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16-01-28孟斌刘翠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幼儿园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孟斌,刘翠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幼儿园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孟斌1,刘翠2
1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2宁阳县泗店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孩子成为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分子;父母总是给予孩子越来越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心里健康教育,导致孩子产生许多心里健康问题;同时现在的学校中也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内容,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在第四条指出:“教育部门应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所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环境;儿童;心理健康

儿童心理健康指的是儿童在与环境、他人的交互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与环境、人际以及自我的积极良好的适应状态。《学校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指导要点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儿童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同时,环境又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学校作为儿童从家庭独立跨入人生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

一、创设良好的适于孩子心里发育的外部环境

教育环境包括实物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等多层次、多侧面的环境。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变化,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满足儿童需要,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首先创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墙饰。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时期的心里特征,并且同一年龄段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水平也有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布置孩子休息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即能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富有活力的环境,又能适应孩子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例如:适时根据节日、季节,自然科学主题活动、重大活动提出教育主题,让孩子参与到其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热情。其间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观察力及伙伴间的帮助协同力等。从而更有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建立,进而促成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次创设安全的物质环境。环境中的设施、不论如何设置均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设置,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去积极主动的开展活动,孩子才能从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孩子活动的创造力,产生积极的有益的作用,更益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心理环境

物理环境只是为儿童的健康活动提供了保障,真正起决定作用,并且影响深远的还是心里环境。创设良好的心里环境,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欢乐的,有益于良好的性格养成,使孩子受益终生,相反,孩子不良的心里环境,会使孩子情绪低落,造成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要建立民主的、宽松的适于儿童健康心里养成的心里环境至关重要。

例如: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原有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适应的环境突然改变,必定对孩子的心里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及时观察发现其心里变化,尽快的让其去适应新的环境,否则会对其学习和生活情况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长和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向上的心里暗示,对其态度、行为、表情等方面进行多观察,及时发现并指导,使其顺利度过衔接期。

老师要有一颗爱心对待每一位孩子,不要盲目对孩子形成固有认识,不要通过某件事某个动作和自己原有的经验就判定,某个孩子是什么特点。孩子是成长的,变化的,同时其内心也在成长期,可塑性非常强,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良好环境的引导,对学生的心里成长非常重要。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同样需要我们的尊重、信任、鼓励。良好的心里环境的创设,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学习、积累经验、去创造。

三、搭建有利于儿童沟通的心理平台

学生希望自己被尊重,被信任,其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充分的被体现,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很要的地位,教师的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与孩子的平等、和谐的沟通,被学生认为自己的存在感,被重视感,有一种充分的认可感,认为自己在自己崇拜的人心中,占有一定位置,被老师关心,喜爱,有助于学生保持开朗、活泼的情绪,从而更乐于接受教师的信息,信任于教师。同时,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也向教师传递出自己的情感、情绪,及时了解、发现学生的状况及心里变化情况,从而更好的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教师与儿童能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沟通时教师应该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沟通方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孩子性格及特点,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抓住孩子的内心思维情况,对孩子的评价要公正、适度,避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教师要想做到以上要求,必须要对学生多观察,多了解,才能游刃有余的与学生沟通,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提供有利于儿童交往的心理机会

学校应为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创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儿童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儿童的活动中,教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儿童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交往过程中胆小、害羞的那些孩子,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为儿童提供均等的与人交往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儿童体验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交往的快乐,儿童的心理才能够健康的成长。

五、心里健康指导

学校和家长建立对孩子进行心里指导的任务,其中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指导、情感教育、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由于青少年缺乏完善的自察能力,父母和老师应该多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异常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如果孩子的行为不能改正,应尽早带其进行心理咨询,并对孩子定期进行心里健康体检。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没有标准的模式去复制,孩子的情况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教师要从中找到规律,积累经验,真正从儿童生活的具体问题出发,把对儿童的心里健康教育渗透到儿童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生活中,让每个儿童都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里,从而陪伴其整个成长及人生过程。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环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