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林》引《释文》音切看宋刻《经典释文》版本的差异

2016-01-28吴萍1南京大学文学院2徐州工程学院教科院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广韵音义毛诗

吴萍1南京大学文学院;2徐州工程学院教科院

从《学林》引《释文》音切看宋刻《经典释文》版本的差异

吴萍12
1南京大学文学院;2徐州工程学院教科院

存世的《经典释文》向无善本。目前能看到的较早刻本是宋刻宋元递修本,丁瑜考证它始刻于南宋初年,经南宋中叶和元代两次补版①。而北宋刻本向无发现,诚为研究《经典释文》版本一大憾事。今观《学林》,其中引《经典释文》音注达百余条,与宋刻本相校,颇有参差。《学林》作者王观国,史书无传。民国孙文昱考其为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以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②。王观国既为北宋徽宗朝进士,其著作《学林》所引的《经典释文》当为北宋本,而今存的宋刻宋元递修本是南宋刻本,将王观国所引音注与之相较,就能看出《经典释文》音注从北宋到南宋的变化,这对于研究宋人增改《经典释文》音注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学界对《学林》所引《经典释文》音注尚无系统研究,本文将对《学林》所引的这些音注与宋刻宋元递修本作全面比较。

《学林》一书对《经典释文》的称呼不定,时而称“音义”,时而称“释音”,时而称“某某(经书名)音义”,时而称“某某释音”。因在这些称呼前常冠以“陆德明”,故“音义”与“释音”所指相同。而称“释文”仅出现两次,都是在论陆氏对某些字音阙而未载的情况下出现。这表明宋人对《经典释文》整体上称为“释文”,对各经则谓“音义”或“释音”。这与宋刻宋元递修本对《经典释文》及各经的称谓是基本相同的。

本文所使用的《学林》采用中华书局出版田瑞娟点校本。此本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经典释文》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宋刻宋元递修本,简称宋本。《学林》所引的《经典释文》称为“王本”。为便于查对,各条后均用阿拉伯数字附上该本的页码。各条前列宋本,后出王本。

一、宋本与王本音切用字不同,音类亦不同

1、反切上字不同,声类也不同

(1)中兴,张仲反。(《毛诗》383)王本作“丁仲反。”(51)按:“张”字属知纽,“丁”字属端纽。宋本音和,王本类隔。

(2)副之,普逼反。(《礼记》644)王本作“孚逼反。”(63)按:“普”字属滂纽,“孚”字属敷纽。宋本音和,王本类隔。

(3)羡卒,钱面反,余也。又徐荐反。(《毛诗》299)王本作“似面切。”(237)按:“羡”与“似”字属邪纽,“钱”字属从纽。宋本从邪相混,王本不混。

(4)为羡,钱面反。(《周礼》449)王本作“似面切。”(237)按:宋本从邪相混,王本不混。

(5)卝人,革猛反,又虢猛反,徐如猛反。(《礼记》652)王本作“胡猛反。”(331)按:“革”字属见纽,“卝”与“胡”字属匣纽。“革猛反”读“卝”为“矿”,“胡猛反”读“卝”为“磺”。

2、反切下字不同,韵类也不同

(1)蛾子,鱼起反。(《礼记》765)王本作“鱼倚反。”(344)按:《广韵》“蛾”与“倚”属支韵,“起”字属之韵。宋本支、之相混,王本不混。

(2)封,彼剑反。(《礼记》677)王本作“彼验反。”(352)按:《广韵》“剑”字属梵韵,“验”字属艳韵。宋本他处皆为“验”字,此例盖误。

(3)著,直居反,又直据反。(《毛诗》256)王本作“直屡反”。(198)按:《广韵》“居”字属鱼韵,“屡”字属遇韵,韵调均异。王氏举颜师古音为“直庶反”,并说“盖直庶反、直屡反同一音”。“庶”御韵,与“屡”亦不同韵。王氏认为地名只有一音,此句之下批评颜师古“列两音者,非也”,而对陆氏列三音反视而不见,殊为可疑。以此推测王本此注只有一音。

