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站”联通万家情

2016-01-27周居霞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服务站驻村村干部

●文/本刊记者 周居霞

“一站”联通万家情

●文/本刊记者 周居霞

编者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干部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头市九原区驻区服务机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服务“三农”、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益探索。

初冬季节,走进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镇官将村“两委会”院子,一块标有“哈林格尔镇驻村服务站”的绿色牌子醒目地挂在门边。推门进屋,一股暖流迎面扑来,只见几位村民围着办公桌电脑旁的一位干部热烈地拉着话。 “这驻村服务站可是办好了,帮咱农民大忙哩。”“在这里大事小事都能办,再也不愁摸不到门、找不上人啦。”几位村民争着告诉记者。

村里有了服务站

驻村服务站是哈林格尔镇最先试行的。谈起建站的初衷,镇党委书记刘永明深有感触,他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撤乡并镇后,全镇面积178平方公里,由于交通条件不太好,百姓到镇政府办事最远要绕道四五十公里,打车来回路费得六七十元,跑大半天不说,有时镇里的干部外出开会,百姓好不容易来一趟,办事的人却不在,次数多了难免心生抱怨,久而久之,不但浪费群众办事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也付出了干群关系的感情成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抓住影响干群关系的节点,以解决群众办事难为突破口,变群众“求服务”为干部“送服务”,于2013年10月,在较偏远的3个村试行建起服务站,把政府办公桌搬到村民家门口,定时、定点、常态化为民服务。运行两年多来,服务站发挥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官将村服务站是里外两间屋。外屋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摞摞统一印制的五颜六色的小册子,每项业务一个颜色,写明受理指南、联系电话等,共有计生、民政、就业、身份证照、农业补贴、低保、救助、危旧房改造等8大类24项服务内容,几乎囊括了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所有事项。进到里屋,桌上放有电脑、复印机,墙上还醒目地挂着电脑电视一体机,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统一安装的“一点通”系统,屏幕上显示了镇党委书记、镇长、会议室和办事大厅的画面,工作人员和村民可直接互动交流,村民还可以实时查看各种信息和政策规定。桌上放着厚厚三大本事项办理登记簿,不仅记录着驻村干部两年来为村民办理的所有事项,也记录着他们为联系服务群众所付出的真情与努力,记录着群众对干部的赞誉。

71岁的张文科老人推门走进服务站,他要为身患残疾的哥哥办理“一卡通”。工作人员曹惠礼站起身给老人倒了杯水,请老人坐下并指导他填表、帮他复印身份证,又在登记簿上做了详细记录,然后告诉老人:“这事儿我帮您去镇里和区里办,过几天办好了给您送去,您就放心吧。”刚将老人送走,等在后面的白美祥走上前,她要办理老年证,仅3分钟,手续就办完了。

白美祥感慨地说:“这事在以前要到镇里、区里去办,没一个月跑不下来。在服务站办理,又便当又舒心。”村民武憨接过话茬说:“去年我孙子出生时,正值秋菜上市,忙得不得了,要不是驻村干部主动给我孙子上了户口,我就得跑好几个部门,没个三趟五趟办不下来。干部为我们跑腿办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变“求”为“送”转作风

既然是在百姓家门口办公,就不像在政府大楼办公那么专业单一,驻村服务站实行“首问负责制”,百家千人万宗事,倒逼驻村干部必须学懂弄通所有涉农工作的政策与流程,驻村干部半年一轮换,就把他们锻炼成了“全才”,然而他们要管的事还远远不止业务办理工作。

天和义村小组长冀文星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们村的故事:“我们村420人,有11口井、2000亩地,正该春旱浇地时,电泵烧了、机井坏了、防渗渠烂了,村民急得火上房,凑了一部分修理费,还有很大缺口。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找到驻村服务站长刘俊兰,没想到一周后,1万元维修款就送过来了。”

“真是及时雨啊!”冀文星感慨说,“服务站固定设在村里,看得见摸得着,不像过去干部下乡就是走形式。”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服务站干部经常挨家挨户访民情,为患白血病的孩子捐款,帮困难户申请救济,为两家危房户申请项目盖起40平方米新房,动员并帮助没上新农合的村民办理手续。今年,村里想给蔬菜大棚安装电动卷帘,可电不“给力”,干部们又协调上级电力部门为村里更换变压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驻村干部挨家宣传动员,亲自带着村民干。如今,村里通了路、安了路灯,环境变美了,村民的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说话间,年轻干练的站长刘俊兰风尘仆仆从外边进来。原来,服务站每周三、五到村办公,每站配备1名站长和3到5名干部,两名干部在站里接待群众,其他人到村里走访群众。刘俊兰一大早就进村走访了,这次她去的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帮扶的贫困户。刘俊兰说,只有置身群众之中,才能真切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什么,工作才有针对性。年初,他们协调上级医院20多位专家组成志愿服务队来村里义诊,免费发放了1万多元药品和健康知识资料,村民高兴地说:“这是党和政府送给咱们的新春大礼呀。”

土黑麻淖村因土地盐碱化,种地收成少,土地都流转了出去,村民靠流转补贴维持生活。驻村服务站长段瑞君经过调研发现村周边神华、希望铝业等多家企业都需要叉车工,工资还不低。于是,服务站就免费办了叉车技能培训班,第一批接受培训的54个村民都顺利找到了工作。段瑞君说:“我们已帮助130名农民找到工作。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我们正计划着再办电气焊和物业服务培训班。”

春风化雨颂和谐

服务站受到群众热烈欢迎,镇、区党委、政府及时总结推广,逐渐形成一整套健全完善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镇、区广大干部也对驻村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哈林格尔镇财经办会计刘雪婷看到同事驻村后工作业绩突出,工作能力迅速提高,她坐不住了,3次向领导提出驻村申请,终于得到批准。她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去段四圪堵村刚工作1天,就为村民办了7件事,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重要。”驻村干部田瑞芳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农民来办事,我没耐心,语气也不好。通过几个月驻村工作,我明白了,只要真心实意和农民打成一片,让百姓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与农民是一条心,他们对你可亲呢。”

去年腊月,因市场行情不好,兰桂窑村宋亮家的5口猪怎么也卖不出去,眼看办年货的钱还没着落,他愁得团团转。服务站干部屈枝元每天下班后带着宋亮到她住的小区挨家敲门卖猪肉,尽管招来邻里疑惑的眼光,但她毫不理会,十来天就把猪肉卖完了。宋亮感激地说:“这种雪中送炭的党员干部,老百姓咋能不喜欢呢?”

据哈林格尔镇统计,设立驻村服务站以来,各类上访和矛盾纠纷直线下降80%。包头市亿资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感触颇深。去年,他和兰桂窑村村民发生纠纷,差点闹出人命,经过驻村服务站干部、镇司法所所长付衡彦多次调解,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刘俊兰说:“现在的农村乡风和谐了,百姓舒心了。村民间有点小摩擦总愿意来站里找我们唠唠,我们给疏导疏导做做工作,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就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吧。”

截至目前,九原区驻村服务站累计接待群众5300人次,受理民事2025项,已办结1906项。九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程民说:“小小驻村服务站,下联千家万户,上联党和政府,是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是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促进干部走基层、转作风、展才干,带领广大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大平台。”

猜你喜欢

服务站驻村村干部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驻村博士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