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以湖南为例

2016-01-27付爱斌刘伏秋

作物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庄湖南融合

付爱斌,刘伏秋

(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2 浏阳市镇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浏阳 410319)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以湖南为例

付爱斌1,刘伏秋2

(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2 浏阳市镇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浏阳 410319)

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阐述了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分析了湖南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休闲农业;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策;湖南

休闲农业是依托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农业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体验、休闲、娱乐、养生、教育、文化及展示等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是推进全域化旅游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休闲农业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紧密关联。

1 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

湖南省是全国休闲农业发展较早并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了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万个,其中休闲农庄4300个,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近2万户;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1.4亿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65亿元,直接安置农民就业53万人[1]。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推进了我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因此,发展休闲农业是推动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1.1 休闲农业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强劲引擎

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降低成本、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根本举措。休闲农业一是引入农业经营新主体。在传统农户基础上,吸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城镇居民、工商企业等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通过新主体的进入,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增加新技能,本身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二是实现经营的规模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种统收、统防统治,合作社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三是促进服务的规模化。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统一服务,促进服务的规模化,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会员制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实现组织和服务的规模化。

1.2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

休闲农业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功能结合起来,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据统计,湖南省35%的休闲农庄建有规模种养基地,32%的休闲农庄开展农产品加工,加工销售收入总计54亿元,占湖南省休闲农业总产值的19.76%。近年来,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休闲农业展现出了良好效益,吸引了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

1.3 休闲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休闲农业能利用城市经济、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加速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文化融合。休闲农业一是打破了封闭的生产管理方式,面向社会、面向城市进行开放式生产管理,成为城市人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个窗口,推进城乡之间交流互动,了解、密切城乡居民之间关系,城乡文化理念进一步相通,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二是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乡村环境改善和自然环境保护,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农民文明意识的养成,使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品质得到全面提升,缩小城乡间差别,走出一条农村自我城镇化道路,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2]。

1.4 休闲农业是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点。休闲农业通过拓展农业功能,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据统计,2014年湖南省休闲农庄就近就地安置农民就业35.1万人,农民工从农庄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53亿元,人均15 099元。调研数据显示,在2014年新增的75家省五星级休闲农庄就业的农民工,年平均收入高出当地农民收入的52.5%。湖南省多数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观光、生态养生、文化涵养型休闲农业项目已经在湘西贫困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2 湖南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如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经营水平较低、政府扶持不力等矛盾和问题。

2.1 结构不合理

一是项目趋同,档次较低。湖南休闲农业主要是自发、分散的餐饮、钓鱼和体验等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部分农庄缺乏自身的定位,经营项目单一,参与形式简单,缺乏独有特色,项目规模小,产业链条短,服务档次低,休闲农业产品普遍存在弱、小、散的问题。二是文化内涵不深。湖南休闲农业存在文化挖掘不深、文化表现力不够的问题,没有充分展示民族、民俗、农耕、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没有独特的卖点和创意,品位不高、内涵不足,没有考虑地域文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缺乏特色、品牌和新鲜度,一般仅限于游客观光需求,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2.2 经营水平较低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大多数农庄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条件以及导引、餐饮、休憩、住宿、卫生、娱乐、安全设施等,难以满足游客需要。二是管理模式落后。湖南休闲农庄多数以当地村民为主体服务人员,群体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较低,加之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培训,管理模式落后,服务不规范,卫生、安全、环保等措施不力,影响了休闲行业的形象。三是品牌知名度不高。湖南休闲农业虽起步较早,但起点不高,在经营上各自为战,项目开发、产品包装、市场推广工作能力和认识不足,尤其没有打造湖南休闲农业的整体市场认知品牌,影响力不足以吸引消费者。

2.3 政府扶持不力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规划引导措施还没有全面展开,存在项目整体布局不合理和产品同质竞争的情况,掣肘湖南休闲农业发展。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休闲农业产业关联度高,涉及管理部门多,上下级间、部门间没有建立协调机制,在项目论证、审批、监管等环节职责不清,牵涉到的农业、林业、渔业、农垦、国土、电力、税务、交通、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不能形成合力,导致协调难、实施难。三是政策支持不足。休闲农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配套的政策环境,在土地使用、交通设施、道路标引、水电供应、金融和财税支持等环节未形成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单凭企业自身力量后劲不足、发展乏力。

