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7在肺癌发生及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2016-01-28梅建东刘伦旭
梅建东 刘伦旭
1 白介素(interleukin,IL)-17概述
IL-17是由Rouvier等[1]从小鼠淋巴样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发现,最初被命名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8(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8,CTLA-8)。Yao等[2,3]证实CTLA-8是来源于CD4+T细胞的细胞因子,将其命名为IL-17。此后,多种与IL-17具有同源性的细胞因子陆续被发现,为加以区分,将IL-17又称为IL-17A[4],IL-17家族其他成员包括IL-17B、IL-17C、IL-17D、IL-17E(亦称为IL-25)、IL-17F[5-9],其中以IL-17F在结构和功能上与IL-17A最为接近,同源性高达55%[4],但IL-17A的作用明显强于IL-17F[10],其与受体的亲和力也高于IL-17F,IL-17F则可负调节IL-17A的表达[11]。IL-17家族的受体(IL-17 receptor,IL-17R)共发现IL-17RA、IL-17RB、IL-17RC、IL-17RD、IL-17RE等5个成员,其中,IL-17RA可分别与IL-17RB、IL-17RC、IL-17RD组成受体异二聚体[12],而IL-17RA与IL-17RC组成的异二聚体是IL-17A及IL-17F的共同受体,两种受体缺一不可[12,13]。
体内IL-17A的来源具有多样性。Park及Harrington等[14,15]分别发现了CD4+T细胞中有别于Th1及Th2的特殊辅助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IL-17A及IL-17F为其标志性产物,这是对T细胞认识的一个重要突破。除Th17细胞外,CD8+T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甚至一些上皮细胞也可分泌IL-17A[10,16]。
IL-17A作为IL-17家族最重要的炎症因子,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其参与了机体抗感染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炎症反应、肿瘤发生及进展等过程,但其与肿瘤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一方面,IL-17A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的表达促进肿瘤进展,另一方面,IL-17A也可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发挥抗肿瘤作用[17]。对肿瘤临床标本的观察也发现IL-17A在不同肿瘤中作用的差别,例如肝癌及肺癌患者中,IL-17A高表达预示预后不良,而食管癌则与之相反[18]。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19],IL-17A作为一个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本文对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鉴于文献中通常将IL-17A简称为IL-17,本文亦沿用了这一习惯名称。
2 IL-17促进肺癌发生及进展的临床证据
吸烟是肺癌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且半数以上肺癌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COPD[20]。在肺功能正常的吸烟者及COPD患者肺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及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吸烟者[21,22]。此外,吸烟还与IL-17基因多态性相关,与IL-17F则无显著相关性,吸烟者携带至少一个拷贝IL-17基因G-152A位点等位基因时,患肺癌的风险增加2.06倍[23]。IL-17基因多态性还可上调IL-17的表达,这也增强了肺癌易感性[24-26]。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IL-17也显著增高[27-32],且IL-17高表达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27-31],甚至肺癌患者呼出气体冷凝物中IL-17也有增高,其浓度与肿瘤大小正相关[33],而外周血中IL-17浓度则与TNM分期正相关[34]。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其恶性胸水中IL-17浓度也高于良性胸腔积液[35,36],发生脑转移时,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IL-17浓度均显著增高[37]。与IL-17增高相伴的还有VEGF表达升高[27,28,38],以及促淋巴管生成的VEGF-C表达上调[31],且肺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也与新生血管及淋巴管密度正相关[27,31,39]。对肺癌患者的观察提示IL-17可促进肺癌发生及进展,而其促进肺癌进展的可能机制之一是促进肿瘤脉管生成。
作为体内IL-17重要来源的Th17细胞,其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与IL-17可能不完全一致。肺癌患者恶性胸水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数量显著增高[37,40-47],且胸水中Th17细胞可能还参与了胸膜腔炎性微环境的维持[40];但与IL-17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相反,胸水中Th17细胞数量与患者预后正相关[48]。Th17细胞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菌攻击,而调节型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则抑制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避免自身免疫的发生,二者在体内保持动态平衡[49,50]。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但二者在数量上呈负相关[42];同时,恶性胸水及外周血中Treg与Th17细胞的比值高于健康人[43-45],且比值与分期正相关[45],与患者预后负相关[43],即Treg细胞数量相对较多而Th17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与不良预后有关,尽管这些结果是在较小样本人群中的观察,依然可以提示Treg与Th17的失衡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免疫逃逸及进展。基于对上述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IL-17与Th17细胞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一现象尚需在同一患者群体中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以进一步明确二者在肺癌进展中作用的异同。
