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1-28刘泽民
刘泽民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畜牧兽医局,741600)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刘泽民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畜牧兽医局,74160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养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以预防为主的动物防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结合工作实践,就目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1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问题
1.1防疫意识不强
一是畜禽养殖户认识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重视动物防疫工作,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疫苗均是免费提供给养殖户的,但还是有个别老百姓存在着拒注的情况;二是防疫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一些防疫人员只顾打针,不向畜主讲解相关知识,因而导致免疫失败;三是个别防疫人员不按操作规程免疫,剂量不足、注射部位不准等,使抗体水平达不到标准。
1.2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许多基层防疫机构不仅缺少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设施,而且防疫工作所必须的查验、隔离、消毒、处理等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大多数乡镇兽医站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没有畜禽检疫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能实施隔离检疫观察,无害化处理能力弱,防疫质量无从保证。
1.3防疫经费短缺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人员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动性大不稳定,村级防疫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强,不少动物防疫人员放弃防疫工作,开始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从而出现动物防疫队伍缺资少员的现象。防疫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防疫员报酬与工作量极不相称,加上有的农户拒打、散养户多、面多范广、疫苗头份数偏大等都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的难度,使得防疫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1.4病死畜禽及粪便无害化不规范
有的养殖场生猪发病短时间治疗不见好转就急于出售,甚至有的养殖场主将死猪卖出;个别养殖场主将病死畜禽乱扔乱弃在水体、道路边或偏远的山岗、树林里,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扩散;畜禽粪便不在特定地点堆集发酵,随意堆放,污水四溢,臭气熏天,蚊蝇滋生,有的无防漏防渗措施,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这些均是动物疫病的疫源地,易扩散动物疫病。
2 对策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疫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张贴标语、报纸、发放宣传单,科技进村、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防疫基本知识,让养殖户深刻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自觉主动接受动物疫病的免疫。总之,要通过多渠道宣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提高防疫的意识。
2.2加强防疫员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防疫人员业务技能和水平。强化免疫注射各环节操作规程,提高防疫效果。在生物药品运输、保管和使用各环节严格遵守规章程序,避免免疫失败。在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诊疗技术,能够诊断、治疗常见的动物疫病。
2.3要增加投入,强化基层防疫队伍建设
基层防疫机构是否健全,防疫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方面政府要由财政投入资金,保障基层动物防疫站所有效运转,开展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要稳定基层防疫队伍,尤其是村级防疫员队伍,应适当提高人员经费、工作经费,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后顾之忧,稳定人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动物防疫工作中。
2.4加强行政执法,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根据 《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重点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查,加大对违法处理、未作无害化处理及出售病死畜禽的处罚力度,形成以法治牧、以法兴牧的良好环境。
S853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4-00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