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纸质书籍设计发展窥探
2016-01-28王婧雅川音成都美术学院2013届视觉传达设计系在读研究生610000
王婧雅(川音成都美术学院2013届视觉传达设计系在读研究生610000)
周靖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610000)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纸质书籍设计发展窥探
王婧雅(川音成都美术学院2013届视觉传达设计系在读研究生610000)
周靖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 610000)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于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开始随之变化,如今在中国,多媒体电子书籍相对传统的纸质书籍受到年轻人的广泛追捧,纸质书籍设计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般情况下,纸质书籍设计需要充分体现出它的不可替代性,并且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不同于电子书籍的阅读体验,以便应对市场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纸质书籍设计;挑战;不可替代性
一、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阅读趋势
(一)新媒体电子书籍与片段式阅读
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阅读的方式和书籍的形态,人们的阅读方式从较为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慢慢转变为新媒体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共生的多元化的阅读现状。
新媒体电子书籍的载体(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相对纸质书籍来说是更为轻便的,所占空间也不多,却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储存库。它不需要印刷,所以成本也很低,传播信息的速度也是纸质书籍无法相提并论的。新媒体电子书籍还具有交互性,文本中的文字、段落、图片都可以进行及时的编辑与操作,读者可以按自己所需自由快速跳转到任何页面,查看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电子书籍优越的信息获取功能和互动性,让阅读脱离了单向获取信息的模式,使得阅读体验更为生动多元。
然而,电子书籍的阅读往往也是片段式的,这里的“片段式”指的是人们通过电子书、手机、网络等多媒体传播工具进行的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籍的流行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阅读信息接收不完整等问题。它的诞生让阅读成为了每个人都可以获得的权利,并能快速且及时的给读者提供阅读信息库,但碎片式的阅读以及信息链接的延伸性和多元化会让读者分心,无法连贯的阅读。相对来说,纸质书籍固然少了一些便捷的阅读方式和双向的交流,但却除去很多干扰,使读者能够静下心来连续性的完成阅读过程。
(二)纸质书籍的不可替代性
纸质书籍阅读作为传统的阅读形式,常被人们同“严肃阅读”联系到一起。我们的知识传承不能只通过新媒体的检索功能来实现,仍要依靠纸质阅读来完成的。它更注重阅读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有益于信息的全面传播。
相对于纸质书籍,电子书籍虽然更生动活跃,但它始终依赖于网络和电子设备,只要脱离了多媒体电子设备,亦或网络通讯不流畅的情况下,它的优势便会大打折扣。而纸质书籍运用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的纸质载体,使得读者和书籍之间有了多感官的接触——纸张的切实触感可以让读者感到亲切,书香之气亦能满足到读者的嗅觉,翻动书页让读者和书之间产生的互动,这些感受都更能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书籍中的内容。
所以,从知识信息的传承和阅读的感官体验来说,纸质书籍阅读都它的无可替代性。
二、 新媒体时代的纸质书籍设计新方向
之所以把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放到一起做对比,是为了认识新媒体时代下的纸质书籍设计的现状,从而确定在这个电子书籍盛行的新媒体时代纸质书籍设计应该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有人会担忧电子书籍将会取代纸质书籍,在于它的便捷性、时效性、互动性和它所带来的多元化的多媒体效果。但实际上,纸质书籍并不会因此消亡,因为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并不全是同质化的,它们之间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纸质书籍所具有的阅读体验不但不会让它走向消亡,相反的会让设计师更明确纸质书籍设计的新方向。
(一)探索新触感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日渐盛行的新媒体正在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接受并且习惯了数字阅读,但当最初体验的新奇与激动归为习惯和平静之后,看到的却是巨大的信息量背后带来的迷茫与空洞。电子书籍的信息始终是借助新媒体电子设备得以实现传播的,它无形无色,始终藏在有着一“触”之遥的虚拟空间里。然而纸质书籍是有形状、有厚度、有可以触摸的实体的,这些感受都是电子书籍所无法替代的。
当我们的指尖滑过纸质书籍或粗狂或细腻的书页时,这种真实的触感总是让人感到无法抗拒,当我们渐渐翻动或挺括或柔软的页面时,不同的纸张所赋予书的气息便扑鼻而来。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现代工业让许多原生态的手工艺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便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情节,电子书籍的普及反倒使人们越发的体会到纸质书籍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带来的更深层次的内涵。不同质感、色彩、肌理效果的纸张给纸质书籍设计开拓出了更多样化的触觉感受,给读者带来了特别的亲和力,让读者从心底感受到最踏实、最真实的阅读体验。
按照不同题材的书籍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承印物,高效发挥不同材料独有的传达性让纸质书籍设计更易于调动读者的情绪与想象力,引起共鸣,扣人心弦。例如,朱赢椿老师的设计作品《元气糖》,封面选择了类似海绵质感的材料,书的四角被切成弧形,切口处可见内页杂色相交,从触觉、视觉都让人觉得书籍整体是一块大大的夹馅儿软糖,与文本信息非常相符。
新媒体时代下的纸质书籍可经不同材质突出设计来填补视觉元素单一的局限性,带给读者更具情感的阅读体验。
(二)追寻新互动
酷炫的多媒体效果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是司空见惯了,电子书籍对人们来说早已没有了新奇感。对于成天忙碌休闲都对着电子多媒体设备的人们来说,回归真实朴素的翻阅体验反而可以带来不同的体会。纸质书籍比电子书籍单一触摸点击的互动方式更有温度和人情味,也更容易引导读者进入全身心投入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充斥着美和愉悦的洗涤心灵的过程,书中的文字和纸质书籍设计给予读者的互动体验更是理性之美与感性之美的交融。
近期以来,设计师们在探讨纸质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上也做了许多尝试。如吕敬人老师的书籍设计作品《梅兰芳》,是一本描写著名戏剧演员梅兰芳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在切口处应用了双面印的工艺,使得我们在翻开书之前可以通过对切口处正反折的动作,分别看到梅兰芳的旦角扮相和蓄须时的模样。而另一本朱赢椿老师的书籍设计作品《不裁》则在扉页加入了放置裁纸刀的设计,读者通过逐页裁纸才能读完书页。这类的书籍设计都使得纸质书籍与读者之间多了许多互动。
新媒体时代下的纸质书籍便需要发展它的多感官互动的优势,根据书籍的内容选择相符的材质、版面、互动方式,以此来提升书籍的传达信息的效果。
三、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电子书籍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多元,对于成为众多方式之一的纸质书籍,被读者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早期停留在封面设计的书籍设计方式和单纯满足阅读实用性早已不是读者对于纸质书籍设计的全部追求,设计师必须抓准纸质书籍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纸质书籍的美学层面和互动体验方面的品质,突出它的物质性、空间性、流动性、时间性,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高于文字信息的精神享受,才能让其在新媒体时代下有更多生存价值和意义。
[1]吕敬人.《由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转换的思考》.
[2]黄彦.《多元化阅读格局下的纸质书籍设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