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6-01-28罗福利
罗福利
摘 要: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71-01
一、由传统的教师向研究性教师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由此可见,现阶段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
二、强化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师生互动这一话题在近十年的课改中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是因为其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合作者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其最根本的目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思维才会跟着教师的指引前行。同时只有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业水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的效果。另外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通过师生互动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认知,是学生可定老师、认同老师的一个重要载体。只要学生能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那么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就会形成知识认知的共鸣,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体骨骼中伸肘和屈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不急于讲解内容,而是先让学生观察人体模型,然后出示挂图和学生一起分析在分析产生共鸣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做伸肘和屈肘运动。让学生对知识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进行实践和感受,这样形成的知识认知就会比教师一味地讲解要可靠的多。
三、注重情趣教学,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人是一个感性动物,其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的感情。一个人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很容易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反之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师就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动态,适时地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其达到兴奋状态,充分利用比较正面的情绪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这一点,在教学中找一些很接地气的谚语或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在讲授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在辩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接受生物学中有关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并且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对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的教学内容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四、提升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和个性化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走进教室的同时,我们也同时走进了学生的事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注视和观察之中,学生会通过对教师的观察、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对各科任课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较,因此教师能不能有一个健康自信的教学状态和形象,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著名教育家孙敬修先生曾经说过:“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并储存,然后知道行动。”这段话很形象地说出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事项一下,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个性魅力,就会很难的到学生的认同。而要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个性魅力,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于不断的学习状态中,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知识能力去征得学生的认同,同时让自己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堂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任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