3 农业供给侧下湖南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目前,湖南休闲农业的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与快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休闲农业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如何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这就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休闲农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3]。因此,农业供给侧下发展湖南休闲农业任重道远。

3.1 统筹规划,彰显特色

湖南省要根据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市场客源等因素,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总体规划、突出特色,进行休闲农业的功能定位和品牌定位。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十三五”期间,全面启动湖南省各县市区休闲农业资源普查与规划设计,做到各县市区休闲农业管理有机构、发展有规划、工作有成效。全力打造长株潭中心区、湘中南区、湘北湖区、湘西山区四大特色休闲农业板块,构建湖南省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发展规范的休闲农业新格局。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总体规划上,要引导企业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打好民族牌、文化牌、生态牌,要在“土”和“特”字上做文章。将富有民俗特色、农业功能拓展特色的休闲项目引入农庄,精心设计、规范发展、创新卖点、增加效益,打造特色招牌。在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上,要坚持在乡村景观化、业态多样化、项目创意化、布局集群化、投资多元化、营销信息化、企业品牌化上下足功夫。

3.2 打造品牌,融合发展

品牌是特色、品质、形象、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对休闲农业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纵观湖南省的休闲农业项目,仍缺乏跨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产品,因此应采取政府扶持等措施加以引导,发挥龙头产品的影响力和集聚力,将不同类型的项目和产品聚合起来,通过集群集聚、转型升级促进休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形成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的全省现代休闲农业集群和组织体系,打造休闲区域品牌和整体品牌。

休闲农业要通过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融合、多业态融合,实现融合发展。一是休闲园区内农业内部的融合,实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产加销统一,培育推动传统种养殖业调结构、降成本,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生态化综合利用的新型业态。二是农业产业的融合,休闲农业促进产业链延伸,形成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农庄经营业主有机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农村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多业态的融合,在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与农村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各种复合型的新型业态,真正实现多业态融合发展[4]。

3.3 创建示范,引领发展

全面启动实施湖南省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程,从2016年起,5年内在湖南省培育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强、发展势头好、管理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广泛参与的休闲农业示范村100个,实施整村推进。促使示范村将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种养业有规模、加工业有品牌、休闲观光有特色,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同时,创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休闲农庄300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延伸与融合。

3.4 政策扶持,搭建平台

各级政府对休闲农业发展要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从发展大农业、大旅游产业政策出发,从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角度出发,对关乎“三农”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济、行政等相关配套政策支持。要切实采取措施,鼓励休闲农业与旅游在内的多条精品休闲农业路线,将休闲农业资源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一是明确用地政策。各市州要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二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要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服务设施。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交通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四是搭建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快休闲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建设休闲农业“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推广网上宣传、订购、产品销售,发展网络会员,大幅增加休闲农庄的客户量。建设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发展远程可视农业、网上娱乐农业,实现客户与农庄的实时互动。打造主题农庄连锁体系,开展休闲农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整体发展能力。五是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从业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人才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六是搭建宣传推介平台。鼓励各地利用多种模式开展公益性宣传推介,培育休闲农业品牌,引导旅行社加快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推广精品线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力。

[1] 文山彪.湖南休闲农业带动三农成效显著[J].湖南农业,2016(6):4.

[2] 孙 莉.旅游城镇化理论内涵及其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 (4) :73.

[3] 陈晓华.加快休闲农业提档升级打造就业增收新增长极[N].农民日报,2016-06-14(1).

[4] 王秀忠.深化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1):1-2.

2016-10-15

付爱斌(1967-),女,硕士,教授,从事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技术教学与研究等工作,Email:fuaibin671019@163.com。

F323.4

A

1001-5280(2016)06-0653-03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6.06.14

猜你喜欢

农庄湖南融合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三线建设在湖南
农庄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农庄里的羊圈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