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野外搜救犬的训练方法

2016-01-27黄金国贺星亮

中国工作犬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吠叫嗅源迹线

黄金国  叶 楠  贺星亮



谈谈野外搜救犬的训练方法

黄金国 叶楠 贺星亮

温岭市公安局警犬技术人员立足于温岭实际,近两年来通过训练探索,共培养出5头野外搜救犬,共出勘现场62次,发挥作用37起,在实际的搜救任务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现将训练方法总结如下:

一、野外搜救犬训练的初期培养

野外搜救犬的品种以德国牧羊犬、马里努阿犬、昆明犬及史宾格犬为佳,选择兴奋性好,物品占有欲望强,食物欲望贪婪,体力旺盛且性格温顺的犬,犬龄以6∽12月较为适宜,初期培养时间为1个半月。

(一)环境锻炼

每个星期安排两次以上的进山训练,每次进山的时长不少于3个小时,选择步行穿越的方式,行进的过程中应包括山谷溪水、羊肠小道、荆棘密布、陡坡峭壁等,训导员应让犬自由跟随,遇行走困难的路段,训导员应多鼓励而少帮助,让犬养成自己克服恐惧的能力;如无中暑可能,不要给犬补水,让犬养成耐渴的习惯;经常带犬到农村、田野和开阔地,带犬进行送物衔取的游戏,培养犬从下风口捕捉气味的能力,衔取物以衣服、帽子、鞋子为佳;主动带犬到土狗多的村庄转悠,在转悠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抛物衔取的游戏,训导员要防止土狗对搜救犬的攻击,消除犬对土狗袭扰的兴奋和抑制,同时控制搜救犬不能追赶撕咬土狗,通过数月的锻炼,搜救犬慢慢地就会熟悉农村以及周边的环境;选择天气暖和的日子,带犬去干净的河水中练习游泳,训导员应耐心地诱导犬下水,或托着犬的身体慢慢下水,不能急于求成,任何粗暴的方法驱赶或扔犬下水的方法都不可取。

(二)吠叫报警

吠叫报警用于野外搜救犬发现失踪人员时,要求犬在体力消耗极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大声急促吠叫,给予救援人员向吠叫位置紧急靠拢的强烈信号,是搜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训导员在初期培养犬吠叫的时候,采取蹲、坐、卧、躺等各种人体姿势来刺激犬吠叫,当犬形成了“叫”的条件反射后,训导员把食物压在自己的身体下,轻声令犬吠叫,犬大声吠叫后马上给予食物奖励,而后过渡到用手势诱导犬吠叫,一直到训导员压着食物不动,犬依然能主动吠叫。如果犬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形成急促的连贯性吠叫,训导员可以采取平时少喂食的方法,使犬产生饥饿感,训导员要因势利导地进行训练,效果明显。

(三)握鼻嗅嗅源

在指挥野外搜救犬搜救的过程中,训导员发现利用失踪人员的上衣作为嗅源效果最好,这是因为犬最后所要找到的目标就是失踪人员,衣服上残留的大气味与失踪人的气味最吻合,而且需要作为嗅源的衣服家属都能很好地提供。嗅嗅源具体的训练形式如下:取两件同一人的衣服,将一件衣服藏于草丛中,另一件衣服放进大的薄膜袋内,令犬呈坐姿,左手轻轻合拢犬的嘴巴,右手将薄膜袋的袋口套在犬的鼻孔处,下“嗅嗅”的口令,待犬多次嗅认后放开薄膜袋,下“搜”的口令,诱导犬找到藏好的衣服后奖励结束。初期训练时,犬可能出现挣扎不适的现象,训导员应该耐心诱导,也可以将食物放进薄膜袋中,利用犬的探求反射进行嗅认的训练,然后取出食物进行奖励,但食物训练方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一个星期即可。

二、野外搜救犬训练的中期培养

野外搜救犬的中期培养,由搜寻“失踪”的训导员开始过渡到准“失踪”的助训员,需要时间两个月,重点培养犬的搜索形式,而搜索形式的到位与否关键在于助训员的挑选,助训员可以成立一个小组,挑选相对固定的3人和不确定的多人组成。

(一)搜救训导员失踪

选好适合训练的场地后,训导员把犬交给助训员牵引,一边快速离开一边叫唤犬的名字,在100米远转角后躲藏进犬看不到的杂草丛中,准备好食物后卧倒,助训员下“搜”的口令后放开犬自由搜索,犬看不到主人,自然会拼命地找,待犬靠近到训导员时,训导员轻声下“叫”的指令,犬吠叫后立即食物奖励和抚摸奖励。在训导员诱导犬吠叫时,不要叫犬的名字,直接下“叫”的口令,不然犬会形成听不到名字不吠叫的条件反射。搜索“失踪”的训导员初期训练要选择安静的环境,训练的时间以凌晨和晚上最好,每天训练的次数可以视犬的状态而调整,搜索的范围以40000平方米以内不断转换位置为宜。

