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优化设计

2016-01-27杨静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532200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师生校园

杨静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系 532200)



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优化设计

杨静柳(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532200)

摘要:高校校园交往空间是师生们交流交往的重要公共平台。作为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交往空间建设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及高校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走访桂西南地区的高校,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总结出校园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进而深入研究当地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结合师生们的需要试图挖掘出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优化设计的新方法,为高校建设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交往空间;优化设计

大学校园是城市发展的“资源库”,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传承核心。在高校建设发展中重视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校园建设的蓬勃发展为设计师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机遇,然而如何设计出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校园空间成为了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一、地域文化与交往空间设计

交往空间可以容纳人们交流与沟通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场所,是人们公共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1交往空间的营造对校园交往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交往空间设计舒适合理则能促成交往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诱发新的交往活动的发生;反之,则有可能阻碍交往活动的形成,不利于师生们进行交往活动。良好的校园交往活动能够校园的文化氛围,对校园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交往空间的存在依托于物质基础——校园建筑和景观;地域文化是校园建设的土壤,为校园的发展壮大提供养料。因此,在校园交往空间设计中我们根据人的需要,适当地融入地域文化才能建设出更实用高效的交往空间。

二、桂西南地域文化的分析

桂西南地区是指南宁以西至中越边境之间的区域,其主体包括崇左市各县(市、区)及周边的靖西县、上思县等。2作为连接着东盟各国的中国南大门,该区域的发展受到了各国外来文化的影响,异域风情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也因为历史的原因,这里遗留下来丰富的历史资源,成就了红色记忆的圣地;这里各民族聚居形成了以壮族为主的特色民族文化。对地域文化的提炼于设计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文化元素对我们的校园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

壮锦图案:广西壮锦这种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成为了广西本土传统文化中华丽的一页。它由彩色的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丰富的图案、严谨的结构、生动的造型及其五彩斑斓的色彩展现了一种活泼、热烈的民族格调,也传递出热情开朗的壮族儿女对生活的热爱。

花山壁画:左江花山壁画是壮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崇左地区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整个画面恢弘大气: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人物神态展现栩栩如生,然而在几千年前的古壮族人民是如何创作这些壁画,又是为何创造如此的画作成为了未解之谜,也让花山壁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壮族干栏式民居:桂西南边境地区,山地地势广泛。壮族人民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的建筑形式。传统的山地民族村落聚居地建筑选址于山脚或者坡上。建筑形态则多采用干栏式,其最大的特征当属坡屋顶。层层的屋顶相互交错呈现出恢宏气势,展现出一种传统民居的古朴美及独有的古建筑神韵。

三、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现状

桂西南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建设发展也相对缓慢。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崇左共有5所高校,其中本科1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专科学校4所。笔者走访了这几所高校,对其校园交往空间设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交往空间层次不够丰富

交往空间作为师生进行交往活动的场所,既要满足群体活动的进行更应该激发一些偶然交往行为的发生。群体活动一般是在比较大的交往空间内,如广场。很多高校的校园广场局限于集体活动的进行,却未能诱发更多的交往活动。分析其原因:首先,空间过于单一,广场就是一个规模超大的“空地”,缺乏层次变化,也没有界面的限定,不利于小型的或者个体活动的进行;另外,景观视线单一,空间缺乏层次变化,没有近中远景、四季景象及低中高景的变化。往往呈现出整片的单一品种树木,一望无际的水面。缺乏特色景观小品或者休息区域,无法引起师生驻足交往。

2.建筑空间的文化性不够明显

校园是知识的殿堂,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存在,理应为校园环境的人文氛围服务。然而在桂西南地区的高校校园建筑中却并没能形成建筑的特色。建筑的文化性来源于建筑的地域特征及校园文化特色。当前,桂西南地区的一些高校在设计中追求建筑形体空间的现代感而忽略了文化的传承与应用,导致校园建筑特色不够,高校建筑空间环境也缺乏个性。传统建筑的装饰元素在桂西南地区几所高校中基本上看不到,譬如南方的骑楼、宽广的大坡顶等建筑构件并未在该地高校建筑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相反对现代建筑的临摹,使得空间的吸引力缺失,一些公共的建筑空间毫无活力,使用率十分低。

