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
2016-01-27张艳冬
张艳冬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
张艳冬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77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总结患儿治疗措施。结果77例手足口病患儿经常规对症综合处理后,精神恢复正常,哭闹不安等情况明显减少,睡眠良好,按时进食。口腔溃疡消失,手足、臀部等皮疹减退,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72例轻度手足口病患儿治疗7 d后治愈,未合并并发症;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及时对症处理,7~14 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时,需对症处理,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方法,并给予脏器支持疗法,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避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
手足口病;临床诊治;分析
手足口病在1959年正式命名[1],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强、流行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时,尚无特异性治疗,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对症综合处理,以此挽救患儿生命。而及早诊断,确定患儿病情,是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治疗的基础条件。本文将77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诊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77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儿就诊时,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臀部、足出现疱疹,起初为红色斑丘疹,之后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中男49例,女28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9±0.8)岁;体温37.5~38.5℃;患儿家长均知情此次研究。
1.2临床诊断 通常患儿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疱疹,伴低热症状;重症患儿伴神经系统、呼吸循环功能、脏器功能受损;实验室检查提示外周血白细胞增加;脑脊液检查、胸部X线、脑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脑脊髓磁共振异常。经实验室检查时,通过咽拭子、粪便、咽喉洗液、脑脊液、疱疹液、血清等组织标本中可分离出人肠道病毒。77例患儿中,42例患儿白细胞升高,51例患儿淋巴升高;1例合并心肌损害,4例胸片见肺纹理增强;患儿精神不振、不愿进食、大声哭闹、发热。
1.3治疗方法 患儿临床治疗期间,需密切注意患儿意识变化,常规心电图检测,注意血压、心率变化。患儿需居住单独病房,与普通患儿隔离,以免传染,病房应定时消毒灭菌,以紫外线照射,凡是接触患儿的物品都应消毒灭菌,床单、被套、衣物应及时更换、清洗、晾晒,食具专人专用。告知患儿注意运动,卧床休息,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自身清洁工作,定时清洁皮肤,保持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勤剪指甲或包裹手指,以免抓破疱疹。做好患儿物理降温措施,对体温较高、体温持续不退患儿,应遵照医嘱给予常规退热药物治疗;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采取热毒宁、利巴韦林、病毒唑等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同时可联合中药治疗;并适当予以维生素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时,可采取丙种球蛋白、小剂量激素治疗,并采用果糖等营养心肌药物治疗,注意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
2 结果
77例手足口病患儿经常规对症综合处理后,精神恢复正常,哭闹不安等情况明显减少,容易入睡,睡眠良好,可按时进食。口腔溃疡消失,手足、臀部等皮疹减退,逐渐恢复正常,体温降低,恢复至正常范围。72例轻度手足口病患儿治疗7 d后治愈,未合并并发症;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害、肺炎等并发症,经及时对症处理,脏器功能保护,营养心肌后,治疗7~14 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手足口病多是由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为主要病原体[2]。通常手足口病传染源为显性传染或隐性传染,显性传染患儿临床症状明显,诊断容易。对隐性传染患儿,发现和鉴别均存在一定困难,多是在咽部、粪便检测出病毒后确诊。通常手足口病是经唾沫、呼吸道途径传播,同时患儿在接触被疱疹黏液污染的物品或手时,也会导致手足口病的传染。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在短期内可在地区传播,发病率高,能够长时间存在于机体内,对同血型病毒起到较高的免疫力。
通常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以发热、口腔黏膜溃疡,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等表现为主,部分患儿会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此类患儿症状轻微,病情较轻,预后良好,经对症处理后,无后遗症出现,可治愈出院。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多合并各严重并发症,累及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如脑膜炎、脑干脑炎、心肌炎、循环呼吸衰竭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困难,病情严重,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存在较高的病死率。在此次研究中,77例手足口病患儿经常规对症综合处理后,精神恢复正常,睡眠良好,按时进食。口腔溃疡消失,手足、臀部等处皮疹减退,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72例轻度手足口病患儿治疗7 d后治愈,未合并并发症;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及时对症处理,治疗7~14 d后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因此,临床对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特异性治疗,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综合性处理,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预防感染,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症状轻微患儿,预后良好,通过对症处理,注意消毒隔离,给予高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多可治愈,恢复良好。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尚未特效治疗,给予常规治疗时,需及时发现,采取循环、呼吸支持,预防脑损伤,以此降低该病病死率。并及时利用丙种球蛋白、激素等药物治疗,以此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采取甘露醇静脉滴注,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静脉补液时,注意控制和调节液体入量和速度[3-5],以免出现肺水肿。在应用激素时,可在短期内应用小剂量激素。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口腔分泌物,吸氧,给予正压机械通气,维持稳定值血压,给予患者针对性综合处理,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促使患儿较快恢复。
总之,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时需对症处理,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方法,并给予脏器支持疗法,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避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死亡。
[1]刘春峰,熊小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7(18):1377-1380.
[2]俞慧菊,张庆立.手足口病应如何诊治?微生物与感染,2012,7(4):260.
[3]钱素云.手足口病在中国大陆的流行现状及诊治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1):1-3.
[4]陈海军.热毒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508.
[5]邹艳,翟雪松,胡晓.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80例.陕西中医,2010,31(7):819-8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62
2015-11-18]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