(4)沈尹射,食夜反,又食亦反,一音夜。(《左传》1080)王本作“食亦反”。(324)按:《广韵》“夜”字属祃韵,“亦”字属昔韵。王本音与宋本又音同。

(5)入鄢,徐於建反,一音於晚反。(《左传》1103)王本作“於晚反”。(204)按:《广韵》“建”字属愿韵,“晚”字属阮韵。王本音与宋本“一音”同。

3、宋本直音,王本反切,但音类不同

(1)昭假,音格,毛至也,郑升也,沈云郑古雅反。(《毛诗》382)王本作“古雅反。”(62)按:宋本音“格”属《广韵》陌韵见纽,意义从毛传为“至”。王本读马韵见纽,意义从郑为“升”。然王观国其后说:“考其义,则皆当音格为是。”则宋本与王观国同。

昭假,古雅反,郑云:“暇也。”徐云:“毛音格,郑音暇。”案王肃训假为至,格是王音也。沈云:“郑笺云宽暇,以此义训,非韩字也。”(《毛诗》417)王本作“古雅反。”(62)按:此首音虽然宋本与王本相同,但是王观国其后说:“考其义,则皆当音格为是。”《云汉》中王本作“古雅反”,宋本首音是“音格”。“音格”是也。疑王本“古雅反”为俗人改。《长发》中“古雅反”无来源,既非毛传,又非郑注,疑与《云汉》同为俗人增。

(2)敦丘,郭云音顿。(《尔雅》1652)王本作“都昆反。(65)按:宋本音“顿”属《广韵》慁韵端纽,王本反切则是魂韵端纽,两者声调不同。王本作“都昆反”与注疏本同。王观国又引颜师古《汉书注》“丘一成为顿丘”,认为“敦当读音顿”。宋元本《周礼音义·秋官·司仪》“敦丘,音顿。沈又都门反。”

(3)艾,音刈。(《毛诗》402)王本作“五蓋反。”(161)按:宋本音“刈”属《广韵》废韵疑纽。王本反切是泰韵疑纽。二者韵类不同。王观国认为“当以《閟宫》诗艾字音为是”,宋元本《閟宫》“艾”音“刈”,王本音“鱼肺反”,与“刈”音同。

4、宋本反切,王本直音,但音类不同

(1)否,方有反,徐音鄙。(《尚书》152)王本作“否音鄙。”(15)按:王本音与宋本徐音同。

(2)于氾,徐扶严反。(《左传》1083)王本作“音凡。”(280)按:“氾”与“凡”属《广韵》凡韵並纽。宋本“氾”字首音读严韵的仅此一例,他处皆“音凡”。如《左传》襄二十六年“于氾,音凡,徐扶严反。”疑此处徐音前脱“音凡”。

(3)甈,丘例反。(《尔雅》1630)王本作“音契。”(140)按:“契”字属《广韵》霁韵见纽,与“甈”为霁、祭之别。又,王本与注疏本同。

(4)禅始,市志反。(《礼记》695)王本作“始作试音③。”(286)按:“始”字属《广韵》止韵书纽,“试”字属志韵书纽,与“市”字不同纽。

(5)攘其,如羊反,郑读为饟,式尚反。(《毛诗》329)王本作“音饟④,又音餉。”(338)按:王本以郑读为首音,“式尚反”与“餉”音同,属《广韵》漾韵书纽。此条释《毛诗音义·小雅·甫田》“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攘”若读“如羊反”则为“除也”之义,如《毛诗音义·小雅·车攻》“攘,如羊反,除也,却也。”所以宋本首音为后人增添。

(6)(鬷)假,毛古雅反,大也。郑音格,至也。下以假以享同。(《毛诗》414)王本“鬷假”与“以假”俱“音格”。(62)按:王本用郑,宋本用毛。毛亨不作音,“古雅反”是据其义而作反切。

