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2016-01-27文/李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家门服务站驻村

●文/李 冈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文/李 冈

近年来,包头市九原区党委在实施“四五六”工作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新方式新途径。我们首先在哈林格尔镇试点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模式,提出变群众“求服务”为干部上门“送服务”、“干部下沉、职能下沉、经费下沉,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的工作思路,于2013年10月率先在3个边远村创建驻村服务站,将乡镇政府的办公桌直接搬到村委会,搬到村民的家门口,逐步探索完善了一整套“定时、定点、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试点成功后,我们在哈林格尔镇和九原区适宜的村子逐步推开。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镇、乡给每个驻村服务站派驻3至5名干部,每年列支5万元办公经费,每周三、五进村办公,其中2名在站里接待群众,其他干部进村入户访问群众、征集意见、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在设施建设上,对驻村服务站进行统一设计与装修,运用“互联网+”的概念,配套电脑电视一体机,安装“一点通”系统,让村民实时查询各类惠民政策和生产信息;统一设计视频会议系统,与镇党委书记、镇长、会议室和镇便民服务大厅4个点互通互联,实现了镇村“点对点”信息交流和实时视频通话互动功能;统一制作干部进村入户联系卡、便民服务指南、办事登记簿、书报柜等,将下沉到服务站办理的8大类24项业务逐项制作成服务指南小册子,对群众来服务站所办事项,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视频咨询上级相关部门和领导,或由干部带到镇、区代为办理,保证5个工作日内办结答复,并由第一接待者将办理结果送到申办人手中。这一做法实施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一是有效解决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空间上,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节省了百姓办事成本;心理上,消除了村民“找不见门、不敢找人”的心理障碍,也消除了干部“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作风,在干部上门送服务的过程中,融洽了干群关系。

二是及时化解了基层矛盾与纠纷。大多数信访事件,总有酝酿的过程,干部驻村主动下访,有条件、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把握矛盾线索,有利于从源头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和素质提升。干部在百姓家门口办事,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倒逼干部转作风、接地气,由以前群众追着干部跑变成干部围着群众转。同时,面对复杂的基层工作,广大驻村干部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政策规定和业务流程,有力提升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办事能力。

四是大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驻村服务机制不但使基层党建工作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而且通过与村“两委会”合署办公,有效地发挥了对村干部的示范、带动和监督作用,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广大群众中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作者系九原区委组织部部长)

相关链接

“四五六”工作法是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探索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方法。其主要内容有:四进家门——群众评议进家门、解决问题进家门、政策宣讲进家门、帮困带富进家门;五措梯进——发卡征集问题、日记分析问题、建账梳理问题、专办解决问题、入档考核问题解决情况;六个一遍——每月走访一遍村(居)“两委”班子、每季度走访一遍帮困对象、每季度走访一遍特殊群体、每半年走访一遍模范人物、每半年走访一遍工商个体户、每季度梳理一遍民生政策落实情况。

“四五六”工作法旨在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形成“用制度追着干部跑、让干部围着群众转”的长效化群众工作机制。目前,该工作法已在全区得到广泛的学习推广。

猜你喜欢

家门服务站驻村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驻村博士
阻止早恋却血溅家门
刚成年就被逐出家门的雄狮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深圳将设818个志愿者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