3.环境的舒适度不够

空间环境的舒适与否主要由空间的功能构成及尺度决定。在设计中既要满足人的活动对空间的功能需要,又要把握好尺度对空间效果的影响。大部分校园交往空间缺乏对人的交往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导致空间功能单一。交往空间只是一个活动的场地并不能激发师生的交往活动的发生。如校园的广场属于校园交往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高校在规划中都把他作为一个对外展示校园形象的窗口。往往是大尺度大面积,设计的内容空洞,没有从人的需要出发,导致空间形态单一使用率低;另外,高校校园空间尺度的设计并没有深入对师生的行为进行研究,譬如校园的长廊作为建筑与外环境的连接,是一个很好的师生交往活动场地,却常常被设计成细长的“巷子”,过于封闭且单一的空间直接影响了空间的舒适度。

四、地域文化影响下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优化设计

好的交往空间环境应该是充分利用自然,从人的需要出发,创造出充满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针对当前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将本土文化应用到交往空间设计中,创造出更合理更舒适的空间环境。

1.文脉•空间

空间的变化会让人产生更丰富的空间感受,与之相反的是一层不变的校园空间序列让人感觉压抑紧迫,所以在高校的整体规划中加入节点场所供人们停驻会让空间的使用率增加不少。交往空间作为校园户外交往场所,合理规划整体空间中的节点必然会让校园空间环境更宜人。

在规划设计时应加强师生对生活园区的认可感和归属感,即设计中融入人文要素。交往空间的设计与地域文脉结合,使得校园环境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气息。桂西南地区——传统的壮族文化,绚丽的边疆文化及激人奋进的爱国主义(红色革命地)文化在这里碰撞。该地区高校的建设依托于以上文化,创造出特色的空间及文化氛围。历史文脉与精神,应该是因势利导地对其延续与扩展。校园小品建设中可以融入革命历史典故,既增添了环境的人文性也陶冶师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空间环境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让师生产生归属感,进而引导更多的交往活动发生。此外,交往空间集中设置的广场,尺度不能过大,且其位置应该选在人流量较大靠近师生生活的区域。除了对空间的整体考虑外,适当地增加一些地域文化元素到设计的细节中,如壮锦图案经过提炼装饰园路,绣球的造型可以应用到景观小品设计,这些设计能让环境中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更能激发师生的交往活动发生。建立和谐有序的校园空间序列。

2.文化•建筑

校园建筑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建筑,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对校园形象的树立及校园空间的文化内涵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在设计中应注入精神实质,展现深刻的学术氛围及深刻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校园建筑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建筑是在满足大学教学基本功能基础上形成特色的具有活力的建筑空间环境。

桂西南地区地域文化自成体系。如能在该区域校园设计中合理融入地域文化能让校园整体空间具有特色。具体来讲,校园内部建筑造型体现地域建筑的特色,与当地的地域建筑浑然一体。壮族干栏式建筑的层层坡屋顶的造型就可以应用到现代的教学建筑设计中。一些山地教学建筑则可以延续干栏式建筑的吊脚楼特色,一楼悬空设计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而且突出高校的建筑文化特色。此外,建筑的外墙设计应该丰富起来——壮锦纹样的墙裙装饰,铜鼓的现代化应用及花山壁画纹样的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能让建筑空间的文化特色彰显,校园的文化气息浓郁。

3.和谐•环境

桂西南地区山地较多,高校多依山面水而建。在建设中除了利用自然环境外更多地应该考虑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存:校园空间与本地自然融合及文脉历史与建筑空间融合。桂西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阳光充沛,雨水较多。适合作物生长。农作物达到一年三熟,绿化植物更是四季常青。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使得这里植被繁茂。桂西南地区高校在营造校园空间环境时,首先得注重因地制宜的空间整体规划,校园空间规划应按照自然的山水顺势设置,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桂西南地区石头山体丰富,我们可以利用天然的本地石材作为景观空间设计的主材料,根据人的交往需要设计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其次应重视植被的选择和绿化景观的形成。校园植被充满地域特色,各个时节都有不一样的景致,从而为我们的交往活动创造更加宜人的环境。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周边的空间环境在营造时就比较注重空间环境的和谐,其北面利用石材做了不同的景观小品,成片的石块上雕刻校训,既丰富了空间环境的层次也展示了校园文化;东面种植了一片格桑花,花季时节,引来众多师生停驻赏花交流,校园交往空间充满活力。

注释:

1.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2-48.

2.王晓军.全球化背景下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122-126.

参考文献:

[1]张跃进.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赵琤琤.高校校园的外部交往空间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

[4]廖明君.壮族自然崇拜文化[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5]唐华.花山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6]张静,魏利军.高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09(20).

[7]赵冶.广西壮族传统聚落及民居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资助青年项目。项目:桂西南地区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优化设计。编号为:2014QN004。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师生校园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