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转化

2016-01-28陈彦波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转化障碍心理

陈彦波

摘 要:小学的心理障碍是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内部矛盾造成的。如果这种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转化就会酿成心理疾病,就会影响着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明显地阻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在现代教育中,应该把小学生品德心理障碍这一课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研究。分析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与表现,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转化。

关键词:心理;障碍;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03-01

小学的心理障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生理、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内部矛盾造成的。从人的性格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中可以看出,任何性格上的缺陷,都会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某种心理变态。任何不良品德的产生都是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通过个体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由于小学生心理诸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往往在心理活动中会出现矛盾的现象,特别是不合实际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反常的情绪,导致心理上的某种不适应或某种心理变态。由于以上的种种心理矛盾,加之调整不好个人同周围环境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的心态和不满的情绪,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适应不良。这种适应不良就是心理障碍;如果这种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转化就会酿成心理疾病,就会影响着小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就会明显地阻碍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所以说,在现代教育中,应该把小学生品德心理障碍这一课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研究。

一、形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原因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给社会经济注入了活力,但是黑社会势力、赌博、偷盗等丑恶现象有所抬头,这样的社会环境无不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和侵蚀。

(2)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是少年儿童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形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与家庭影响有着重要的关系。

(3)学校教育不当。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是培养学生美好品质的地方,然而,有时由于教育观点错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如:学校“片追”现象严重,重智轻德,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对学生不能一分为二全面衡量,不能对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关怀;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软弱、迁就,或简单粗暴,或讽刺挖苦,或随意体罚、变相体罚,使学生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主观原因。

(1)小学生身体发育提前。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不足,在这一矛盾作用下,往往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失调,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适应不良。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由于小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念,有时很容易被非礼的欲望所驱使,常常发生一些不考虑社会道德准则和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

(3)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由于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不均衡,不稳定,意志力和自制力较差,不能通过意志和自制去战胜不合理需求。当需求不能实现时,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与转化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各自身心发育有差异,其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仅就小学生中普遍性的现象谈一谈心理障碍的转化问题。

1、怯懦与恐惧。有些小学生学习不佳,面对教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讽、父母的训斥、邻居的轻视,自己又难以改变落后的状况,于是抑郁、自卑、孤独之感就产生了,渐渐形成怯懦的心理障碍。情绪处于高度紧张,不敢大声说话,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对于这种障碍的转化,教师要多接近他们,密切与他们联系,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及时表扬。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班级活动都要使他们锻炼,真正的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干好一件事的。这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2、护短说谎。护短不是小学生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后天形成的不健康的心理,是非常有害的。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非观念不明确,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怕说自己的缺点。这样导致为自己或小团体掩饰、隐瞒、辩护,甚至抵赖缺点和错误。学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的教育,勇于支持光明磊落、敢做敢为的正义行动,大力提倡诚实待人、敢于负责的精神。对于虽然犯了错误,却不护短,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说谎话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护短说谎都没有好处。勇于揭短“说真话”,才能得到真正的同情和帮助。

3、好胜与虚荣。一般地说,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现象,但是如果把握不住这种好胜的发展尺度,就会产生消极的因素。如:为了考个好成绩考试作弊;为了战胜对手,搞一些小恶作剧;等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对于好胜心过强的学生要给以适当的指导,在积极鼓励的同时,要做到扬长避短、祛邪扶正。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懂得“虚荣”只是表面上的光彩,不存在什么实际意义。应该面向实际,面向自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

4、妒忌与争斗。妒忌是一种较普通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影响团结,使力量内耗,损己害人的消极心理。对于小学生的妒忌心理的转化,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进行教育。要引导学生不要光看到别人超过去的地方,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在发扬长处的基础上,勤奋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让学生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不要为一些小事你长我短耿耿于怀。教师要公正不偏,鼓励表扬恰如其分。这样妒忌心理就会逐渐排除,因妒忌引起的争斗也就偃旗息鼓了。

猜你喜欢

转化障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心理感受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