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01-27廖林凤
廖 林 凤
(常德市农业委员会,湖南常德 41500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廖 林 凤
(常德市农业委员会,湖南常德 415000)
介绍了当前常德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状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做法。针对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农民回乡创业环境较差、跟踪服务不到位、扶持政策不到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环境、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搞好精准跟踪服务、加大投入、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等对策,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常德市农业供给侧改革。
职业农民;培育;供给侧改革;常德
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当前农业发展难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要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补齐短板,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稳定持续发展。
1 常德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状
至2015年底,常德市共有新型职业农民41 647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主等。这一类已达23 637人,占新型职业农民的56.7%。第二类是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农艺工、畜牧工、农机工和水产工等农业产业员工。这一类已达6440人,占新型职业农民的15.5%。第三类是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种植业服务、畜牧业服务、渔业服务、农机服务人员等。这一类已达6856人,占新型职业农民的16.5%。第四类是潜在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农业后继者(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职业农民的后代)、返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愿意务农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城镇居民等。这一类已达4714人,占新型职业农民的11.3%。
常德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虽在不断发展,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强。至2015年底,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只占农村农业总人口的0.94%,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按每10 hm2耕地配备1名新型职业农民计算,全市共需求新型职业农民50 093人,缺口达8446人。如果按每100万元农业产值配备1名新型职业农民计算,全市共需求新型职业农民51 816人,缺口10 169人。二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素质不高。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绝大部分是传统农民,凭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凭体力、凭劳动赚辛苦钱,而学历高、懂经营、会管理、致富带动能力强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还较少。全市新型职业农民中本、专科学历的3415人,只占新型职业农民总量的8.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3 572人,占总量的56.6%。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年龄老化。全市35岁及以下的新型职业农民5955人,只占总量的14.3%;50岁以上的23 114人,占总量的55.5%。四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干农业强度大、风险高、效益低。大部分青年农民都选择到城镇就业,一部分中年人也在逐渐外出务工。“谁来种地”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常德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做法
2.1 开展调研,确保培育需求的有效性
笔者按照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对象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农业从业人员和农业新生代创业意识较强人员进行调研,着重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调查。统计表明,全市入库培育对象41 647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3 637人,社会服务型6856人,专业技能型6440人,潜在型4714人。 通过调研,摸清了全市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为合理遴选培育对象,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依据。
2.2 强化组织,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常德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农业委、市水利局、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市教育局、中国人民银行常德支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常德支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市农业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全市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认定管理办法和政策扶持制度等。同时,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有力地保证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发展。
2.3 推进四个创新,提高培育质量
为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市围绕“四个创新”开展工作。一是创新培育机制。常德市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如石门县突出需求导向,在优势产业、产业大户和后继人才中遴选培育对象,加强培训基地与产业团队的对接,确保在茶叶、柑橘、养殖等优势产业中遴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培育对象,通过选准培育对象,因材施教,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注重全产业链培养和跟踪服务,全过程跟踪考核,出台相应扶持引导政策,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促进了主导产业提质升级。二是创新培育模式。各地积极探索政企共建、“两新”融合、创业兴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育模式。如鼎城、安乡、汉寿、临澧等与隆平高科密切合作,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分产业开展培训,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探索了以企业聚教、市场牵引、方式创新、基地示范、平台延伸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培育模式。三是创新培训内容。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农业部发布的培训规范制定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内容。四是创新培训手段。2015年石门县选送了30名柑橘产业和35名茶叶产业的培育对象到湖南农业大学参加3个月以上的集中培训。充分利用远程、在线、移动、QQ、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体开展信息化手段培训。引进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科院、隆平高科等院校、企业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教师,建立了高质量的培训队伍;推行参与式、互动式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科技短片,安排教师答疑,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培训效果。
2.4 加强监管,认真把好“七关”
培育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监管,严把培训基地遴选关、学员遴选关、教师选聘关、教材建设关、培训关、信息上报关、量化考核关等“七关”,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真正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
2.5 加强指导服务,巩固培训效果
在参照农技人员相关管理办法并加以完善的基础上,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管理办法,推进“精准式服务”与“多极化服务”相配套的新方式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要求跟踪服务须有跟踪服务手册、影像资料和跟踪服务意见反馈等。如石门、鼎城、临澧、安乡等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员,实行技术服务包干制度,实现了技术指导员与受训学员的有效对接,根据关键农事、关键环节和农民的生产实际需求,开展跟踪服务。实现了从“培训”到“培育”的转型,确保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效果。
2.6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帮扶
一是出台政策扶持。各县市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制定了以土地流转等集聚资源要素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扶持政策,促进土地资源向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同时,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税收等方面支持力度,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先承担涉农项目,新增农业补贴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等。石门县出台了《石门县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石政办函[2014]18号),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奖励扶持相关办法。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注入了强大动力。二是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2015年市政府年初预算安排了3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各县市区也安排了一定数目的专项资金,并整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茶叶柑桔发展基金、蔬菜发展基金、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等支农惠农项目资金,重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倾斜。石门县信用社累计为“公司+基地+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9355万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做大做强。
2.7 探索认定管理模式,规范认定管理
以职业素养、教育培训情况、知识技能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为参考要素,各县市区提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并根据实际逐步建立初、中、高三个等级的认定标准。按照个人申报、村(居)委会、乡镇推荐、农业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对达到认定标准和条件的职业农民公示、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向社会公布的程序规范认定。并建立健全以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淘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动态管理制度。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尚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农民回乡创业环境有待加强;二是跟踪服务不到位。部分基地培育方式依然停留在阳光工程培训阶段,忽视了对学员的后续跟踪服务管理和培育。三是扶持政策不到位,资金支持力度不够。部分县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较弱,很难吸引农民主动申请培育认定。
4 建议
4.1 优化环境,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
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引导和激发广大有志之士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回乡创业。
4.2 加强调研,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和机制
加强调研,切实掌握当前常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需求,增强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4.3 搞好精准跟踪服务
一是开展入户实地指导,落实关键技术。二是推广农业新技术,做好示范带动。三是推介学习平台,提升能力素质。全方位做好跟踪服务,让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无后顾之忧。
4.4 加大投入,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推动培育工作健康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需要系统、专业、长期的培育,所需资金较多,而项目经费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整合其他项目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让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
[1] 孙 雷. 补短板破瓶颈抓改革促发展开创上海“三农”工作新局面[J]. 上海农村经济,2016(8):4-11.
[2] 袁素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探[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5):37-40.
[3] 徐 涌,戴国宝.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 成人教育,2013,33(5):77-79.
[4] 余化龙,杨全维,易先铸. 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对策[J]. 作物研究,2014,28(6):748-790.
[5] 李文忠,焦爱英.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192-194.
2016-10-14
廖林凤(1981-),女,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工作。
G725
C
1001-5280(2016)06-0678-03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