(二)搜救助训员失踪

犬对“失踪”的训导员能兴奋快速地找到并主动吠叫后,就可以转换到失踪人的角色了。转换的初期采用搜训导员失踪的训练方法,在犬能根据“搜”的口令兴奋地搜索助训员时,训导员应该及时跟上嗅嗅源的环节,让犬养成通过给予的人体气味搜索人的条件反射。助训员从开始固定的一人,根据犬的能力进步逐渐转换,但不要转换得太快,以相对固定的3人穿插轮换,助训员躲藏的姿势有趴下、侧卧、躺仰、蹲下等,有时也需要涂抹些血迹在毛巾上,裸露性的绑在手脚的某个部位,结合受伤后痛苦的“呻吟”;躲藏的地点要结合地形地貌,选择容易出事的地点,如废弃房的门后、茂密的草丛中、存放农作物的地窖、较矮的树上等,也可以在沟底、坡下,甚至在水里(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既要有犬能到身边的躲藏点,也要有犬进不到跟前的“出事点”,搜救犬搜到跟前时,犬一吠叫助训员立即强化奖励,见好就收,不要贪图让犬连续吠叫。犬在搜索助训员时,训导员在犬的后边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让犬自由地搜索,找到助训员吠叫报警后,犬的所有强化奖励由助训员完成,训导员保持开心的状态即可。

三、野外搜救犬训练的后期培养

后期培养时,训导员应该调整训练难度,把握“大提大拉、难易结合、难少易多”的训练原则,掌握好训练时机,及时提升难度,培养的目的是使犬具备保持长时间搜索的兴奋性,具备在体力消耗较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大声吠叫的积极性和耐力。野外搜救犬的后期培养结合到现场实际搜救中,训导员务必把持升降难度的尺寸,防止犬出现训练中的抑制。

(一)延时培养

延时一般从半小时开始,48小时以内大幅度升降,并切实遵守“延时不延距”的训练原则。本文以延时5小时为例:选择一块能通过车辆的野外场地,助训员带好训练前穿过的衣服、裤子、鞋子,走出一条迹线来,在靠近能让车辆进出的地方选择躲藏点,把带的衣服、裤子、鞋子铺上,然后乘车离开,到了预定的延时时间前1个小时,乘车回到躲藏点,等待搜救犬的到来,目的是培养犬在迹线气味淡薄的状态下依然能通过搜索找到助训员的能力。同样,也可以把躲藏点安排在水边,然后用船把助训员接出,到了预定的时间再把助训员送回躲藏点。延时训练,助训员在一个地点要呆上数个小时,务必要注意周边环境和自身的安全。

(二)延距培养

延距以不延时为训练原则,距离以300米、500米、800米的跨度进行提升,每次提升距离后都要有足够次数的回落以保持犬搜救的兴奋性,切记下降训练难度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犬的作业能力。由于扩大搜索范围,长时间连续作业造成犬的体力和兴奋性下降,犬会出现被动搜索的现象,也就是犬会回到训导员的身边,期待得到训导员的帮助。此时训导员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带动犬进行搜索,采取“Z”字型的搜索形式,带犬跑动起来,待犬往一个方向跑出时,训导员马上折向另一个方向跑去,同时下“搜”的口令,接近目标地点时,助训员可以采取“呻吟”的方式,发出声音来诱导刺激犬,此时犬发现了目标,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冲着助训吠叫,另一种是围着助训员徘徊而喘气,遇到后一种情况助训员要及时调引犬吠叫,并用矿泉水(因犬而定)进行强化奖励。

(三)迹线培养

由于失踪人员在野外行走时会出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经常会出现迂回、徘徊、兜圈、往返等行走状态,导致迹线紊乱气味浓淡不一,如果在平时的训练中不加以诱导和模拟,搜索犬在实战中就会出现无法进一步突破搜索范围的现状(使用追踪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初期的迹线培养,采取单一突破的方法,助训员可以把多处休息、多处往返、多处兜圈、多处徘徊等状态进行单一的布置,逐渐让犬适应迹线上人体气味遗留的变化,使犬的兴奋性始终建立在搜索目标人体的大气味上;迹线复杂化训练要以已知为条件,训导员时刻观察要注意犬在设定的迹线上会出现怎样的作业状态,为判断犬的作业体语奠定基础。当犬在重气味的地方出现重嗅、急躁、徘徊的状态时,训导员应当及时指挥犬向另一个地方继续搜索,直至找到助训员。

