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泠泠七弦上 静听西域声
——以歌曲创作为例浅析新疆当代音乐创作

2016-01-27赵晓华新疆艺术学院830049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疆

赵晓华 (新疆艺术学院 830049)



泠泠七弦上静听西域声
——以歌曲创作为例浅析新疆当代音乐创作

赵晓华(新疆艺术学院830049)

摘要:当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响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我国歌曲音乐创作就在这凯歌声中迈向了当代,而在此影响下的新疆歌曲创作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也已走过几十年的历程。在这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新疆歌曲创作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在全国歌曲创作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其中许多歌曲传唱度极高,并成为经典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当代背景下歌曲创作的几个阶段,歌曲本身的发展特点等方面的认识,浅显的梳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背景下的新疆当代音乐创作。

关键词:新疆;当代音乐;歌曲创作

任何时代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当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响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我国歌曲音乐创作就在这凯歌声中迈向了当代,继承着“五四”的传统在光辉与挫折中走着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而在此影响下的新疆歌曲创作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也已走过几十年的历程。在这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新疆歌曲创作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并在全国歌曲创作领域取得辉煌成绩,其中许多歌曲传唱度极高,并成为经典作品。新疆歌曲创作呈现出几次创作高潮,每一次创作高潮都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都带着时代的烙印,体现着新疆这一特定区域的音乐文化特征。

一、建国初期的音乐创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当代歌曲取得辉煌成就,此时期成为中国歌曲创作的黄金时代。即使如此,歌曲创作之路充满坎坷。1949年至1956年的七年中,我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此时期党的指导方针对文艺政策起到很强的指导作用,并为歌曲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此时的歌曲有力地展现出新中国诞生的新风貌。新疆音乐在这一缕新风的影响下开始走向发展,边疆的少数民族音调也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刘炽的《新疆好》打开了新疆当代歌曲创作的大门,陆陆续续的作品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并进行传唱。

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题材主要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领袖、赞美新生活。如:玉山江•加米创作的《解放时代》(周吉配译),表现了在新疆解放后,处在新时代、新生活的维吾尔族人民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库尔班•乌麦尔创作的《在毛泽东时代》,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自己领袖的赞美;阿布力克木创作的《我们的歌声》,歌曲用第一人称歌颂了改变家乡面貌和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念。除了表达对祖国、对领袖的厚爱与赞美之外,还有对人民解放军的感激和爱戴,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如:石夫创作的《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哈萨克牧民对解放军的赞颂;李巨川创作的《我骑着马儿过草原》,通过对草原上新旧的对比,歌颂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美好生活。

建国初期的歌曲在结构上注重对称与平衡,与我国抗日救亡时期等战争年代的歌曲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用音乐上方整、均衡的结构来反映当时安定、幸福的新生活。这一时期的音调类型主要有:以强烈的切分节奏反映胜利、欢呼的音调;以方整的进行曲反映战斗的音调,以整齐的节奏反映劳动的音调。

二、曲折前进时期的音乐创作

1957年,受政治风雨的影响,建国后歌曲创作的首个高潮遭受损害,后期多次政治运动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上的失误,使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受曲折的发展进程,音乐创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未能幸免。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许多作曲家仍然继续发扬歌曲艺术的优良传统,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依然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创作歌曲,并在当时复杂而曲折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许多影响力较大的优秀音乐作品。作曲家们继续深入新疆边远地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努力吸取其他优秀民族音乐的精华,并在歌曲创作长取得新突破。

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题材主要是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友谊、爱情和对明天的期许。如:雷振邦创作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通过真挚淳朴的语言赞美少数民族的纯美爱情,突破了以往歌曲的创作题材,后经电影的传播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田歌创作的《草原之夜》,通过优美的话语表达农垦战士对甜蜜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该歌曲被称赞为东方“小夜曲”;田歌创作的《边疆处处赛江南》,反映了边疆军垦战士的生活;吕远创作的《克拉玛依之歌》,通过对克拉玛依市石油开发前后的变化,赞颂了石油新城翻天覆地的变化;吐尔逊卡迪尔创作的《美丽的塔什库尔干》,抒发了塔吉克族人民永远跟党走,誓把边疆建成祖国的钢铁长城的决心。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还有一首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中最特别的存在,雷振邦创作的《怀念战友》,用抒情的语调、真切的词句表达了战友之间兄弟般的友谊和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赞颂。

