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的体会
2016-01-27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刘 婧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0)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条的体会
刘婧(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摘要:在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造型中,线条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线条是一幅画当中的主要精神,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关乎整幅作品的完整性以及质量的好坏;早期主要采用单线用墨的勾法,颜色比较单一,经过历代画师的创新和改良,加之对佛画技法和西域技法的引入,使得工笔人物画的线条日渐丰富,内容也日益扩大。元、明时期,由于工笔人物画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文人画,其发展也只是在复古前人的基础上略加改良。到了现代,工笔人物画的题材已是多种多样,颜色的变化也日益丰富,还有西方写实的影响,在内力和西方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有了更近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线条;造型发展
一、工笔人物画线条的发展
(一)原始时期
早在原始社会的绘画,线条已经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了,如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人物刻画就比较抽象,装饰性也非常强,虽然说不能完全算作工笔人物画,但主要是以线条勾勒为主来表现人物的形体,线条自然流畅,直线和曲线居多。
(二)先秦、秦汉时期
目前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为《人物御龙图》及《人物龙凤图》,虽具有神话色彩,但简单的线条勾勒已经完整的表达了画面内容,线条均匀流畅,并有粗细变化,概括性强,用笔还比较单一,具有质朴的特点,在那个时期呈现出来这样的艺术也是非常不易的。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前期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线条变化不是很多,到了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已经完全摆脱了汉代的稚拙水平而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取得新的风貌,顾恺之的作品中已将女人衣服衣袋飘举处确实有行云流水之感。线条流畅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而张僧繇则是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人物画的线条语言大大丰富了起来。北齐画家曹仲达,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衣出水”的来源就是因为线条紧贴身体结构而得来的,后世评论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即使在同一时期,每位画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绘画风格,尤其是线条的运用上,这样绘画的语言就得到了丰富。
(四)隋唐时期
唐代是中国历史中最为昌盛的时代之一,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都到达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美术作品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人物有阎立本,其作品为《历代帝王图》,描绘了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人物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结实有力,按照人物地位的尊卑来安排比例大小,采用了挺拔坚实的“铁线描”,代表了那一时代的作品风貌;还有唐代画家吴道子,它具有极强的创造精神,他画线条改变了均匀着力的游丝描的画法,而形成了独特的有轻有重,变化多姿的“莼菜条”。而张宣、周昉的用线则是细劲匀整,流动多姿而典雅含蓄,如张宣的《捣练图》,描绘了古代宫廷妇女练丝、捣丝的劳动场面,是一组描绘宫廷仕女的题材,线条所表现的是一种华丽之美。人物造型丰腴健美,神态生动,衣纹的线条,细腻、匀整、圆转柔韧,富于弹性,表现出丝质衣服很强的质感,流露出画家极高的艺术修养。
(五)五代宋元时期
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市民阶层的出现,工笔人物画由原来描绘宫廷生活和贵族生活开始转向了市民阶层,在这样的背景下,线条就产生了淳朴雄健的特征,大圭不雕的气魄和重风骨的精神。宋元时期,写意画开始发展,如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线的运用水平就到了极高的境界。
(六)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工笔人物画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了衰败之势,但在人物画的创作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画家更多的重视色彩,而轻视线条,如明代唐寅的作品,画家在墨线勾勒的基础上略施粉彩,色彩淡雅清丽,画面讲究线条笔墨的情趣。
二、总结
中国工笔人物画要发展,就必须要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有了传统才谈得上继承,一些新的技法也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甚至是演变而来的。但是我们在学习前人的时候又不能拘泥于框架,要敢于创新,去突破,同时用心去揣摩、去借鉴其中的用线规律。当然前期的积累和积淀很重要。
比如自己在创作当中就深有体会,一幅比较完整的工笔画作品,除了要给人一种美感外,还要注意诗情画意的连带表现,注重工笔画的抒情写意,突出表现在线条的疏密、流畅、节奏形成的一种形式感和装饰美。我刚开始接触工笔人物画也是从勾线练起的,练习《维摩诘图》的线描,一开始觉得没什么难的,就是一根线勾下来就好了。其实不然,勾线是很有讲究的,起笔、运笔、收笔,其实每一笔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且勾线要注意用笔的圆润,中锋用笔,要有力度,不能软绵绵的,还有要粗壮和纤细的对比。尤其是勾线到衣服的转折处,要一气呵成,憋着一口气把它完整的勾下来,同时灵活的运用手腕,这样线条才有完整性、连贯性。有的时候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感都要考虑用不同的线,比如说自己在临摹何家英老师的作品《心语》时,画牛仔裤和外套时就可以采用粗壮一些的线条。同时线条也需要有弹性、有张力,还有要节奏感,这样勾出来的线才不会显得死板、僵硬,这样的线条就会觉得有呼吸。想要熟练地勾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量的练习,这样勾起线来才会得心应手,随心所用,表达得更流畅,运用得更自如。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人物画虽然经历了千年的磨难,但风采依然。灵动飘逸,刚毅雄健的线条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永远陶冶着华夏儿女,它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其魅力将永远保存,我们要取其精华,并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郭巍,赵芳著.中国重彩画材质与表现[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顾恺之著.画评[A].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C].文物出版社,1982.
[4]周积寅著.中国画论辑要[C].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刘婧,山西师范大学,硕士,中国画。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