二、宋本与王本音切用字不同,但音类相同

1、反切上字不同,但声类相同

(1)洒,西礼反。(《左传》1031)王本作“先礼反。”(23)按:“西”与“先”同属心纽。

(2)遊羡,餘战反。(《毛诗》372)王本作“以战反。”(337)按:“餘”与“以”同属喻纽四等。

(3)鄢陵,谒晚反。(《左传》991、995)王本作“於晚反。”(204)按:“谒”与“於”同属影纽。《春秋左氏音义》多以“於”字作反切上字。

2、反切下字不同,但韵类相同

(1)昭假,古百反。(《毛诗》409)王本作“古伯反。”(62)按:“百”与“伯”同属陌韵二等。

(2)敦彼,都迴反。(《毛诗》284)王本作“都回反。”(65)“迴”与“回”同属灰韵。按:《经典释文》多用“回”作反切下字。

(4)趣时,七树切。(《尚书》127)王本作“七喻切。”(308)按:“树”与“喻”同属遇韵。《经典释文》多用“喻”作反切下字。

(5)蛾,鱼绮反。(《左传》918)王本作“鱼倚反。”(344)按:“绮”与“倚”同属纸韵。《经典释文》多用“绮”作反切下字。

(6)段,本又作锻,多乱反。(《礼记》652)王本作“锻,丁贯反。”(63)按:“乱”与“贯”同属换韵。宋元本《经典释文》他处“锻”皆音“丁乱反”。

(7)宋本“见”字出现662次,有注音的658次,《公羊传音义》和《谷梁传音义》均作“贤徧反”,其他各经则为“贤遍反”。王观国说:“陆德明撰诸经音义,……又于见字下皆注曰‘贤遍反’。”(160)按:王氏旨在明辨“徧”为正字,“遍”为俗字,责陆氏不用正字反用俗字。而宋本《公羊》与《谷梁》俱用正字,其他各经用俗字。据罗常培先生《唐写本<经典释文>残卷五种跋》,《周易释文》残卷有一例“见”字音“贤遍反”⑤,通志堂本“遍”作“徧”,宋本作“遍”与唐写本同。故宋本《公羊》和《谷梁》中的“徧”为宋人所改。

3、直音字不同,但音类相同

(1)斝彝,音嫁。(《周礼》470)王本作“音稼。”(64)按:“嫁”与“稼”《广韵》“古讶切”,同属见纽祃韵。又,王本与注疏本同。

(2)以斝,音嫁。(《礼记》752)王本作“音稼。”(64)按:“嫁”与“稼”《广韵》“古讶切”,同属见纽祃韵。

4、宋本为反切,王本为直音,但音类相同

(1)困敦,都钝反。(《尔雅》1642)王本作“音顿。”(65)按:王本“音顿”与注疏本同。依《广韵》音系,“都钝反”与“音顿”音同。

(2)敦者,丁回反(《尔雅》1652)。王本作“音堆。”(65)按:王本“音堆”与注疏本同。依《广韵》音系,“丁回反”与“堆”音同。

(3)乂,本又作艾,鱼废反。皇鱼盖反。(《礼记》825)王本作“艾,音乂。”(161)按:依《广韵》音系,“鱼废反”与“乂”音同。

(4)贙,胡犬反。(《尔雅》1710)王本作“音铉。”(288)按:王本与注疏本同。依《广韵》音系,“胡犬反”与“铉”音同。

(5)奏假,毛古雅反,大也。郑作格,升也。(《毛诗》414)假,古雅反。(《毛诗》354)王本皆作“音檟”。(62)按:依《广韵》音系,“古雅反”与“檟”音同。

5、宋本为直音,王本为反切,但音类相同

(1)艾也,音刈。(《毛诗》412)王本作“鱼肺反。”(161)按:《广韵·废韵》“艾”“刈”同“鱼肺切”。

(2)于鄢,音偃。(《左传》1017)王本作“於晚反。”(204)按:依《广韵》音系,“於晚反”与“偃”音同。

(3)假哉,音暇,嘉也。徐古雅反。(《毛诗》399)王本作“胡驾反”。按:依《广韵》音系,“胡驾反”与“暇”音同。

三、宋本如字,王本反切或直音

3、下,如字,协韵则音户,后皆放此。(《毛诗》215)王本作“下字协韵则音户,后皆倣此。”(36)按:宋本“下”字上有“牖,音酉”,“牖”与“下”分别是两条注释。王本可能是一条注释“牖下”。宋本将“下”字单列为一条注释后,又在“下”与“字”之间加入“如字”。

