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2016-01-28刘春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提问意识语文课堂思考

刘春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方式也随着改革有所变化,尤其是小学教学的变化。以往的小学教学注重的是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和理解能力,这样的小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的。而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在课堂上“问”的意识,因为只有小学生提出了问题,才说明小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能够在此基础增强他们思考的能力,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创新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提问意识的培养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提问意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57-01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教师操控的“机器”。我们都知道,在传统课堂中,都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模式造成学生的创新性被扼杀,只会等待教师的提问,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并提出问题。而学生必须有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脑的思考,提高创新能力。下面笔者针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现状,提出一些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方法。

一、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提问现状

自新课程标准如火如荼地实施以来,教师都更加重视培养小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是目前来说,这样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还有些机械,并不能在教学中显示其优势所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就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许多小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甚至有的学生不敢提问。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基本上是由教师提前预设好的,课上在适当的时机由教师提出,然后点名学生来回答,最后教师给出评语,并没有留给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心里怎么想的,持什么观点,尤其是学生有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时没有机会表露出来。从这个效果来看,教师要负责的传道解惑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学生头脑中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学生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很多地区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虽然课堂形式稍有变化,但是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本没有更新自己的思想和身份,在课堂上还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心理还是有很大的震慑作用,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敢随便说话,更不用提提出问题的事,直接造成学生即使对新知识不太了解,也不敢发问、不会提问,因而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二、解决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能够发现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看,还存在不少妨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地方。比如,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教师不教是严重失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被教师取代。在模式,尽管呈现出的教学过程千姿百态,但常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纯课文分析。对此我们应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解放孩子,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在教学中重视探索与发现,一方面,要切实加强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求新探异,挖掘其可贵之处;另一方面要重视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2、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有的放矢地消除学生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有的学生有畏惧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质疑问难,怕说错了遭同学嘲笑,教师批评。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用亲切的笑容、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热情的鼓励,肯定他们的提问的勇气,做他们的知音,耐心地倾听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他们提问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不愿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此教师平时要深入学生,具体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探索的问题处于他们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乐问的兴趣。有的学生把握不住学习的要点,对所学内容不知所云,提不出问题。教师就要多加指点,引导他们先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学会质疑问难。还有的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思考,不主动寻疑问难。对于这种学生,应使他们了解提问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学也要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教师要对他们“问难”,使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引起他们的适度焦虑,从而使他们养成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开始问了,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难,进而越学越深。

3、做问题专家,让学生多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就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应该成为“问题专家”。

三、总结

在这个素质教育的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而且提出并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重要评判标准,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学问”精神进行重点的培养,对于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提问并且能够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为在培养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教师首要注重的,在有效性和科学性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为语文课堂的课堂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 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探索,2006,(12).

[2] 张强生.论小学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成才之路,2007,(2).

猜你喜欢

提问意识语文课堂思考
提高高中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