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效能初探——以平凹设计工作室为例

2016-01-28黄天淇闫丹婷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08100

大众文艺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室大学生创业

陈 浩 黄天淇 闫丹婷 (长江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408100)



设计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效能初探——以平凹设计工作室为例

陈 浩 黄天淇 闫丹婷 (长江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408100)

摘要:对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在校创业模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对每种创业模式的效能进行了简要评述,并以平凹设计工作室为例,着重探讨了学生自主创业模式的优势及困境。

关键词:设计类;大学生创业;工作室

我国高校经过多年持续的规模增长,已经从早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高校培养人才数的增长与质的不平衡与现实工作岗位的需求产生了冲突,毕业即失业现象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鼓励创业,学校也建立相应机制促进大学生创业。

一、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

创意类产业因其固定投入小,主要靠智力投资,产出高,因此成为国家扶持的创业类型之一。设计类专业强调创意、实做,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学生就业及创业多在创意产业,综上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创业优势。

(一)学校层面对学生创业的支持

在全民创业的大背景下,学校层面为学生在校创业提供了许多支持。如,笔者所在长江师范学院就根据专业组建了由优秀教师或导师组负责的工作室,学生加入工作室不仅可以获取自身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更有机会熟知行业链条,从而寻求就职或创新创业的机会;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比赛完善其对特定创业项目的思考,锻炼其创业能力;各级创新创业项目的设立,形成学校创业教育的常态体系。依靠这一体系,学校会不定期邀请各领域人士到校讲座,开拓学生视野,项目资金为学生创业想法的实施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扶助;最后,学校还会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学生申请获准后,可以较低的租金或是免费的形式入住创业园,开展相应创业活动。这一举措也能缓解学生创业初期的压力,为创业初期的安稳度过提供外界支持。这些支持和激励手段目前已经在很多高校成熟运用,形成学校主导创业的主要形式。

其次,学校对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实施柔性管理。一方面,学校会帮助学生协调创业与学业的冲突。创业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缓修部分课程以缓解创业的时间冲突。另一方面,学校会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需求指派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仅靠激情和想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获取支持,才能更好地完成创业活动。

(二)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由于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就需根据情况结合行业实际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或实习。在考察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行业链条当中的创业点。目前,设计类专业学生创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模式一:专业学习+毕业工作+创业

这种模式是早期设计类学生创业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学校的学时安排,完成学制要求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获得良好的综合基础能力和初步专业设计能力,毕业后通过行业内的专职工作经历,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加深行业理解,有了一定的人脉、资源、能力的累积后,再寻找合适的机遇创业的形式。这种创业形式因要经过长期的累积,创业周期长,创业时间节点较难把握,也可能损失稍纵即逝的机遇,但这种模式准备相对周全,创业者能力的累积也较成熟,因此成功率较高。

2.模式二:依托工作室+项目创业

这种模式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导的创业形式,是2014年教育部提倡高校应用转型后出现的新型创业模式。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加入学校组建的专业工作室,利用工作室良好的实践资源和优秀的导师资源,实现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的快速对接,缩短专业素质养成时间;同时,学生可以跟着工作室指导老师接触实际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做项目训练,锻炼自己的能力。这种形式虽然学生得到了多方帮助,也不必独自承担失败后果,但学生受学校和老师的约束与限制,难以完全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甚至有些学生沦为简单听老师的话行动,丧失创新创业的勇气。

3.模式三:专业学习+自主创业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可能的人脉关系,在校时就以个体或团体形式进行自主创业。这种创业形式完全是在校学生自主自发的行为,凭借学生强烈的创新创业愿望得以推行实现。让创业者投入最大的热情,为了自身项目的成败努力思考,寻求破解之道,在创业中成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团队,毫无疑问这种创业形式创业失败率是最高的,但无论成功与否创业者的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这种类型的创业者也会成长为最坚定的创业者,会进行多次创业,直到成功。

长江师范学院平凹设计工作室就是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创业形式。

二、平凹设计工作室自主创业分析

(一)平凹设计工作室的创立

1.平凹设计工作室2013年由长江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12级和13级本科学生自主组成,小组成员有共通的精神追求,都希望在本专业领域打拼属于自己的天地,小组成员各有优势,经过两年的相处和相互了解,对各自的性格、能力、品行有了较深入地了解。通过多次课内外活动的合作,培养了良好的默契感,在日常的交往中,了解到都有创业的想法,因此,14年秋小组成员在原先合作的基础上成立“平凹设计工作室”,希望借助学校平台打造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实现专业梦想。

2.指导老师的选择。为了工作室能够良好持续的发展,经平凹设计工作室创业组商议,选定大家熟悉的本专业闫丹婷老师。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与闫老师有了较多的接触,觉得与闫老师脾气相投。希望闫老师近十年的高校艺术设计从教经验和长期以来的专业实践经历累积的经验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我们恰当的指导。

(二)平凹设计工作室的运行

2014年12月工作室正式成立后,小组成员均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室的建设,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工作室发展之路,同时思考自己的专业定位。项目组的主要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能力在工作室中进行了分工合作,将团队成员个体思维能力融合为集体思考成果,期间锻炼了交流、沟通、分工协作等专业以外的能力,而这些都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力。

经过大家的通力合作和指导老师以及学校的帮助下,现工作室已先后面向社会承接室内装饰设计、墙体彩绘等多个工程,为学生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已完成涪陵依山丽景出租房室内设计、长寿区旦度九年制学校室外墙体彩绘、重庆大渡口区中交丽景室内设计等一系列项目,均取得业主的良好评价,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与平台。

平凹工作室工作形式灵活,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优势,引导小组成员形成独特的思维角度和工作特长,减少了传统学习中与社会现实之间脱节的现象。经过实际项目的锻炼,平凹工作室已逐步步入正轨。

三、结论

在全民创业的大潮中,设计类专业学生是创业的一支劲旅,创业是一条激情与危险并存的道路,学生自主创业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智力、体能以及组织活动潜能,从而使创业团队内的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个意义上,狭义意义上的创业成功与否已不能衡量创业学生的成败,创业精神才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

猜你喜欢

工作室大学生创业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财务风险视角下大学生创业的再思考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创业信贷的风险分析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