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对马喘症的辨证施治
2016-01-28马学俊马正文
马学俊马正文
(1.甘肃省积石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731700;2.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
中西结合对马喘症的辨证施治
马学俊1马正文2
(1.甘肃省积石山县畜牧技术推广站,731700;2.甘肃省积石山县银川乡畜牧兽医站)
马喘症是马类家畜的一种慢性疾病,也叫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泡气肿。临床上比较常见,诊治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常因治疗方法不当或不及时,而延误病情,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笔者在长期的基层临床疾病诊治实践工作中,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发病过程、诊断治疗、疾病预防措施等方面,查阅了一些资料,积累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方法和经验。共计治疗79例(其中:马15例,骡44例,驴20例),除1例马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现将笔者应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本病的辩症施治的效果观察,报道于后,以供同行参考和斧正。
1 病因病机
1.1本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有饲养管理当,长期使役过度,或一时用力过猛以及饱后使役。幼畜过早使役,特别是经常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下使役或劳动,最易诱发本病。
1.2有于急性支气管炎和肺部的其他疾病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均能发展成为或继发为慢性支气管炎,进而转化为慢性肺泡气肿。
2 治则治法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二是润肺止咳,化痰理气,定喘。必要时进行输液抗菌消炎和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以提高机体的低抗力和免疫力。
3 典型病例
(以慢性肺泡气肿为例)2010年8月28日,青海省循化县孟达乡木场村7社的马某,饲养的一匹土黄色母骡,因长期咳嗽,机体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一个月前,在当地一民间兽医治疗后不久,到另一乡兽医站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进行过治疗,但疗效不佳,。故前来求治。检查:粘膜发绀,精神沉郁,被毛粗乱,皮肤干燥。T39.8度,R97次/mim,P74次/mim。正在检时查发现咳嗽时有放屁的现象。触诊肺区时,患畜表现有疼痛感。呼气时间长,吸气时间短,鼻孔扩张和肋骨“喘沟”非常明显。根据以上情况和当地风大,尘土飞扬等环境条件。诊断为慢性肺泡气肿。西药:青霉素80万x20支,10%葡萄糖注射液1000lm,一次缓慢静脉滴注。中药:用《元亨疗马集》载的半夏散加《和剂局方》载的二陈汤:半夏60g,升麻60g,防风60g,枯矾40g,生姜`45g,陈皮50g,茯苓50g,炙甘草35g,混合后,共为末,用温火煮沸30分钟,温后去渣,用胃管一次缓慢灌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连用10天后该病畜疗效明显,20日后基本痊愈。后按畜主要求,不再输液,再按原方再取30剂,同法用之。此畜痊愈,再未复发。
4 讨论
4.1根据当地的地理和环境条件,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制定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和使役制度。
4.2诊治本病时应于某些传染病,中毒病等加以区别。肺部其他疾病也可继发本病。治疗中应遵循“一脏受损,俱脏皆损”的原则,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4.3根据发病史,和本病多发于农忙季节,重使役和性情急的牲畜以及临床表现肋骨“喘沟”明显的特点,不难可以确诊。
4.4在治疗过程中,停止使役,忌受风寒和暴晒,远离尘埃的环境,多给青绿易消化的饲料。口服给药时,一定要用胃管投服。
S858.21文献标识码:B
1003-8655(2016)04-0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