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质量观

2016-01-27吴天慧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质量观

吴天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良好的就业能力是促进人际交往及推动职业发展的催化剂。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英语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评价保障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课程质量观。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课程质量

一、引言

课程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建设成为了各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1]高职英语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主要内容,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语言应用能力,并且融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如何做到服务专业、服务企业、服务区域经济,满足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行业需求,一直都是教育界人士探讨的话题。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影响高职英语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虽然近几年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不正确

首先,从“教”的角度来看。由于长期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无法彻底摆脱学科本位的桎梏。虽然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了,但还是陷于另外一种形式的“灌输”和“填鸭”。例如,多媒体呈现代替了黑板板书,学生在看似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中记笔记、听录音、看视频,但还是被动地接受,不愿、不会或者不敢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有意或无意中,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只能流于形式。在教师看来已经实行的教育理念,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启发诱导”等,实际上都没有具体落实。最终的结果还是“轻实践、重理论”、“轻能力、重知识”,没有从根本上贯彻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次,从“学”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误认为英语课只是一门基础课,与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没有关系,不愿意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思想上就不重视,厌烦、抵触和排斥,在行动上就不配合,偷懒、投机和躲避。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程定位不明确。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把英语课程分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仍然遵循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语言为主导”的体系设置课程,采用的是压缩式的本科模式。造成的结果是,公共英语费时较长,缺乏新意,没有紧密结合专业,成了升级版的“高中英语”。专业英语难度较大,课时较少,与公共英语脱节,成了翻译版的“专业课程”。高职英语的课程体系没有适应地区、行业及企业的需要,缺乏岗位特征,因此课程定位模糊,教学内容刻板,不具备开放性和职业性。

其次,实训体系不健全。高职英语,只有充分贴合专业,才能最大化地凸显它的价值,即作为服务专业的语言工具。语言与其他专业技能一样,需要实践和运用。只有在模拟的或者真实的职业场合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没有专门的英语实训环节,即使有实践课,也只是单纯的语言听说训练,以提高语言技能为主,没有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虽然很多教师都有意识地采用“任务教学法”,但面对“如何设计任务”、“设计什么任务”、“任务与专业的关联度如何”等具体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调研。结果往往是在想象的活动场景中实施教学活动,与真实的企业、岗位以及职场的需求相差甚远。另外,在整个高职英语的课程实施期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固定的实训计划,往往由各个教师凭自己的经验随性而为,缺乏专业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所谓的“实训”也就变成了零碎的、形式大于内容的“鸡肋”了。

(三)师资结构不完整

大多数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没有企业工作的背景,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当涉及专业领域的行业英语时,教学内容的中心仍然停留在词语的解释和文章的翻译上,无法对专业知识进行适当地延伸和拓展,更谈不上语言和专业的有机融合了。此外,教师队伍中也很少有企业员工的加入,从前期调研、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以及后期效果评价都缺乏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四)管理评价不到位

在黄秋明看来,“目前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中,主体不明确,信息采集时效性不高,反馈滞后”,[2]部分评价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忽视了质的评价。在高职英语课程管理上,长期以来都是以行政人员为主做出决策,“教师和学生通常被当成被动的受控对象”,[3]很少有发言权,极大地制约了参与课程建设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程评价上,虽然有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和督导评课,但是缺乏深度,没有具体的分解评价指标,没有明确的课程责任要求,没有详尽的反馈评价意见,往往只有几句评语、几个分数,因此没有起到指导与激励的作用。在评价的客体上,主要是针对教师,很少针对学生、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就业后所在的企业,评价手段也较为简单,主要是听课、检查教案、收集学生评语、统计学生考试成绩等,缺乏广度,没有完整的教师日志记录,没有系统的学生学情分析,没有动态的教学过程跟踪,因此评价是片面的、单一的和静态的。

三、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质量观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4]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成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高职英语课程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我们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强化“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及市场需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5]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案例,把英语这门语言课转换成职业课,让学生通过学语言,学做事,学做人,通过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职业综合素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摒弃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认识到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基本工具,并非与专业毫无关系,而是促进职业发展的助推剂。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当下的市场需要或让学生充分地就业,它还为职业人的未来发展、岗位的流动、知识结构的更新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职业发展、持续提高提供动力”。[6]

(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行业性和服务性

高职英语课程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打破学科的壁垒,将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结合起来,由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借鉴专业课的教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任务。课程设置不再沿袭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以生活场景和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运用语言为目的,采用项目教学法。整个课程由一个个看似独立又彼此关联的项目构成,由易到难,由生活化逐渐过渡到职业化,最后实现专业化。学生在项目教学中,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力,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课程要求无需全校统一,也并非一成不变,授课地点也不必拘泥于教室,而应根据不同系部、专业,分别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如表所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将实训纳入课程设置,使“实训”常规化、正式化、系统化。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情境模拟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比如校内外实训基地、英语社团、行业会展等,让学生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社会。实训过程和成果也将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的考核指标。

(三)调整师资结构,促进教师发展

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良好课程质量的有力保证。高职英语教师应不断补充“职业化”元素,搜集行业背景资料,与专业课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动向,与学生一起到企业挂职实习,培养“双师”素质。英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职业道德的示范者以及学生人生规划的引领者。除了英语教师,学院也要聘请一批经验丰富且具有较强英语能力的企业人员,既给学生展示来自工作一线的真实案例,也向教师普及专业知识,既可以直接授课,也可以充当行业顾问,使专兼职教师达到合适的比例。此外,学院应建立师资培训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培训、各级教学竞赛等,并记录到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年终考核、评优晋级的参考因素。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及保障体系

质量评价及保障对于完善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及确保课程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各职能部门工作更有条理,各环节的衔接更为流畅。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内容应涉及学生、教师和课程建设。评学生,主要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业成绩、就业效果等。评教师,主要评职业道德、教学策略、育人管理、教研成果等。评课程建设,主要评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

2.评价主体多元化。首先确保拥有一批经过专门培训、经验丰富的课程评价专家,站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为基础,从大局出发,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企业也应成为评价主体的一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参与课程评价。

3.评价标准细则化。为了做到有章可循,最大化地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评价指标要细化,在一级指标下设置二级甚至是三级指标,评价标准合理有效,等级分数清晰明确。

4.评价结果公开化。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评价网,分设不同的专区,如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社会评价等,全员参与,实名登记,匿名发言,既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又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为了避免个别过激的或不实的言论,可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后台数据分析和监控。所有的评价结果在网上公开,增加透明度,利于公众监督。

5.评价反馈及时化。学院可以成立质量保障机构,对评价结果及时处理,将意见反馈到当事人,“对质量事故进行认定与仲裁,对师生进行激励奖惩,对教育环境和设施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等”,[7]真正把评价落到实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四、结语

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课程质量建设,必须从观念、

制度、师资等方面大胆创新、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服务意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英语实训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3A116;主持人:吴天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4.

[3]刘五云.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38.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5]杨进.以就业为导向[A]//杨进.论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5.

[6]李斌.突出职业综合素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J].教育与职业,2009,(2):154.

[7]陈玉君.高职教育质量建设创新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1):6.

猜你喜欢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
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学困生教学模式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