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词汇的流行趋势研究

2016-01-28刘燕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刘燕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网络词汇的流行趋势研究

刘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摘要:网络词汇是网民通过网络媒体,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传达特有的思想情绪和价值观念,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形式。与此同时,网络词汇的传播也会深刻影响人们的言语、行为、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本文主要从时尚趋势、普及趋势、谐趣趋势、草根趋势等方面研究网络词汇的流行趋势。

关键词:网络词汇;流行趋势;时尚文化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空间的一种交流用语,随着网络交流人群与日剧增,其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根据CNNIC的调查,我国已经有超过全民大半的网民规模,表明我们的社会生活早已与网络息息相关。而作为网络衍生品的网络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普及,影响范围由网络延伸至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网络词汇的流行趋势主要体现在时尚趋势、普及趋势、谐趣趋势和草根趋势。

1.网络词汇流行的时尚趋势

时尚就是当时的社会风尚,是由社会环境因素、审美情感和价值观念共同作用形成的。所谓时尚,是指整个社会对某种事物的追求,特别因新事物、新观念而仿效,而且总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达到众心所向的一种文化现象[1]。网络词汇的时尚性在于它也是被特定的群体所运用,逐渐被一部分人所运用而得到扩散。网络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后,如果被大众所接受,逐渐就会演化成为正式的语言表达形式,此时的时尚性就会逐渐消减。时尚的东西往往具有自己的特性,代表时尚的网络词汇也具有新奇性和模仿性。

新奇性。这一特点是所有流行物品最明显的要素,对于网络词汇而言,一般不是在于词汇本身是否新奇,而是取决于当时人们所认知的“新奇性”的网络词汇是什么。“新奇性”本质上包含两个因素——“新”和“奇”:新奇是指“新”与“奇”互相接轨,并且更主要的是以“奇”来体现这类事物的“新”和与众不同,“奇”在这里主要体现了事物表现方式的双重性,因为奇的本身己经包含了新的含义[2]。这个“新奇”的诠释,就是网络词汇时尚性的最基本的注解。以网络词汇“中枪”为证,一般而言,枪战中如果躺在地上,中枪的概率是最低的,“躺着也中枪”于是用来形容无缘无故地受到牵连,或被卷进是非。现在也有人使用缩略形式“躺中”“躺枪”,还有人干脆说“中枪”[3],都是用来阐明相同的含义,这也体现了网络词汇运用中的新奇性。

模仿性。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孤立地成为单独的群体,变成别人眼中的“另类”,也愿意跟不上时尚的脚步,更不希望被社会所边缘化。因此,网络词汇的时尚性也体现在模仿性上,社会成员在追求时尚新奇性的基础上,长年累月对追逐时尚,追求心理的趋同性和寻求言语行为的同一性也是津津乐道。因此,他们总是会不断模仿流行的网络词汇,追逐网络时尚,跟进社会脚步,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避免另类化,并通过“模仿”的社会行为推进“时尚”的发展。如从“有钱任性”,模仿出了“年轻就是任性”、“漂亮就是任性”;从“范跑跑”模仿出了“躲猫猫”、“楼脆脆”;从“丁克族”模仿出了“月光族”、“打车族”等。

2.网络词汇流行的普及趋势

网络词汇常常流行于年龄、生活经历趋同的社会群体之中,传播是通过相互模仿进行的,也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形成过程即是由运用网络词汇的少数人传播、普及并被广泛接受的过程。网络词汇从产生到消亡这一历程,虽然一般是在较短暂时间内进行的,但网络词汇的产生都是不孤单的,它通常席卷而来,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并受到网民和普通大众的广为运用和传送。网络词汇流行内容和产生领域是影响其流传规模大小的重要因素。例如网络词汇“高大上”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简称。民间流传的英文是“Luxury,Large,Level up”,简称“LLL”。“高大上”在2013年成为了一句流行用语,不但在网帖中频繁出现,一些专业媒体也常常引用,现在已经在大众中普遍流行。“高富帅”和“白富美”是由三个单音节形容词并列构成的准固定词组,现已成为日常生活里的热门词语,也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女汉子”是一个褒贬兼有的网络词汇,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此外,“女汉子”也有不依赖男性、有自我个性、不拘一格等特点。

3.网络词汇流行的谐趣趋势

“幽默又叫诙谐、谐趣。幽默的语言是轻松活泼、讥嘲揶揄,滑稽可笑,妙趣横生”。幽默是人生的良师益友,网络词汇在语言运用中时常可以流露出幽默的艺术,而且这种幽默往往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往往能够给网友带来欢乐与愉悦,也通过对社会不良现象个性化的讽刺,缓解严肃紧张的气氛。这正是网络词汇流行的高超之处,也是网络词汇得以广泛传播与流行的原因。比如hold住体,是将流行语“hold住”运用到网络流行体中。“Hold”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坚持之意,属于词性活用,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hold”这个英文单词的词义特征来写作流行体,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这种模仿当代一部分年轻人夹杂英文的说话方式,极具时代特征与青年特色,创造出了诙谐的效果。

数字类和谐音类的网络词汇也具有幽默效果,如:7456—气死我了;687—对不起;偶稀饭——我喜欢;酱紫——这样子;伊妹儿——e-mail。

4.网络词汇流行的草根趋势

“草根”,英文是grassroots。草根网民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网民多属于普通大众,具有草根身份;二是网民在表达民意、发挥公民参与意识时,其要传播的内容只能自己在网上发布,而不是借助权威媒体,从这个角度而言,网民具有草根特性[4]。草根趋势体现在网络词汇的产生和传播上,网络词汇创作者是草根网民,产生模式是自下而作,流传方式是模因式交互传递,也获利于草根网民的人数众多以及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词汇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就代表了底层民众的阶层意愿,客观地体现了他们的社会心态和生活状况。无论是舶来的“蚁族”和“宅”,还是源自本土的“杯具”和“山寨”等,都脱离原本的小众圈子,升华成流行全社会的表达用语,并触发对民生的思考,成为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小草一般,是一股值得重视的力量。

从一些网络词汇内容所表露的情感来说,草根民众对社会中的权力滥用和其他一些不公现象的愤恨是重要的主题,网络词汇的创造和流传也充分表现出这种阶层心态。民众群体的感情一般有群体欢乐、群体恐惧、和群体敌视三种。如“打酱油”、“你懂的”、“蛮拼的”,这些负面事件的网络流行词汇都是最会刺激网民的新闻点,因而他们直接应用这些热词,既可以抓住网民的关注点,提出问题的关键点,又体现出阶层民意,表达出对此类负面事件的愤懑以及祈望伸张社会正义。网民之间网络民意的汇聚,正是依靠这些网络词汇来联系,才使得这些负面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传统媒体的传播,以及舆论影响力的上升,从而“逼迫”权力部门不得不在考虑网络民意的基础上处理问题。因此,大部分网络词汇在内容上是民众社会心态的实际折射,是民意的表达,是草根网民对社会事物的监督,很多网络词汇生成与传播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积极网民。因此,网络词汇不单是一个人的词汇,更是一群人的声音,网络词汇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民意群体[5]。

作为现代信息时代时尚文化重要载体的互联网络,承载了人们社会理念变化的印迹。网络词汇直接反映人们在语言运用中的全息概念,也映射出社会发展和人们理念变化的轨迹。网络词汇的时尚、普及、谐趣、草根的趋势,使得网络词汇走出网络,进入生活,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和时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春丹.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8(09)

[2]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6)

[3]乔建华.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4]于根元主编.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5]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5)

作者简介:刘燕(1963-),女,湖南娄底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