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2016-01-27潘美丽
潘美丽
(黑龙江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潘美丽
(黑龙江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黑龙江 鸡西158100)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专业教学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与挑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亟待转型和调整。因此为了有效地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以黑龙江工业学院金融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本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金融专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转型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教学;转型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金融业与信息通信业两个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是金融学科发展的又一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是未来金融业、金融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金融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增长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对传统金融的业务经营模式产生强有力的冲击,这就要求高校金融专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会对于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复合化需求。
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对于金融人才模式进行了反思与改革,但并未有实质进展,以黑龙江工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能够适应银行、证券、保险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金融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再结合金融各方向的特点,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代理人、理财规划师等相关资格证书,毕业后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然而不难发现我校具体的规格要求显得过于笼统,并没有明确提出金融学专业学生所需达到的基本能力及素质目标。其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定位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经营运作模式的同时,更会催生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避免金融类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行业发展的脱节,人才培养目标需重新定位。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跟上金融业的新发展。表一是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及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网站予以整理的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从中可以看出,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围绕传统金融理论及业务,同时定位于培养传统金融业务人才,导致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为例,我们在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很少或几乎不涉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连网上银行业务我们都很少涉及。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以培养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金融人才。
表1 金融专业相关课程设置
3.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传统的金融学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并辅以较少的实务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较为被动的听课模式,并且由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大多都是理论教学,使这种“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并且 “四一致”的教学评估办法,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日志在学生开学初都已确定,不能适应教师随时进行知识更新的需要,加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限制了教师主动地去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手段的动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纵观目前就业市场的就业形势,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学历要求较高,基本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要求硕士学历并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因此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就业难度,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我校金融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拥有金融专业教学背景的客户服务、网络营销及后台服务人员,这将会对我校目前金融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产生重大影响。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也决定了专业需要设置的课程及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等问题。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能够进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人才,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大大改变目前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金融学教学目标应在保留传统金融业务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外,进行适度创新,将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培养目标体系中来。
2.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必将是集金融专业业务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知识技能于一体的金融人才。不仅需要金融学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将互联网金融的思维融入到金融教学当中,并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将知识未经任何处理,僵化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将营销学、互联网知识融入到金融学的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有效融合与应用。
3.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影响。
懂技术、懂金融、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互联网金融人才不仅要能完成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还要懂得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销售,并能够及时对客户开展适合的营销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能力,运用互联网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学教学的结合。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掌握金融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等互联网金融的知识,以增强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教学特别是传统金融教学来讲,最大的影响在于教学理念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金融专业教学还是面向传统金融机构,但是随着传统金融机构学历门槛、经验门槛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很难进入传统金融机构,因此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很明显,即使是找到工作大多也是跨专业、跨学科就业。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则需要大量的有金融专业教学背景的人才,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改变教学理念,不仅要面向传统金融机构教学,更要将互联网金融知识融入教学和课程之中,让学生将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其中。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策略
1.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人才培养的制定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同时也决定了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及倾向。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根据金融环境、金融专业就业大环境适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保证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水平符合社会需求。
2.重设课程内容,开发互联网金融课程。
首先应在现行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兴趣爱好将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或选修课。其次,可以开展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学术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深化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掌握金融业发展的动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学校特别是院系应建立灵活有弹性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避免教学评估过程中的“一刀切”,激励教师运用创新思维灵活采用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除采用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等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学法、分组实践法、讨论法等融入金融学教学中。
4.深化校企合作办学,鼓励学生深入企业。
由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很多传统金融机构,譬如银行、保险、证券很少提供机会给在校学生实习,及时提供实习机会,大多数实习实践活动都是流于形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业务也非常有限。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只限于理论的灌输,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骆志芳,余元全. 网络经济下金融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经济师,2004(10).
[2]张莹,罗鹏. 对当前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7).
[3]徐学锋,夏建新.创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
[4]王晓政,杨素娟.高职院校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职教通讯,2012(12).
Class No.:G642.0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Transition of Training mod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Finance
Pan Meil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the teaching of finance has met the problems , such as the change of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means, etc.. So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finance major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personnel raining mode for college financial majors and the road to transi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et finance.
Key words:Internet finance; financ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12-0020-3
作者简介:潘美丽,硕士,助教,黑龙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