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的应用举措探讨

2016-01-27李波吕锦航

消费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载体思想

李波 吕锦航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的应用举措探讨

李波 吕锦航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宣传工作是党中央的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艰巨任务,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从宏观视角去看,思想宣传教育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关系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与推进。然而,如何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科学合理应用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促使高等院校的思想宣传工作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功能与作用则显得尤为重要,且必须讲究策略与方法。

高校 思想宣传教育 应用 举措

强化思想宣传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传统之一,其在促进民族团结、形成思想认同、发动群众攻坚克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2015年我国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也就强化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多次做出安排与部署,促使思想宣传工作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新兴载体形式,提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的应用举措。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新兴载体

(一)微信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集视频、文字、短信、图片于一体的现代化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同时该软件还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等一系列消息推送功能。由于微信具备方便快捷、及时高效等特征,因而其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作为高效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载体。[1]在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中,微信凭借自身独特的信息推送、点对点交流沟通、自动咨询回复等功能,成为重要的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之一。

(二)微视频

微视频是指时长在30秒与20分钟之间,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诸多视频终端播放或摄录的精短视频的统称,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形态多种多样,所涵盖领域包括视频剪辑、记录短片、小电影等等。其中,大众性、随时随地性、参与性以及随意性等是微视频的最显著特征。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广大普通人信息接收能力中,视觉占据80%的比例,听觉仅仅占据20%的比例,因而微视频强立体感与声色俱全的画面效果直接决定了其是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形式。

(三)微博

微博是指允许用户随时更新的简短文本且可以将其公开发布的一种微型博客。微博的突出特征就是可供任何人进行阅读,按照实际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是微博用户的“中流砥柱”群体,即大学生不但可以用微博记录自己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而且可以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时事动态等。尤其是通过关注粉丝的转发,可以形成思想宣传教育的立体性传播,进而实现宣传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宣传效果的最优化[2]。高校将微博作为思想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引领与弘扬广大师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活动载体的应用举措

(一)建设校园网站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校园网风靡各大高校,且日益成为当今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网络媒体传播方式。因此,高校在加强思想宣传教育活动的时候,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站的功能与价值,积极推动校园网站的建设工作,充分挖掘校园网络更新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查询便捷等优势,打破宣传时间、宣传地点、宣传版面等方面的局限,并配置以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多种元素进行宣传,以此增强思想宣传教育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对高效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而言,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社交媒介进行本校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实现相关教育内容的及时发布,有助于大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进而实现信息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高校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

(二)创建手机短信平台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逐渐成为一种重要媒体形式,并展现出突出的传播优势。所以,高校应积极完善大学生信息服务管理系统,设计强针对性的高校手机短信平台,把各种信息通过点对点方式或群发方式发送给目标学生。如部分高校在寄送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都会放置一张手机卡——校讯通,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信息服务系统中,把校园网络与手机进行绑定,以此增强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更是为了便于传播高校的主流价值观。[3]同时,手机本身所具有的实名特性,使得思想宣传教育不但可以广范围开展,而且能够精确到具体的个人,甚至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分析软件对每个宣传对象进行精密的分析,进而为高校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思想宣传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总之,高校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手机短信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应用价值,充分依托现代化的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三)搭建两基地对接平台

这里的“两基地”是指思想宣传教育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即积极发挥对接平台的纽带作用,积极帮助高校与各地思想宣传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的相互对接。以每年举办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提供场所、媒体宣传、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价值与影响力,紧紧围绕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信仰教育、对党与国家的信任教育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教育等。

[1]方临正.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赖建强. 新时期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路[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3]荣耀军.现代戏与媒介文化批评中的主体型像——从本雅明、麦克卢汉到鲍德里亚[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李波(1986.6-),女,河南南阳人,硕士,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载体思想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思想与“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