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改编
2016-01-2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00
谢 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710000)
浅析电影改编
谢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710000)
自电影诞生,就伴随着技术一步步发展到今日。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括着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论述。一部电影从编剧的文本创作到导演、摄影几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完成,都经历着艺术加工,再创作的过程。当一部电影成品呈现给观众时,创作者与接受者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还会再一次艺术创作与升华。
当下的电影热潮中,以故事片为例,有网络小说改编,有文学作品改编,有真人真事改编,无论是哪一种改编方式,都遵循着电影创作的必要元素——剧本创作,时空真实创造及主题表达。本文以此为例浅谈一二。
一、剧本创作与二次加工
电影剧本并不是文学作品,但它具有文学属性,是为了拍摄电影服务的。编剧的工作目的在于用文字的方式,用造型语言讲述故事,并为未来所要拍摄的画面加以提示。
早期的很多电影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早期创作者以忠实于原著为目标,此时文学性占据电影艺术的主要方面,之后的电影艺术特性渐渐发挥出来,叙事语言的多样性,表现手法的多变性,镜头,声音,色彩,加之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转折,使得电影用画面讲述故事较之前更加丰富。而剧本的二次加工在于导演对于剧本的把握及其思想主题的表达,导演将文字转化成画面镜头传情达意。
小说用文字来叙事,通过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注重人物刻画的心理活动,营造故事的情节发展,这些在电影剧本中必须转化成造型语言,如镜头、声音、色调、光线等,在画面中用具体的行动细节告诉观众。而改编不仅仅是将文字转换成画面镜头语言,更多的是从叙事角度,对人物塑造,故事结构,环境以及叙事语言这些细节的二次加工创作,这必然会使得小说本身与电影有所差异。
就改编电影而言,从早期曹禺的《雷雨》,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影视剧的改编,到侯咏的《茉莉花开》,李安的《色戒》,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再到陆川的《鬼吹灯》,选材不再局限于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向网络小说蔓延,这使得传统的文学作品改编思路更加广阔。
在改编的过程中,由于艺术性质的限制,议论性、心理意识的描写不如描绘性的话语和详细的情节更容易转化为视听形象。“在《山楂树之恋》中,静秋对于爱情的天真理解,恋爱中的羞涩,以及点点滴滴的心理描写最吸引读者,这些细腻的情感转化为电影比较困难,电影通过画面和画外音结合的手法,来展现心里活动。”另外在人物的塑造上,在故事情节删减上,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单纯与质朴。
电影对于小说的改编,成功的完成二次创造。
二、创造时空真实
故事片的创作关键在于对电影时空的创作,时空性的艺术加工就必须依靠导演和摄影师对于电影的创作技巧。在一部电影的制作前期,剧本的创作其实就是对时空的设计,人物、空间环境、情节的设置。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接受者从文字上进行视觉感知,之后在视听层面参与到“真实”的影视时空世界,原本头脑中通过文字勾勒的画面成为银幕上的具体甚至“可感”。
小说用文字语言创造的世界既是现实人生世界曲折的反映,也是作家主观的艺术创造,同样,影视作品也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小说描绘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通过光、影、声创造的另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真实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小说用文字塑造现实,电影用活动的画面展示现实,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时空。
在文字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后宫甄嬛传》在心理刻画上则通过人物妆容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及运用各种景别的改变表现出来。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封闭的四合院还有那一排排的大红灯笼,在真实环境中不只是具有造型感的视觉元素,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化符号。在陆川《鬼吹灯》里,对于环境气氛的营造,对于里面古老生物的设计,让观众看到了真实可感的书中世界。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所塑造的九十年代的大学校园,开场,镜头的逐渐推移,楼道里总是被占用的电话机,宿舍里晾着还滴着水的衣服,怎么都占不到位子的自习室,还有午夜陪伴大家入眠的收音机,以及男生们最喜欢的摇滚乐。这些带着情窦初幵的青涩以及青春记忆的回忆,一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些时空的真实感,将小说和电影的距离拉近,将两个世界拉近。
三、生存状态的主题追求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亦或是影视作品,最终目的都在于对思想深度的探讨和追寻,这种深度表现在主题上就是对一个国家、民族或是个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创作者不同的经验体会,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生存法则”。
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生活的自然状态,没有所谓的重心和主题,文字语言创造的世界是作家思想意向的体现,有重心、有主题,而电影在视听双重真实营造下的世界,更是注入创作者对于现实独有的理解。
李安对于张爱玲《色•戒》的成功改编,就在于文字魅力与影像神话的完美结合,导演将原著中细微感人的心理描写转换成五段情爱场面,用丰富的视听影像,将历史投射于真实的环境,将人物置于爱欲、情色、忠奸等诸多矛盾之中,人性在此经历重重考验。“情的渲染、色的放大,满足了大众的情欲幻想和程度水平上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望。”在这一背景下的小说与影像相互影响。这种对于日常生存状态的描绘,兼具现代性与通俗性。终收获了艺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
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网络飞速发展,大众文化和大众生活开始成为网络文学的关注重点,这种根植于消费文化与大众文化之中的文学作品开始以大众消费为导向,“创作者一方面紧扣现实创作出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的现实题材作品,另一方面又回避现实生活,采用夸张的想象和光怪陆离的戏剧性情节创造出迎合消费者口味的非现实类题材作品。”
电影导演在改编选择上,不仅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情感上的共鸣,经历上的相似性,探讨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也开始探索新的领域,一些玄幻、陌生的新奇环境的体验似乎更加符合现在的80,90,甚至00后的需求。电影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观众对小说的另一种解读。
参考文献:
[1]褚晓萌.《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黄兵.《大众文艺》.《文字和影像的合谋——《色•戒》成功改编及其原因》.2009(13).
谢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业:戏剧与影视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