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016-01-28陈慧聪浙江省兰溪市马涧初级中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策略课堂教学

陈慧聪浙江省兰溪市马涧初级中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陈慧聪
浙江省兰溪市马涧初级中学

摘要: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科学态度的培养对学生日后发展有重大影响。如何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每个科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课程改革将科学态度提升到新的高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层面的教学在理解与操作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针对分析现状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学态度;策略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指知识智力的发展,而是取决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其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倡导在实践中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严谨态度。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态度的重要意义,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也就是探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有重大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一、现状探究与问题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目标中,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它有利于人的潜能释放,创造奇迹,实现自我,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有深远的的影响1。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态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基于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科学态度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1.实事求是,根据对事物的观察与判断,做真正反应的精神倾向。

2.严谨踏实、勤奋努力,对知识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精益求精。

3.有高度的责任感,善于同他人合作,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并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4.有顽强的意志力,具备独立性和坚持性,拥有果敢的决断能力。

综上所述,科学态度也是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科学的看法是否正确,对科学事物的兴趣爱好是否浓厚,参与科学活动的意愿是否强烈,对科学本质和科学事实是否理解等都是科学态度的重要表现。

然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课标的理念理解不够到位,忽略这一方面的教学设计

(1)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或是出于考试的压力,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记住正确结论,实验和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不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们对此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实验过程只是机械的重复,忽视其他情况的可能性,只是机械地按着指令操作,或是等着教师给出答案。

(2)另一个经常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科学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由于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介绍,并未深入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按指导进行实验,由实验得到的结果和科学知识总是由优秀生总结出来,平时比较沉默或是成绩较差的同学,常常被动地观看别人的实验,这一点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无益于他们科学态度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们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与探究,也就无法达到科学课程要求的态度培养要求。

2.有些教师虽然认识到科学态度、情感等培养的重要性,却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来加强这方面训练

(1)教学资料上关于科学态度的培养的要求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说明和操作步骤。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对这一新兴方面的研究亦不够丰富透彻。同时,作为综合性的一门学科,科学也不像文科内容那样容易作情感、态度等的处理,例如在学习《电功和电功率》时,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表现在:尊重事实(通电后物体发热);尊重证据(通过实验验证事实);乐意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等等。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告诫他们远离这些危险物品,谨防触电,则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没有进一步举措。

(2)还有一些老师,设计教学目标时阐述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措施。所以教师不能为了达到科学态度培养等目的,强行将其与课堂教学分开,这样的说教空洞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反感。无论何时都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进行填鸭式教学。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内容与科学态度培养的平衡,也就成为这些具有精神方面教育意识教师最大的困惑。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目前的初中科学教学中,关于科学态度等方面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学校开展探究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自身关于科学态度方面的意识也不够。

二、教学设计与问题解决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积聚和升华,主要依赖于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很好地贯穿科学态度的教育。我们应该注重从小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让学生逐步领会科学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和周围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来简要概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容,并揭示教学环节中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三、总结

初中科学课程中科学态度的培养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把握课程改革和科学课程标准的概念,加强自身精神教育意识的培养,在学习、了解科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懈追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作为学生应具有积极探索求知的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过程和体验的主体,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采用丰富的表现形式,如实验探究、课外活动、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和自我展示时间,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促成其科学态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PSO 一51

[2]杨华,王玉翠.综合理科教育#实践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2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我说你做讲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对待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语言错误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