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取有效引导策略 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016-01-28潘天来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数学

潘天来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教师不可能一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策略,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进而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交流、探究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技能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14-01

一、注重观念转变,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信念。教学观念对于教学规划、教学实施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通过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新学习理念,做好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更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初中、学习的数学。高总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此外教学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中走出来,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从教师教育为主转为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技能、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动员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自主学习对于自身学习发展的长远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重对学习中、下层次学生的辅导,中、下层次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学会学习,以便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

二、注重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学创设条件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插嘴。往往导致不少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听不懂教师的教学内容,而部分学生则觉得教师讲的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造成一部分学生“够不着”,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进一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模式表现为: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学中要做好“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几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人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在课堂的结束阶段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之后再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课外学习任务来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技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教给学习方法,为学生自学创设氛围

数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教材知识只是数学知识的一个基本体现,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单纯依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通过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来完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认知。

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课本的学习方法,了解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及使用方法,对比统编课本,介绍实验教材的特色。进一步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粗、细、精读教材,逐步养成三读教材的良好习惯。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教材。接着,让学生掌握做题和核对答案的工作指出做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及核对答案应做到的几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拟好读书提纲,指导好学生自学,拟好读书提纲,应注意以下三点:提纲要反映教材的重点,关键;提纲要能引导学生推动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纲中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从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提纲入手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俗话说“不动笔墨不看书”,教学中教师也要狠抓学生读书笔记的训练: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最初要求学生简要地把所学内容概括起来,写出要点,能抓住教材的要点和中心。逐渐对阅读教材中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的问题,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收获、体会练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等都要有所反映。随着学生自己能力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只要求作提要式笔记,记上自己的新想法,培养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当然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小组合作与学习探究,通过大家的智慧来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提升。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教师也要进行简短的总结,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以按读书提纲进行总结,概要地讲解说明或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读书提纲上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议一议,再总结。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在阅读教材中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和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注意引导、分析。也可以就一堂课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总结,先启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特别要注重进行引伸性的总结,即把教材内容加以引伸,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通过拓展数学课堂的时空范围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课下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谌业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凉山教育研究》1986年11月总第九期.

[2] 刘正富.高中数学自学能力培养初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数学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