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思考与实践

2016-01-28张晓渠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意识师生互动

张晓渠

摘 要: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健康第一;体育意识;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7-02

新课标倡导教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运动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因此,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新的教育理念给一线的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比较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变自身的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彻底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下面就我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

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

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2、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师者发令,学者顺从,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是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充分注意到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开展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强调目标统领教材,根据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因此,课堂教学的开展应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进行。由此可见,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目标制订学年教学目标,再按学年教学目标来制订年度目标,依次类推,最后到单元计划,课时计划的制订。教学目标应注意设计的具体性,科学性和可测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课前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激励学生达标。教师应在每堂课的开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课的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展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2、精心设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大特征,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体现,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尝试。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注意好难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探究尝试,在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尽量采用游戏、比赛、情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产生强大、持久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奋占优势,兴奋抑制转换快,好奇心重,上进心强,故适度变换教学手段会取得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4、加强理论指导。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必要的理论、体育常识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践和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学生探究尝试后,教师应及时指导、鼓励,对错误的结果加强分析指导,并尽可能地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实践提高。

5、从学技术向发展学生运动能力转变,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模式就是教、学、练,核心思想是为学技术而学技术,没有把学习技术转变成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活力,课改的今天,我们就要去深入挖掘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传统的项目和技术我们要继承,教师在教授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要把学生的运动能力摆到中心位置,在学练方法和教学策略上注重利用技术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体育课构建成“技术搭台、能力唱戏”的心模式。

6、体育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在学生基本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要把运动技能应用于实际当中,创造一种贴近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到的技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活学活用。

7、要逐步形成一个教、学、练、延伸、拓展的教学微创新模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蕴涵着一定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有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方式。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下转第18页)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体育意识师生互动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