3 IL-17促进肺癌发生的机制
与吸烟人群相同,暴露于香烟烟雾中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也伴有分泌IL-17细胞的增多及IL-17表达水平的升高,给予抗IL-17抗体则可减轻香烟暴露小鼠肺部炎症反应[51]。肺部局限性K-ras突变小鼠易发生原发性肺癌,其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大量Th17及Treg细胞聚集,以非特异性流感嗜血杆菌裂解物(lysate of 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 fluenza,NTHi)诱导该小鼠发生类似COPD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肺组织中较多Th17细胞浸润[52];然而,对于肺部特异性K-ras突变的IL-17基因敲除小鼠,无论是否给予NTHi刺激,其肺癌的发生均显著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也较IL-17野生型小鼠减少,伴有肺组织中促炎症分子IL-6、CCL2、Arg1、CSF3、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MMP12及MMP13等的分泌减少;另一方面,IL-17还通过诱导肺部CXCL2及G-CSF的表达募集CD11b+Gr1+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MDSCs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CD8+T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诱导Treg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肺癌发生与进展[52]。此外,Xu等[53]通过经口咽吸入搭载IL-17 cDNA的腺病毒,增强K-ras突变小鼠肺部IL-17的表达,在吸入病毒1周后,肺部IL-17的表达较对照小鼠高150倍,该组小鼠肺癌的发生也显著增多,且IL-17高表达还伴有MMP9表达的上调及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强。上述研究结果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IL-17具有促进肺癌发生的作用,IL-17促进肺部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并增强肿瘤血管生成及侵袭性是其促进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4 IL-17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IL-17与肺癌进展及肿瘤耐药也存在密切关系,其可能参与了肿瘤进展相关的多重机制,例如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免疫逃逸等;但也有部分研究显示IL-17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具有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分别总结如下。
4.1 IL-17促进肺癌血管生成 对人肺癌组织标本的观察显示IL-17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及淋巴管密度正相关,提示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体内外研究也证实了IL-17的这一作用。一方面,IL-17可直接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肿瘤缺氧微环境的代谢产物乳酸可上调IL-17的表达[54],IL-17作用于肺癌细胞,可诱导其高表达多种血管生成相关的CXC趋化因子,包括CXCL1、CXCL5、CXCL8等,且IL-17刺激肺癌细胞后的条件培养基还可趋化血管内皮细胞[55],转染了IL-17 cDNA的肺癌细胞株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成瘤后的生长也更为迅速,高表达IL-17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密度更高,通过抗体中和上述趋化因子的受体CXCR-2,可抑制IL-17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并延缓其生长[55],结合这些结果,可以推测IL-17通过募集血管内皮细胞,并通过上述多种趋化因子与CXCR2结合,共同促进血管生成。此外,IL-17也可促进部分肺癌细胞株高表达VEGF[38,56],但单纯阻断VEGF并不影响IL-17所诱导的肿瘤生长[55]。另一方面,IL-17还与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有关。Chung等[57]分别观察了肺癌、结肠癌、淋巴瘤等的皮下移植瘤,以及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发现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h17细胞分泌IL-17,通过NF-κB通路上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的表达,募集MDSCs至肿瘤微环境,导致抗VEGF治疗耐药,而对IL-17受体敲除小鼠移植瘤模型给予抗VEGF治疗,或对普通小鼠模型联合抗VEGF与抗IL-17治疗,均可抑制肿瘤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耐受。
