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木刻版画艺术的形式美

2016-01-28朱锦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525200

大众文艺 2016年1期
关键词:刀法木刻版画

朱锦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525200)

浅谈木刻版画艺术的形式美

朱锦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525200)

木刻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间接性艺术,其独特的刀味、木味、印刷痕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形式美,使它在绘画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本文立足木刻版画艺术,从力量之美、刀法之美、线条之美、时代之美四个角度分析木刻版画艺术的形式美。

木刻版画;形式美;力量;刀法;线条;时代

木刻版画是一种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其艺术形式讲究刀味、木味、印制的美感,高度的简练性和强烈的形式感使其独具一种装饰韵味的视觉魅力,这是别的画种所无法比拟的。明确木刻版画艺术的形式美,是创作、欣赏木刻版画作品的一个核心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木刻版画的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木刻版画艺术的形式美进行了思考:

一、木刻版画所突显的“力量之美”

木刻版画作为一种充满力量之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产生“力”的表现,给我们视觉以强烈刺激,从而达到了其他绘画艺术无法企及的形式美。因此,欣赏木刻版画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木刻艺术表现形式那种强烈、概括的艺术效果及其蕴含的“力之美”。

从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看,木刻是具有艺术性美感的视觉表达方式,而木刻版画正是在木板上绘制后刻制印刷而成的,这种“以刀代笔、以板代纸” 的特殊性,以及木刻版画的木质材料,限制了它很难具有像国画、油画那么大的画面。因此,高度的简练性成了木刻版画强烈的形式感;而这种强烈“力之美”也只有在木刻版画中才可以取得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例如,从赵延年的《逐日》《砥》《填海》等作品中,黑白木刻版画中的黑白不同于其它绘画艺术中的黑白,它更具有一种木刻版画艺术所特有的力度美和强度美。

从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看,鲁迅先生曾指出,木刻画是一种“捏刀向木”“放刀直干”的充满“力之美”的艺术。因为,木刻版画的选材、构图、刻制、印刷四个环节都是作者捏刀向木、以刀代笔完成的,在画中形成了自己的“刀味”与“木味”,而木刻所特有的“力之美”则是靠刀锋干脆利索地刻出刚劲有力的刀触来体现的,这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是木刻版画的一种强度和力度。例如,胡一川的代表作品《到前线去》在较为局限的画面里,以其动态的构图、合理夸张的人物形象让整个画面充满张力,从而更有力地打动人心。

二、木刻版画所运用的“刀法之美”

因为木刻是一种减法的艺术,不能象素描、油画那样进行多次修改;所以刀法组织是创作木刻版画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而刀法就是画家表情达意的艺术语言。只有熟悉各种刀具的性能、熟练掌握各种刀法,才能准确地在木材上刻画出富有表现力的点、线、面,从而绘制出富有艺术形象和思想性的木刻版画作品。李桦先生所创作的“48种刀法组织”,被评为木刻版画的“金钥匙”,可见刀法更是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体现。

首先,刀法的运用在黑白木刻版画中显得尤为重要。黑白是版画艺术的重要艺术语言,也是其他绘画艺术形式无法与之比拟的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无论是“去白留黑”的阳刻法、还是“以黑衬白”的阴刻法,都要求作者从满足自身创作需要出发,让刀法为塑造形体和表情达意而服务。其次,刀法的运用在套色木刻版画中显得更有特色。

三、木刻版画所表现的“线条之美”

如果说刀法是木刻版画的灵魂,那么线条无疑是木刻版画的语言,是作者构成作品视觉形象,在传递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木刻版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线条也充满独特的韵味,朴拙、黑白对比强烈、易于表达激烈的情感。木刻版画中的线条主要有着造型、表达、表现、审美四个功能。

一方面,木刻版画的某些线本身所表现出的某种情感。例如,线条的粗犷,自然奔放,不拘细节,流畅舒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又如,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宽窄有不同,表达出了画中不同的情感。以康宁的作品为例,在《琴》《仙人掌》《春水》中的线条都是大开大合具有冲击力的排线,表现张力肆意,显得动感十足,极富风韵;而《在镜子》《室内风景》《冰上之梦》《女人与马》中,“线条”在康宁手中自由地排列、组合、穿插、重叠、分割,或形或体或幻或感,直与曲的变化,黑与白的转换,具象与抽象交替并用。

另一方面,画家在木刻版画中运用线的不同所传达出的情感。于是,就有了刚强有力的线条、温柔的线条、潇洒的线条、烦躁的线条、平静的线条、忧郁的线条、奔放的线条之说。例如,《古墙老藤》和《岁月中的树和鸟》同样是黑白木刻版画,在内容上都是取材于大自然,但在线条的运用上却截然相反。前者采用具有动感的向上伸展、富有弹性的曲线,通过抽象视觉审美感应,传递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唤发青春的生命力;而后者则是采用的是纵横交错、向外拓展、坚韧刚毅的涩线,在视觉效果上,散发出一种庄严、质朴、沧桑的哲学思想。

四、木刻版画所蕴含的“时代之美”

木刻版画作为一种悠久的艺术,其产生、发展有着与其相应的文化土壤,它的艺术价值在每一个时代都可以借助适当的创作方式体现出来。所以,有着“木刻版画是时代的刻痕”的说法,因为每一幅木刻版画都蕴含着其独特的时代之美。

例如,在革命战争年代,木刻版画的画面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具有材料较易获得、传播途径广的优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宣传手段,鲁迅先生曾在《新俄画选》小引中号召:“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因此,这个时期的木刻版画由于其时代特殊性而具有很强的革命性,很多作品都传达出强烈的呼求社会改变的情感。力群1933年的版画《病》、赵延年早期创作的《负木者》《抢米》等作品中不难看出气势高亢的民族精神,以及作者对百姓以及祖国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又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观念艺术”成为木刻版画创作的主流思想,画家纷纷把当代性审美品格定位在主体精神的彰显、本体语言的拓展之上。木刻版画题材的选择不再是为了再现现实生活,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所获得一种启迪和情感,运用意象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主观意识,从而让木刻版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赵鑫的《早上7点50分》、喻涛的《城市风景》等作品,不是以客观真实再现的方式表现形象,而是以自我情感强烈表达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形象,让自己的艺术主张通过情感的宣泄,在木刻版画上留下的痕迹给人一种时代文化气息的暗示。

木刻版画是画家关注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生存理想和精神寄托的一种艺术审美方式;因为其创作的特殊性,以及发展的社会性,木刻版画在艺术形式上突显出一种“力量之美”、运用了一种“刀法之美”、表现了一种“线条之美”、蕴含着一种“时代之美”。

[1]王伯敏.中国版画通史[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10.

[2]力群.论套色木刻的特点与色彩[J].版画,1956(2) .

[3]谭秀江.回眸黑白木刻[J].中国版画,2010(1).

猜你喜欢

刀法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刀法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每日挥刀五百下
用劲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