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文化差异与翻译

2016-01-28程璐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17期
关键词:翻译对策

程璐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韩文化差异与翻译

程璐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首先作为原文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句子,甚至同一个单词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导致了翻译的差异性,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具体分析中韩两国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翻译;中韩文化差异;对策

中国和韩国一衣带水,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为中韩两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交流史源远流长,两国虽条件同属东亚文化圈,文化差异没有中西差距那么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认知视觉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深受两国文化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语言这一两国文化的载体,使读者对译文更加感同身受,我认为,不仅要从翻译本身的形式(语音,语法,词汇)去考虑,更要注意切入文化中的闪光点,相信这样不仅可以拓宽翻译的视野,促进翻译事业进一步的发展,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

一、中韩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人口大国;而韩国国土面积比中国小,多山地,三面环海,人口跟中国相比,也比较少。这种地理环境的差别,导致了中韩两国人民认知和实践的结果不同,从而也导致两国人民思考问题的方式的不同,中国人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主体性意识比较强,而韩国比较注重客体性,这点在两国的园林文化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于中国平原广阔,在平原地区不容易看到山山水水,于是就人工造山开湖,再种上花花草草,在园林中都可以看到有山有水的小洞天,于是出现了皇家园林,文人园林,寺庙园林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而韩国山地较多,大大小小湖泊较多,平原较少,他们并不需要人工的开凿,一般直接利用天然的山水进行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在其他地方也有突出的表现,例如:去中国市场买苹果,中国商家一般会吆喝——‘卖苹果喽’,同样的场景,也许你会发现韩国的商家就会说“来买苹果喽”。中国人说“买苹果”这句话的主语是“我”,以自己为中心,意思是我在卖苹果,有需要的顾客来买吧;韩国人说“来买苹果”,这句话主语是“你”,自己并不是主语,而是站在顾客的角度,请求顾客来买。当然,这种思考的主体性,客体性的差异的认知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文化作为一个复合体,是信仰,法律,道德,风俗,地理位置等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地域文化方面,各民族的文化是在各自的生存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不同民族对同一思维概念、同一种现象或事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0如,韩语说“乌鸦十二曲,无非哑哑一曲”,汉语则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虽然表达的都是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的意思,但韩国人选用‘乌鸦’这一意向,中国人则选用‘狗’来表达,在翻译时候,我们就要适当地选择适合于读者们的表达方式,显然,这里采用直译并不合适,中国人如果看到“乌鸦十二曲,无非哑哑一曲”或者韩国人看到“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可能会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地域广袤、物产丰富,五千多年文化的积淀,多民族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饮食特点。菜系多种多样,讲究形与美的统一。相比较,韩国四季分明的气候,三面环海的地形,使食物品种丰富,鱼贝种类繁多,饮食文化讲究以自然为本,注重合理的搭配。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中韩文化很多有关食物的对应的专有名词的空缺,例如中国丰富的小吃种类:凉皮,臊子面,豆腐脑,油条等在韩国并没有,而韩国发达的酱汤品种有些也是缺少相应的中文词汇。同时,在烹饪方法上,中国有三四十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常见的炒,煮,炖,煨,煎;不常见的捂,焗,焯等在韩语里都是比较难找到对应的单词的。这种现象同样会出现在古代神话故事翻译的过程中,作为两国人民信奉的开国神话人物,中国人知晓盘古,蚩尤;韩国人信奉桓雄,檀君,这便是由于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二、中韩翻译对策

中韩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基于文化上的特点,所表现出来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原文的某些表达在所译的语言中没有相应表达与之对应,导致出现语言上的“空白”现象。0如上文所说,中韩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各自的文化中都拥有丰富、独特的神话。例如,韩国建国神话中有檀君,桓雄,熊女等。这些神话人物已成为韩国家户喻晓的神话人物,是韩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但在中国文化中则没有对应。而中国特有的神话人物如“玉皇大帝、女蜗、盘古”等在韩国文化中也没有相对应的单词。中韩在饮食方面的社会习俗不同,也会引起在表达饮食语言的相互空缺性。例如韩国的번데기炒蚕蛹;삼계탕参鸡汤。中国的传统食品,如馒头(만터오);春卷(춘권)。在进行翻译时可使用直译法(即异化法),并以添加注释的方式来进行补充说明。因为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向读者传递原文的信息,通过一种更为容易理解、全新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了解原文语言的文化内涵。直译法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与原文相同,最大程度的将读者拉近原文,因其能保持原文特有的形象和鲜明的涵义,又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的联想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在翻译领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然,由于这种文化的差距,还存着一些直译无法处理,文化意义很浓的词语,这时我们只能通过意译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保存它本来的意义。例如:中文里有“说曹操曹操到”这样的话,我们不能按照其表面意思将它翻译为“谈论着曹操的时候,曹操就来了。”那样韩国人并不能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能会一脸茫然,因为曹操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历史名人,这里就应该翻译为“说到就到”,或者解释出来“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人”会更容易被接受;同样的,韩语里有발이넓다.(脚宽)这样的惯用语,是形容人交际广泛,如果只简单翻译成“脚宽”可能会让中国读者不知所然,这里翻译为八面玲珑会更合适。

另外,还存在由于中韩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有时候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或句子并非是用概念意义相近的词或句子来表达。这样,就要用译文中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文词,以保留原文交际意义。0例如,韩文中有바람맞다(放风)被放鸽子的意思,中文里也有此类表达,这里只需要把风这个词换一下,可能对于中国人会更好理解。同样中文里“说曹操曹操到”的例子,韩语里的表达是“호랑이도제말하면온다.”(说着老虎的时候,老虎出现了),译者在充分了解韩国文化的基础上,对于说到就到的说法,这里将老虎换成曹操,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鸣。

除此之外,翻译还可以采取整体补偿法,即,不追求逐字逐句的对应,可以先通过读整篇文章,了解整段的大致内容,从整个段落篇章的大范围内追求翻译的对等。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音译法,即按照源语言的发音音韵直接转换成所译的语言,虽然音译法还存在译文比较生硬,可能使读者难以理解的不足,但无法否认他最大程度上保存原创者的思想,最大程度的保存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结论

学习一门外语,了解其国家的文化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相似的文化可以使我们在语言的学习中找到相通的点,更好的理解掌握语言本身;相反,有差异的甚至相反的文化现象会使我们产生一些误会,如果不正视它,便阻碍我们的学习。学习文化的差异性,了解文化差异本身对每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翻译,与其说是寻求两种语言的对等,不如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所以绝对不能将两者割离开来,关注文化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翻译时,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根据上下文情景,准确的传达出作者表达的信息,这样才能促进中韩文化的顺利交流,促进中韩两国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晖.韩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科教导刊, 2013(7):183

[2]曾鸣.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61-63

[3]李海英.谈中韩文化差异[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 (3):100-101

[4]金钟太.中韩双语及翻译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盛媛.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翻译的方法与策略[J].科技信息,163-165

作者简介:程璐(1992-),女,汉族,安徽省淮北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朝鲜语口译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朝鲜语口译。

猜你喜欢

翻译对策
地基基础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走,找对策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