4.2 IL-17促进肺癌侵袭转移 IL-17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肺癌转移灶的形成,对于IL-17基因敲除小鼠,经尾静脉注射肿瘤细胞后的肺部转移灶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34,58]。肺部炎症环境及IL-17的表达还可促进转移灶的生长,同样经尾静脉注射小鼠Lewis肺癌细胞建立肺转移瘤模型,给予香烟烟雾及NTHi刺激增强肺部炎症反应,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但IL-17基因敲除小鼠则不受此影响,且肿瘤进展较IL-17野生型小鼠缓慢[59]。在IL-17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方面,IL-1可能扮演着关键角色,Carmi等[58]通过经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转移瘤模型,证实肿瘤微环境通过IL-1募集γδT细胞,分泌IL-17并促进转移灶形成。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的观察还发现IL-17通过G-CSF活化中性粒细胞,共同促进肺及淋巴结转移灶的形成[60]。此外,转录因子T-bet具有抑制IL-17表达并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IL-17的表达与T-bet负相关,而与Treg细胞转化因子Foxp3的表达正相关,对T-bet基因敲除小鼠给予抗IL-17抗体干预,亦可延缓经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所形成的肺部转移灶进展[61]。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转移的另一重要机制。IL-17可诱导肺癌细胞株A549发生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如诱导波形蛋白(vimentin)高表达,同时抑制E粘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其分子机制是IL-17通过激活NF-κB通路,诱导转录抑制物ZEB1的表达,从而促进EMT的发生[62]。此外,体外研究[63]发现IL-17还可能通过促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转移,其机制是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ERK 1/2)通路,促进Lewis细胞及A549细胞分泌促进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因子VEGF-C,并趋化淋巴上皮细胞,从而促进淋巴管生成。此外,IL-17还可促进肺癌细胞分泌MMP2、MMP9等[53,64],也为肺癌侵袭转移创造了条件。
4.3 IL-17诱导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 MDSCs是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前体细胞,肿瘤微环境通过IL-17募集较多MDSCs[52,57],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57]。同时,IL-17还参与促进肺癌形成以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为主的肺癌肿瘤微环境。一方面,肺癌微环境通过高表达IL-17募集TAMs[32],另一方面,IL-17还上调肺癌细胞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进而增加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合成,促进M2型TAMs的分化[65],而M2型TAMs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等多种途径促进肿瘤进展。
4.4 IL-17抑制肺癌进展的证据 尽管上述较多研究支持IL-17促进肺癌发生及进展,目前也有一些证据提示IL-17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抑制肿瘤进展。Lin等[66]采用Lewis细胞建立小鼠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发现IL-17基因敲除小鼠的肿瘤进展更快,生存期也显著缩短,IL-17的缺失抑制了Stat1通路的激活并促进了Th1细胞的活化;IFNγ的缺失则抑制Stat3通路的激活,并促进Th17细胞的活化,抑制恶性胸水形成,延长小鼠生存期。人恶性胸水可通过CCL20及CCL22等募集Th17细胞,由IL-1β、IL-6、IL-23等诱导其分化成熟,发挥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48]。同时,一些抗肿瘤治疗也需要IL-17及Th17细胞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大剂量脂多糖可抑制肺转移性黑色素瘤,该过程也伴有较多Th1及Th17细胞的活化[67],而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观察发现敲除IL-17基因可加速肿瘤进展,Th17细胞则可激活肿瘤特异的CD8+T细胞,从而抑制肿瘤进展[68]。此外,Marshall等[69]联用PI3K通路抑制剂与Toll样受体激动剂治疗小鼠Lewis肺癌,发现上述制剂发挥作用需IL-17及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的参与,若IL-17缺失,则上述制剂无法抑制肿瘤生长。IL-17与Th17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具有抗肿瘤作用的Th17细胞可能属于肿瘤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70]。此外,肺移植瘤中的IL-17主要来源于γδT细胞[58],机体内共生菌的刺激可维持该群细胞的活化,维持其对肿瘤的杀伤作用[71]。由此可见,IL-17及Th17细胞亦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对部分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5 小结
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对肺癌高危人群、肺癌患者的观察及动物实验,均证实重要炎症因子IL-17可促进肺癌发生;此外,IL-17还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其侵袭转移及诱导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等促进肺癌进展,但对肺癌患者的观察却显示出Th17细胞抑制肿瘤进展的潜力。同时,采用肺癌移植瘤模型所进行的研究则显示IL-17促进与抑制肺癌进展的双重作用,为进一步解决这其中的争议,排除移植瘤中免疫等因素的干扰,在未来的研究中尽量采用原发性肺癌模型,或可为明确IL-17在肺癌进展中的作用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基于现有研究结果,尝试通过干预IL-17或Th17细胞治疗肺癌尚缺乏充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