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2016-01-27戴锦贞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215500
戴锦贞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 215500)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戴锦贞(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215500)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事物观察、思维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对美术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促进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缺乏兴趣;原因;对策
前言
美术的教育意义不仅仅是培养美术人才,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美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美术应用各种色彩与绘画技术相结合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它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还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术中有效的运用了想象,科学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此本文对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效率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1.初中美术教学环境的影响
目前影响初中美术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应试教育体系影响下,部分学校及教师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学校将用于购买美术教学设备的资金节省下来用于购买其他学科的教学设备。因此美术教学的相关环境与教学设施较为有限并得不到更新,学生对陈旧的美术教学设备缺乏兴趣,同时影响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制约了初中美术教学有效的展开。第二,由于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为落后,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无法吸引美术专业人才,导致在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指导教学使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美术教师的美术专业技能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是导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缺失的重要原因。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安排学生自备美术课堂所需的绘画笔、画板、颜料和画纸等。教师按照美术教材将绘画技巧讲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绘画。这种死板的美术教学模式无法体现美术的艺术性,使美术教学课堂氛围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3.学生缺乏美术学习意识
学生对教育学科的正确意识大都来自日常生活,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创造正确美术学习意识的有利依据。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科形成片面的认识。认为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辅助学科,没有必要投入像语、数、外等基础学科那样的精力。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没有将美术与生活相互结合,进而没有形成美术来源于生活并能够丰富生活的正确意识,导致初中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对策
1.完善美术教学环境,提供兴趣温床
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是提高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学校等教育机构和教师应该对美术教育教学进行正确认识。进而为初中美术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证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展开。学校应该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的认识到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最终意义不仅仅是培养美术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意识有了提高,智力得到良好的开发,对学生的美术学习非常有利。学校应合理分配教学资金,及时更新美术教学设备,科学的应用先进的美术教学设备,使学生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有利于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
2.多元化美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机械化,使学生对美术教学兴趣缺失。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设定美术教学背景,像,在素描教学中,在教授完素描技巧后鼓励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分别给对方当素描模特。美术课堂氛围变得不再拘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素描过程中教师适当给予指导,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对素描技巧掌握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将美术作品完成之后,教师将每一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评价。学生在共享、讨论、评价的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仅激发了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美术学习的效率。
3.美术教学与生活结合,提高美术学习意识
任何一门学科均来自于生活的发现,并最终要应用于生活当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将美术教学从生活中割裂出来,阻碍了初中学生对美术教学的正确认识。因此,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积极正确的意识,进而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具体方法如下:在进行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可将美术教学课堂括展到自然生活中,在户外进行写真教学。学生在户外课堂认真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使其对真实的生活环境进行重新审美,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才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环境如此优美。从而显著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正确意识[5-6]。此外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后回到家里为父母素描画像。学生回到家里运用教师教授过的绘画技巧为自己的父母画像,在作业过程中学生对父母各个细节进行观察与刻画,父母一些外貌体征的细微变化,从父母的皱纹与弯曲的背部曲线使学生意识到父母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辛苦。这使学生的作品充分与生活相结合,其饱含对生活中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正真意识到美术的艺术性,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使美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结论
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真正步入美术规范化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在这一阶段提高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自主意识尤为重要。它为学生今后美术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毓.加强美术教程中快乐与美的充分结合——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的愉悦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2(04).
[2]杨育平.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2015(08).
[3]孙熠.优化美术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4]任丽雪.浅析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20).
[5]王涛.试析影响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内外因素[J].新课程(中学版),2010(01).
[6]王美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08(15).
戴锦贞,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