环节,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3)应有尽有、全面覆盖的原则。要对各部门目前的工作流、业务流进行全面梳理,凡是要形成流程的业务,必须全部进行梳理。

3. 2构建过程

本文中对质安局的标准业务流程构建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分别是业务框架的梳理和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其中,业务框架的梳理主要是理清质安局内部的职能关系,找出并简要描述各个部门的主要工作事项,列出主要事项清单,为下一步梳理做准备;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则是针对已梳理出来主要事项的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再进行深入分析和刻画,进行优化和再造,构建标准业务流程并以流程图形式进行展示。

(1)业务框架的梳理

业务框架的梳理是标准业务流程构建的起点,需以部门为基本分析单元,以部门业务关系为主线,遵循从问题到目标、从职能到业务、从业务到事项的分析过程,理清部门的职能和业务事项并进行分类,以提升业务框架梳理的合法性基础和社会公信力。因此,需对每一个部门都分析和归纳出社会关注或上级部门高度重视的、与本部门相关的社会问题,随后根据本部门或上级领导机关确认的近期政务目标,对部门职能进行清理和分类,界定出上下级部门和同级相关部门的事权分工,理顺其职责关系;对部门的职能进行清理和分类后,再对支撑政务目标的部门业务进行定义,最后根据日常工作进一步梳理出具体的各类业务事项,对每个业务事项而言,还需具体描述出业务名称、业务领域、工作对象、关联部门等内容。

在实际的梳理过程中,本文进行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历年质监管理工作、检查工作、执法工作的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质安局各业务处室主要工作进行业务调研与系统调研,对杭州下属各县、市、区质监站业务工作进行调研,实地调研考察具有典型意义实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调研监理检测市场及监理企业及检测企业的工作内容,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以及参考信息技术最新技术方向与模式等内容。

本文在对业务框架进梳理和归纳后发现:质安局目前存在的主要业务事项共有40余项,其中部分业务需由各个部门协同完成,每个部门在该种业务中职责不一;而大部分业务为每个部门特有的业务,主要事项清单如表1所示。总之,业务框架梳理很好的为下一步标准业务流程构建打下了基础。

(2)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

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包含业务流程梳理、优化和构建三个过程。业务流程梳理是指在已有业务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业务流程的优化则是在针对找出的问题,从本质上进行反思,提出业务流程优化思路;业务流程的构建则是将业务流程优化思路具体

化,形成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图。

表1 各个部门业务事项清单

在质安局实际业务流程中,可分为手工办理流程和信息化操作流程。手工办理流程是指各个岗位遵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物理空间内实际办理业务的工作流程,信息化操作流程则是将手工办理流程经过由事到人的同类归并、资源优化、信息化转化后,在信息空间内对手工办理流程采用计算机操作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的信息处理过程。因此,手工办理流程是信息化操作流程的基础,信息化操作流程则是手工办理流程的转化。本文中,在将质安局现有的信息化操作流程均转化为等同的手工办理流程后,对所有业务流程进行统一优化和构建。

在构建完成的标准业务流程图中,不仅展示了业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同时还说明了该事项办理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部门和关联部门、所依据的政策法规、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流转的介质等内容,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这是质量监督处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标准流程。该流程由资质法制处和质量监督处协作完成,这是由质安局现有的业务特点所决定的。在该业务事项中,资质法制处作为质安局对外的窗口,将负责接收和发放材料,以及对接收到材料进行初审的职责;质量监督处则负责该业务事项的终审,由该处指定的岗位责任人对材料进行技术审核,审核完成后,将材料和审核意见提交该处处长,最终形成终审意见,随后再将终审意见提交该处分管局长,由分管局长签署审核意见后,岗位责任人负责制发质量监督通知书并加盖公章,交由法制资质处进行对外发放。由此,业务事项流程完毕。

图1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的标准流程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质安局业务框架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构建了质安局在对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的标准业务流程。该流程不仅可以增进质安局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对业务情况和单位组织现状的了解,还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个人管理行为,从而整体上提升质安局监管效率。同时,标准业务流程的构建还为质安局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深度应用和数据挖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技术保障,有利于质安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智慧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甘华鸣.业务流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4.

[2]顾平安.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流程再造[J].中国行政管理,2008,(9) : 83-86.

[3]汪玉凯,张勇进.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浅析政务流程再造[J].电子政务,2007,(6) : 29-33.

[4]唐斌.基于信息网络的政务流程再造[J].电子政务,2005,(22) : 58-63.

[5]赵豪迈.基于政府再造理论的电子政务集成模型建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9,(2) : 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