(四)逆风培养

这种训练方法应用于田野、开阔地、山顶等区域,参加训练的人员利用婴儿爽身粉上扬的方法确定风向,助训员逆风行走一定的距离,躲藏在上风口的合适位置,训导员指挥犬搜索,要求犬搜索兴奋,捕捉空气中的气味准确,以直线运动的搜索状态快速找到助训员;也可以助训员先行躲藏,然后训导员带犬到下风口开始逆风搜索,这段搜索距离是没有助训员行走迹线的,开始搜索后,训导员指挥犬呈“Z”字型搜索,当犬在流动的风中捕捉到飘下的助训员的人体气味后,就会直线追到助训员的身边吠叫报警,助训员强化奖励后结束训练。这种方法也可应用于犬搜索兴奋性下降后的调整。

四、野外搜救犬训练的环节要点

野外搜救犬的作业形式表现在握鼻嗅嗅源、自由式搜索、急促吠叫报警三个主要环节,训练中每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定的要点,具体如下:

(一)握鼻嗅嗅源

犬在开始被握鼻的时候会非常地不乐意,甚至出现摆脱被握的现象,此时训导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犬的探求反射本能,把食物当着犬的面放进薄膜袋,一边下“嗅嗅”的口令,一边把袋口进行轻轻地晃动,犬的鼻子有凑近嗅闻的迹象时,训导员顺势将犬的鼻子套进袋口,稍等稳定后,取袋内食物奖励犬,此后每天多次训练,犬就能形成良好的嗅嗅源形式。

(二)自由式搜索

野外搜索范围广大,需要培养犬自主作业的能力,训导员在初期的“失踪”训练中,应该把距离拉长到500米以上的距离,让犬单独作业找到目标。在训练中,建议有条件的单位给搜救犬佩戴上GPS定位仪,既可增长训导员的指挥信心,又可以有效防止犬因作业疲倦兴奋性降低,而未进入工作状态的方向偏离;如无条件可采取简易的工具,即在犬脖圈上挂上铃铛(选择铃声较响亮的铃铛),每次搜救训练或搜救任务出发前给犬挂上,训练或任务结束后给犬取下。这样做,既可以培养犬对搜救的条件反射,又可以在一定距离内知道犬的方向和位置。在日常的散放与游戏活动中,训导员要与犬多玩送物衔取的游戏,主要目的是为培养犬独立作业的能力,犬在作业的过程中允许犬犯一些错误。只要犬在工作状态,大方向没有错,训导员就尽量不要去打扰犬的工作,与犬尽量保持较远的距离。

(三)吠叫报警

野外搜救失踪人员,范围广大、纵深较长,杂草荆棘遍布,环境恶劣,靠搜救人员的视觉很难有效发现处于危难之中的人员,而野外搜救犬的诞生,利用犬的吠叫明确提示区域内存在的异常,为及时发现失踪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训练中,要求犬在发现失踪人员后能快速、连续、大声的吠叫,然而随着训练的深入,犬会出现找到“失踪人员”后仅围着助训员转圈而不吠叫的现象,通过分析,训练模式的单一及单调频繁的刺激会抑制犬的吠叫报警。无论在训练的初期、中期还是后期,躲藏的地点和方式以及助训员的强化都是对犬吠叫报警的刺激,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结合,有时训练难度太大,犬找到助训员后已非常疲累,此时助训员不应强制犬主动吠叫,而应立即改用抚摸轻拍,结合口语“好”的奖励,并迅速带犬跑动起来,在跑动的过程中令犬吠叫,而后继续奖励;奖励要因犬制宜,对物品占有欲望强烈的犬就用物品,对食物欲望强烈的犬就用食物,尽量将平时的游戏活动和饲养管理结合到吠叫报警的训练中去。

(作者单位:黄金国、叶楠,浙江省温岭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317500;贺星亮,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210012)

(编辑:颜勤)

猜你喜欢

吠叫嗅源迹线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迹线视觉图像跟踪技术
浅谈追踪犬嗅嗅源不充分和把线不稳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过路人和群狗
诠释犬“汪汪”吠叫的“语言”内涵
一个复杂的人
熟悉的犬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寻血猎犬复合迹线气味追踪训练
浅谈硬质地面追踪训练初期的奖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