在曲折中艰辛前进着的音乐创作,在技法上融汇了民间音乐特色,后经重新组合加工,最终形成生动完整的音乐形象。在曲调上,诗情画意地展现出时代风貌。此阶段为新疆歌曲创作的丰收阶段,同时也是经典音乐作品与作曲家的上升阶段,在此阶段,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与柔美舒缓的抒情曲两者并重,并取得非常好的音乐成果。

三、文革时期音乐创作

这一时期的新疆有许多音乐工作者在夹缝与巨石下进行着艰难的斗争与音乐创作,这种在抵制、斗争中产生的艺术创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音乐的宝贵资源。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歌曲创作大致可分为“语录歌”的狂潮、沉默期、“战地新歌”三个发展阶段,新疆的歌曲创作多是在歌颂祖国、歌颂生活、赞美家乡等方面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和积极向上的经典作品。如:乌斯满江创作的《祖国、我为您歌唱》,深刻表达出新疆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祝恒谦创作的《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着锡伯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石夫创作的《柯尔克孜人民歌唱毛主席》,也同样唱诵着柯尔克孜族人民对党和毛主席带来美好生活的感激;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歌颂少数民族新的生活和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贫苦出音乐,悲愤出诗歌。越是受挫越要勇敢前进,“文革”时期的音乐创作便是如此,采用民间音乐作为素材,通过不同的作曲手法加以改编和创造,用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风格诠释着新疆人民的生活和心态。但是,由于受到“文革”的特殊影响,音乐很多还是感情干瘪、节奏死板的令人厌恶的曲调,而歌曲作家也面临特殊的困难条件,一部分作曲家在被当作工具使用,有的甚至违心创作了配合“文革”的歌曲,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四、开始复苏、开拓时期的音乐创作

在经历了“文革”的洗劫之后,歌曲创作仍在曲折中前进着,创作道路时而平坦、时而崎岖,作曲家的的心态时而奋发、时而困惑。但是,这一时期的歌曲又回到人们的真实情感中,作曲家们也深刻入体会到,真情正是歌曲的生命之源,此阶段,我国歌曲创作取得重要进展。

在题材方面,歌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扩展。以往被长期禁锢的音乐作品,在此时期得以再次展现。如:施光南创作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通过采用暗喻与陪衬手法,将对国家、对生活、对情人的感情巧妙地融合起来,是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颜丕承创作的《迷人的喀纳斯湖》,描绘了人间美景喀纳斯湖幽静、神奇的自然美景;克里木创作的《塔里木河》,用真挚的语言抒发着各族人民最母亲河——塔里木河的热恋;瞿希贤创作的《伊犁河、我的母亲河》,唱诵了哈萨克族对人民对心中的母亲河——伊利河的赞颂与眷恋;郑秋枫创作的《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描绘和展现出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人对家乡的赞美和对边防军的热情讴歌。

新时期总是充满着新气象,音乐也是如此,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吸取民间曲调精华,以此作为歌曲主旋律的重要基础,最终形成统一完整的音乐作品。与直接引用现有曲调相比,这种创作手法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并被广大作曲家广泛应用。新疆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音乐,其独特的风格常常是通过调式来表现出来的,作曲家们也借助这个点,来丰富旋律、丰富民族色彩。

历经几十年和几代作曲家们的不懈努力,新疆当代音乐创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及惨痛的教训,这些应该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鉴戒。新疆当代音乐创作走了艰辛曲折的道路,歌曲创作在螺旋式地前进,新疆歌曲的人民性、战斗性、民族性、真实性的光辉传统,在波折中不断得到加强和发展,这些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当代歌曲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期待新疆当代音乐创作的明天更灿烂美好。

参考文献:

[1]梁茂春著.《中国当代音乐(1949——1989)》.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2]居其宏著.《共和国音乐史(1949——2008)》.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3]何星亮著.《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3.

[4]《新疆革命歌曲选(1、2)》.新疆人民在出版社,1974.

[5]《新疆少数民族歌曲选(哈萨克专辑,蒙古、柯尔克孜专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6]当代中国音乐编委会编.《当代中国音乐》.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07).

[7]周畅著.《中国现当代音乐家与作品》.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8]苏夏著.《论中国现当代音乐名家名作》.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怀念新疆
怀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新疆:60年春华秋实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