四、宋本非首音多于王本

1、茷,徐扶废反,一音蒲发反,又蒲艾反。(《左传》989)王本作“扶废反,又蒲发反。”(35)王观国按:“糴茷乃晋大夫名,茷亦当音扶废反。陆德明不能决而设两音,则非也。”王氏按语可证王本无“蒲艾反”。宋本“又音”放在“一音”之后,不合体例。所以“又蒲艾反”不是原注。

2、(綪)茷,步贝反,又音吠。(《左传》1152)王本作“步贝反。”(35)王氏对陆氏“步贝反”注音提出异议,认为应读帮母,而不提“吠”音。宋本《毛诗·六月》“白茷”条下仅有“蒲贝反”一音,下引“《左传》云蒨⑦茷是也”。“蒲贝”与“步贝”音同。故王氏本可能无“又音吠”。

3、伐伐,蒲害反,又普贝反,言有法度。本又作茷。(《毛诗》409)王本作“茷,蒲害反。”(35)王氏对此条的音与义均有异议,而不提“普贝”一音。《广韵》《集韵》“伐”与“茷”都无“普贝”音。故疑王本无“又普贝反”。黄焯《经典释文汇校》:“《群经音辨》人部引诗尚作伐伐。”则宋本是,而王本非。宋本“本又作茷”可能也是后人增添。

4、祭酺,音步,或音蒲。(《周礼》450)王本作“酺,音步。”(54)吴按:王观国出按语:“《广韵》酺音蒲,而步字韵不收酺字,当读音蒲为是。”王氏常驳陆氏一字而注两音不能辨是非,今引只一音,可知王本无“或音蒲”。

5、曰復归,音服,一音扶又反。(《左传》1002)王本“復入,扶又反。復归,音服。”(59)按:宋本“復入”没有独立注音,而在“以復”条下。“以復,扶又反。下及注復入皆同。”王观国按语作“成公十三年《左氏传》所谓‘复修旧德’者,乃再修旧德也,当音‘扶又反’。十八年《传》曰:‘復归、復入者,乃反归反入也。’当音‘服’。陆德明皆存两音,则何所适从也。”王观国此条按语兼指《左传·成公十三年》陆德明音“復,音服,又扶又反”。这里王氏认为“復归”与“復入”两“復”的意义相同,其音应同是“服”。陆氏则“復入”音“扶又反”,“復归”音服,是为同一意义而注两音。王观国引成公十三年《左传》陆德明《音义》“復,音服,又扶又反”,两个音全引,而引成公十八年“复归”音则只有一个,故疑王本“复归”只有一音,而无“一音扶又反”。

6、不弔,如字,又丁历反,至也。(《毛诗·节南山》308)王本“弔,如字。”(60)吴按:王观国出按语:“考《节南山》《瞻卬》诗,言不弔者至也,当作都历切。而陆德明于《瞻卬》诗列两音者,不能考其义而别之也。又于《节南山》《瞻卬》诗皆曰如字。所谓如字者,为多啸切,非也。”王观国认为《节南山》和《瞻卬》两诗中“弔”字应读“都历切”,然后指出《瞻卬》释出两音,而不提《节南山》,可知王本《节南山》只有一个注音,而无又丁历反”。

7、及著,徐都虑反,一音除虑反。(《左传》1013)王本作“都虑反。”(198)按:王氏多次强调地名不应有两读,并在下文批评颜师古一地呼为两音,故王本无“一音除虑反”。

五、王本有,宋本无

1、《毛诗·羔裘》和《汾沮洳》其音记。(22)

2、《周礼·冥氏》擭,胡化反。(54)

3、《毛诗·小弁》假寐永叹,音槚。(62)

4、《左传》屈,九勿切。(322)按:“屈”字在宋本《经典释文》中无“九勿”一切。《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传》“夷吾居屈”之上有“蒲与二屈,君之疆也。”《春秋左传音义》“二屈,求勿反,一音居勿反。”

5、《周礼·秋官·司刑》断狱,丁管反。(132)按:《周礼·地官·槀人》郑注:“外朝,司寇断狱弊讼之朝也。”《周礼音义》“断狱,丁乱反。”与王观国所论“今考《司刑》‘断狱弊讼’之义,断当作丁贯⑧切,乃决断也。”音义相同。

