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01-27庞国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庞国宏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庞国宏

目的分析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肝性脑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氨水平及各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一种重症肝病的并发症,是指因严重肝病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失调的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与昏迷等现象[1]。本院对肝性脑病患者予以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肝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且均与2000年西安会议诊断标准相符[2]。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7:25,年龄51~87岁,平均年龄(58.4±9.2)岁;肝性脑病级别:Ⅰ级14例,Ⅱ级21例,Ⅲ级9例,Ⅳ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7∶13,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59.1±8.4)岁;肝性脑病级别:Ⅰ级12例,Ⅱ级18例,Ⅲ级6例,Ⅳ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疾病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去除诱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支链氨基酸、酸化肠道及硫普罗宁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633,0.5 g)治疗,10~20 g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待患者清醒后,用量减半,连用7 d。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后两组疗效、血氨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疗效标准评定分为显效:昏迷、昏睡及精神紊乱均消失,血氨水平正常;有效:昏迷、昏睡及精神紊乱轻微改善,血氨水平轻微下降;无效:症状无变化,血氨水平较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6例(69.2%),有效14例(26.9%),无效2例(3.8%);对照组显效21例(52.5%),有效例10(25.0%),无效9例(2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5)。

2.2两组血氨水平、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氨水平为(55.6±17.5)μmol/L低于对照组的(94.8±24.8)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B为(36.7±4.7) g/L与对照组的(35.0±4.5)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AST及TBIL分别为(40.5±9.0)U/L、(41.2±7.2)U/L、(151.8±14.9)μmol/L,均比对照组的(92.3±6.8)U/L、(93.1±6.2)U/L、(256.5±19.8)μmol/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性脑病属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其死亡率较高。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理学说众多,且均存在较多争议,其中因氨代谢紊乱导致氨中毒学说得到较多医学者的认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说明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提高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原因可能为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有效降低血氨的药物,是由L-冬氨酸与L-鸟氨酸组合而成,在患者体内可被分解为门冬氨酸及鸟氨酸,鸟氨酸进入尿素循环系统后,有利于生成氨甲酰磷酸、谷氨酰胺,进而起到对肝脏解毒的作用,调节支链、芳香两类氨基酸的量,以降低血氨水平;门冬氨酸在肝细胞内可促进核酸与谷氨酰胺结合,从而加快生成肝内谷氨酰胺,再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系统,为代谢中间产物供应能量,以提高肝脏功能,进一步加强肝脏解毒功效,提高肝细胞自我修复与再生能力,进而达到快速减小血氨浓度的目的[3]。同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氨水平为(55.6±17.5)μmol/L,比对照组的(94.8±24.8)μmol/L低,且ALT为(40.5±9.0)U/L、AST为(41.2±7.2)U/L等肝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的(92.3±6.8)U/L、(93.1±6.2)U/L低(P<0.05),说明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改善血氨水平,且降低肝功能各项指标。分析原因可能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提高肝细胞能量及其代谢能力,促进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并与之结合,进而减少转氨酶,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加快胆红素代谢[4]。另外,因鸟氨酸与冬氨酸的协同作用,进而对肝脏起到双重解毒作用,降低患者体内血氨,同时促使肝功能恢复,使肝内的ALT、AST等各指标水平降低。

综上所述,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吕绍静.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04-105.

[2]郭艳梅,郭传勇.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临床误诊误治,2012,25(9):88-90.

[3]范子玲.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19-120.

[4]郭行雷.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62-16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087

2015-09-22]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轻微型肝性脑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鸟氨酸苯乙酸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氨水平的影响
瑞甘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研究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和预后分析
依氟鸟氨酸治疗1例非洲锥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外源鸟氨酸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抗镉胁迫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