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2016-01-28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孙虎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孙虎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①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孙虎
现代学徒制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实践探索和国家政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当前高职院校实施试点工作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需要政府、社会、高职院校和企业从各个角度共同努力、协同推进。
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1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及内涵
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较以往更加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培养模式与学校教育相融合,以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为特色,以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为我国的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抓手、为促进经济稳步增长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对我国的教育和产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探索
2.1 实践探索方面
2011年江西省新余市部分职业院校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由校企统筹安排实习岗位,共同培养学徒技能,实现学生、学校、教育与工作岗位、合作企业、产业行业的对接。自2012年起,教育部开始积极倡导和推行学徒制试点工作,自此一些高职院校也纷纷把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学院建设中的特色和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准备,2015年8月教育部遴选出165家单位进行试点,同时人社部和财政部在北京等13省(区、市)中每个省份选择3~5家单位推进开始推广“新型学徒制试点”,并于2015年11月在北京现代汽车等企业正式开始实施。
2.2 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
2006年至今现代学徒制近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受到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探索“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即“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这就为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提供了政策基础。2011年9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正式提出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并将校企联合培养、先招工、后入学作为学徒制的重要特点予以明确。在教育部在2012年~2015年的工作要点也明确提出要“开展和启动”、“全面推进和加快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此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当前,在国家层面上专门针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文件有两个,分别是2014年8月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2015年7月人社部及财政部的《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127号)。教育部主张“校企共同培养”、“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教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重在以“产教融合”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人社部则主张“学徒培养的主体职责由企业承担”,“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重在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因此两份文件在实施目的、主要内容与原则、育人主体、培育模式、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
3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主要困难
3.1 难以找到适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开展试点是试点工作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则要求“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办学条件、保障措施和试点意愿等,选择一批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市、行业、骨干企业和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人社部及财政部的标准是“每个省(区、市)选择3~5家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企业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较完善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建立待遇与技能挂钩的激励机制;技能劳动者占企业职工比例达60%以上”。由此可见,具有规模、管理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才是适合开展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因此寻找符合规模和管理标准,与院校具有合作意愿且能得到学生和家长认同的企业并不容易,对于广大高职院校而言难度很大。
3.2 多因素叠加效应导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德国、瑞士等国家普遍采用双元制培训,相关立法较为完善,企业参与度高。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机构首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更多体现在“育人”上,校企合作中更加看重合作企业的管理规范性、企业的培训机制等对学生成长和权益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因此广东省在推进学徒制时便提出了“优先支持综合实力强、行业地位高、校企合作基础较好、企业培训机制完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首要目的是创造价值,即更多体现在“用人”上,这也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始动力。针对现在所提倡的“校企协同育人”,部分企业的观念尚未更新,他们更加注重毕业生入职后的内部培训。再者,学校和企业分别遵从两份有较大差异的政策文件,对现代学徒制的操作模式有不同的理解。同时,各个地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尚不明朗,部分有意愿参与试点的企业仍有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等诸多顾虑,因此当前持观望态度。以上各个因素的叠加致使部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高。
3.3 高职院校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缺乏实践经验
现代学徒制尚处于试点阶段,属于新鲜事物,高职院校对此缺乏实践经验亦是情理之中,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育人双主体、教学双课堂、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导师以及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校企深度互动对于传统高职教育中的学制、教学的实施、监控与评价、学生思想教育与生活管理等各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教育中的基本教学因素在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可能要求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而这些挑战无疑需要广大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探索中慢慢积累与解决。
3.4 社会认可度成为推进现代学徒制的短板
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深入合作、协同育人,但它更需要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与参与。不少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上课、实习、就业”的三段论中,对于现代学徒制这一国家大力推进的重大工程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尚浅。各个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媒体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因此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反映较为平淡,持谨慎、观望态度,从而成为制约学徒制试点的短板因素。
4 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统筹、协调各方资源,适时加大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需要政府部门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做到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多部门协同推进。因此建议教育部会同人社厅和财政厅等对现代学徒制有重大影响的国家部委,协同制定文件,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税务部门和劳动部门等要适时推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细则,在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社保管理、试点企业的准入标准等各方面给予较为明确的政策导向和一个较为清晰的工作路线图,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育全过程的积极性。
4.2 加大宣传和引导,创造一个宽松、理解的社会舆论氛围
学徒制这种在国外已经成功实践的教育模式到底能否改变中国职业教育现状,能否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起带动作用,我们尚有待观察和实践。当前全国各大院校与行业企业单位都处于摸索阶段,这个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更需要社会的认知、宽容与理解。尤其是作为育人主体的学校和企业,更需要承担起深入研究和挖掘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价值,并做出客观的宣传与引导的责任。因此,职业院校、试点单位与社会各类媒体应共建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舆论环境,为顺利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条件。
4.3 高职院校要以“谋事要实”的实干精神,深入研究和实践现代学徒制
如何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是所有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在诸多困难与不利条件面前,我们更要拿出习主席所倡导的“谋事要实”的实干精神、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学徒制试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3.1 仔细研究现代学徒制,深入研读现有政策文件
发达国家成功推行现代学徒制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提供了成功范式。当前,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成为了我国学者主要的研究热点,各大高校要善于学习和借鉴这些理论成果、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开展试点工作。然而,在现有政策条件下,各个高职院校要仔细研读由教育部和人社厅、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学徒制的两份重要文件,在操作层面与企业携手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4.3.2 大力开拓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开展学徒制试点是校企双方的自愿选择。学徒制试点所要求的工作基础和校企之间的信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够深入合作的企业通常都需要有较长的培育期,高职院校要有耐心、有思路对自己的合作企业进行循序渐进的培育,形成校企之间长期、稳定、良性的互动关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实干务实的态度大力开拓实习基地,从派送实习生、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就业基地等常规合作模式扎实做起,再到尝试共建实训基地、订单班、工学交替、校中厂与厂中校、组建职教集团等深入合作模式,逐步找到校企的育人与用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最佳平衡点,才能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只有具备扎实的合作基础,校企之间方具备开展学徒制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4.3.3 开展学徒制改革是系统工程,需要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结合起来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和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推进学徒制试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招生与招工、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管理以及师资配备、保障措施等各项工作。这就需要将学徒制改革与院校的内涵建设结合起来,与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结合起来,出成果、见成效。这就需要院校在推进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时要进行整体谋划与系统设计,将学院的内涵建设与校企共同支持师资双向交流与锻炼、共建品牌专业、特色学院、协同育人中心、创新中心,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等重要工作联系起来,协同共进、实现双赢。
4.4 企业要逐步转变用人思想,将“用人”的过程提前至“培养人”的过程
人力资源在企业运营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当前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依然从传统的招聘渠道“选人”,在公司内部“育人”,目标是更高效的“用人”,想方设法来“留人”。从当前的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环节,“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将“选人”、“育人”的过程前移至学校,提前将用人标准、用人要求以及企业文化与制度深入到学校的教学中来,并比以往更加注重在“用人”过程中的“育人”因素,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更符合企业要求,更认同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认同和工作稳定性。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2014-08-25.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hrss.gov.cn/zynljss/ ZYNLJSSzhengcewenjian/201508/t20150803_216721.html. htm,2015-08-03.
[3] 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
[4] 邓丽娟,黄日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的基本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
[5] 陈嵩,韩保磊.关于“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的比较[J].职教论坛,2015(28).
[6] 陈龙,黄日强.利益相关者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中的责任分析[J].职教论坛,2014(1).
F241
A
2096-0298(2016)10(c)-177-03
①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专业建立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3JK319),主持人:孙虎。
孙虎(1980-),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科研和高职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