以上共五大类55例,通过宋本与王本的比较,可以看出北宋与南宋刻本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比如第一大类下第一小类,前两例王本是类隔,宋本是音和;后两例王本从邪不混,宋本从邪不分。第二小类,第一例王本支、之不混,宋本支、之混切;第二例与第四小类的第二例王本严、凡不混,宋本严、凡混切。这些都会对考订陆德明《经典释文》音系产生影响。当然,王本也不是陆氏原本,是经过宋初校勘过的版本。王本与宋本的个别差异与唐写本残卷与通志堂本⑨的差异有相似之处,如《尚书·尧典》“否”字,通志堂本作“方久反,不也,又音鄙”,唐写本作“音鄙,又方久反,不也”,唐写本的首音与通志堂本的又音相同。上文第一大类的第四小类的第一例也是王本的首音“音鄙”与宋本的徐音同。虽然一是《尚书》,一是《周易》,但这种差异具有类型相似。加之王本与唐写本俱用俗字“遍”,宋本《公羊》和《谷梁》则用“徧”,这似乎显示王本与唐写本比较接近。那么宋本与王本的不同有两种可能,一是宋本与王本使用的底本不同;二是宋本是经过了南宋人的再一次校勘。在此情况下,使用宋本研究陆氏音系时,诚如杨军先生所言:“《经典释文》的音系必须在剔除‘异质成份’以后重新考订。”⑩

注释:

①丁瑜.经典释文跋.经典释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②孙文昱.学林考证.学林.北京:中华书局,2006:355.

③“音”字据孙文昱《学林考证》补.

④原文作“穰”。王观国批评陆德明的注音,说:“诗中自有饟字,岂可改攘为饟也。”故知“穰”当为“饟”.

⑤罗常培.《唐写本<经典释文>残卷五种跋》.罗常培文集第八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70.

⑦《春秋左氏音义》作“綪”.

⑧原作“管”,考其义,当于其前论述“断”之三音三义之“一曰丁贯切,决也”相同,故改为“贯”字.

⑨罗常培先生使用通志堂本与唐写本比较,所以仍之。下面的例子通志堂本与宋本是相同的.

⑩杨军.从兴福寺本《礼记音义》残卷论今本《释文》的“首音”.中国音韵学第十七届学术讨论会暨第汉语音韵学第十二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厦门,2012.

[1]王观国撰.田瑞娟点校.学林[C].北京:中华书局,2006.

[2]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黄焯.经典释文汇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王观国.学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ong Dynasty Two Versions of Classics Annotation from Shi Wen Cited by Xue Lin

Wu Ping12
1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jing University;2 Education Science College,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王观国《学林》所引《释文》音切与宋刻宋元递修本《经典释文》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差异在形式上主要有音切用字不同,同一字的注音多寡不同;在内容上主要是有的注音字的音类不同,例如有王本是类隔切,宋本是音和切;王本从邪不混,宋本从邪不分;王本支、之不混,宋本支、之混切等。

《学林》;《经典释文》;版本;注音

The phonetics cited Xue Lin and the phonetics of the Song Dynasty version of Classics Annotation are not exactly the same.Their differences in form are phonetic characters different,and phonetic amount different;in content is mainly some phonetic word different,such as the Wang version is LeiGe sound,the Song Dynasty is YinHe sound;Cong initial and Xie initial is not mixed in the Wang version,but they are mixed the Song Dynasty;Zhi(支)rhyme and Zhi(之)rhyme is not mixed in the Wang version,but they are mixed in the Song Dynasty.

Xue Lin;Classics Annotation;edition;phoneti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典释文》文献与语言研究”(14ZDB09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陆德明《周易》、《诗经》二书释文音韵比较研究”(10CYY025)。

吴萍,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徐州工程学院教科院讲师,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研究。

猜你喜欢

广韵音义毛诗
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
“乡音无改鬓毛衰”之“衰”字音义的词源学解释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龙龛手镜》“拆”字考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广韵》所见《国语》文本略考
湖北鹤峰方言本字考
《四库全书》存《原本广韵》非《永乐大典》引陆法言《广韵》辨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