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农耕文化元素,推进常德市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6-01-27吴仁明杜登科陈德清蔡学文
吴仁明,谢 辉,杨 柳,杜登科,陈德清,蔡学文,刘 顺
(常德市农业委员会,湖南常德 415000)
突出农耕文化元素,推进常德市农业供给侧改革
吴仁明,谢 辉,杨 柳,杜登科,陈德清,蔡学文,刘 顺
(常德市农业委员会,湖南常德 415000)
对常德市农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农耕文化进行描述,指出要改变目前常德农业供给侧过剩的局面,融入农耕文化元素是较好的措施,并对此进行了阐述。
农耕文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常德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农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需要,是建设新农村注入更多历史文化元素的需要,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根基,它的许多哲理、理念、思想,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对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并在农民日常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农耕文化遗产融活态性、动态性等特点为一体,包含生物资源、生态景观、民俗文化、传统村落、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等,是复合型农业生产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常德有不少独特的传统农耕文化,具有丰富、美丽的生态景观,是开发休闲农业的很好资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常德市农业出现全面结构性过剩,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生产经营兼业化日益突出,为破解当前农村发展的难题,常德市把传统农耕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农业作为一个新举措,出现了不少亮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 利用新农村建设平台,融入农耕文化遗产,建设新的增长点
村落也称村庄,历来是农民聚居、生产、生活的地方,它是农耕文化遗产的综合载体。越是古老的村庄,积淀的农耕文化遗产就越丰富、越完整。村落是保护开发农耕文化的主体。落叶归根,祖屋是广大在外打工的农民心中永远的牵挂。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解决农村人去楼空的问题,让他们随时都乐意回家看看,常德市100个新农村建设村,每年投入6.8亿打造宜居宜游乡村景点。抓住统一规划的“龙头”,把农耕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通过绿化、美化、洁化、净化、亮化等工程,人居环境,村容村貌,道路交通,饮水工程,污水处理,住房改造等等,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村村设置图书阅览室、文化遗产陈列室、科技画廊、宣传语录牌等,并为农耕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活动场地。许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就是农耕文化传承创新的示范村。如石门县罗坪乡长梯隘村,打造土家文化特色游;鼎城区草坪镇放羊坪村,诗词之乡的挖掘、传承与推介;桃源县枫树乡依托翦伯赞故居的枫林花海美景观赏等。
2 利用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新科技、新技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2.1 水稻产业
稻作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我国是稻田的起源地和水稻的主产国之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湖南是中国最大的水稻生产省,常德是湖南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市。1976年在澧县城头山遗址,人们发现了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稻谷及稻田遗址。据考古鉴定,这些稻谷的年代在公元前6500多年,是迄今中国最早的稻谷及稻田实物,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充分证明常德是中国稻作文化发源地。目前稻米产业是常德市农业第一大产业,政府每年投入1亿元以上,产出100亿元以上,利润在30%左右。常德市所做的工作,一是参考古代刀耕火种农耕文化,结合除草剂、新品种、新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水稻翻耕直播新技术,节本增效,深受农民欢迎,每年推广面积在100 khm2以上;二是推广从育秧、翻耕、施肥、打药、收割、烘干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代表今后稻米产业的发展方向;三是扶持种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支持金健、广积、万福生科、精为天、洞庭春等一系列稻米加工企业开发各种品牌稻米。安乡县农民聂天喜,利用汤家岗文化遗址,大规模承包土地,选择湘晚籼12号优质特色红米、湘晚籼13号等高档优质米品种,实行绿色富硒种植,经过精心包装并融入汤家岗稻米遗址文化后,售价在48元/kg以上,比普通稻米增值10倍以上,且供不应求。
2.2 茶叶产业
进门一杯茶,中国人最悠久、最礼节的待客之道。茶,贵在保健养生,它是中华文明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伟大贡献。品茗论道,因茶悟禅,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滋养,茶已不单单是饮品,更是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古城常德,茶香飘溢,茶蕴深重,独具特色。这一方土地上不断衍生的茶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与之相应的茶产业发展出路更值得当下常德人思考与探索。据城头山遗址考察,常德市也是我国茶文化发源地。现在政府每年投入茶叶产业约800万元,产出约9亿元,利润在65%左右。常德既有禅茶祖庭夹山寺,又有元朝时就作为贡品的太青山双上绿芽,还有古已有名的桃源县太平铺野生大叶茶,现都已作为品牌茶开发。
2.3 食品加工产业
民以食为天,同时无工不富。为做大做强常德农业,政府每年投入食品加工产业约500万元以上,产出300亿元,利润近10%。石门腊肉、津市牛肉干、桃源鲁胡子、鼎城黄土店擂茶、临澧伍大姐、澧县张老头等都是有一定历史的知名品牌。
3 利用传统农耕文化遗址,结合现代农业,打造新亮点
乡村旅游业,是农村文化活动与旅游观光结合的一门新兴产业。它适应城乡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追求文化、亲近自然的要求。兴一方旅游,可以富一方经济,还能带动吃、行、住、娱、购等产业崛起,增加农民收入。“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已越来越受到城乡人民的青徕。常德准备充分利用农耕文化资源,通过民俗节会和假期休闲活动,大力发展融休闲观光度假,集餐饮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带动农耕文化的不断繁荣。其规划:一是依托澧县城头山遗址,结合水稻种植大户、稻米加工企业洞庭春米业,沿城头山遗址,种植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打造新的农耕文化稻田风光带;二是依托桃花源风景区,引进大型开发商,投资50亿元,建造古建筑商贸区,同时重现武陵捕渔人沿溪行,忽逢桃花林,进入人间仙境人们梦中的世外桃花源的景观;三是打造柳叶湖赏水游乐、花岩溪游山休闲、夹山寺访古听禅等景点。
[1] 程宏毅,杨丽娜.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新华社,2016-04-12.
[2] 况昌勋.海南农耕文化遗产:不应被淡忘的财富[N].海南日报,2014-11-12.
[3] 张柏齐.探索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几个问题[EB/OL].http://www.cndua.cn [2014-04-01].
[4] 尤石和.保护农耕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N].云南日报,2015-07-15.
[5] 曹建初.保护、传承、弘扬海宁农耕文化的认识与思考[EB/OL]. http://www.hnny.gov.cn[2016-01-22].
2016-08-14
吴仁明(196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F321
A
1001-5280(2016)06-0625-02
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