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青铜器保护与展示中的作用探析

2016-01-27刘小明山东博物馆2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护修复展示青铜器

刘小明 (山东博物馆 250000)



信息技术在青铜器保护与展示中的作用探析

刘小明(山东博物馆250000)

摘要:传统的青铜器保护与展示工作在文物修复、展示控制以及讲解中遇到了技术瓶颈。为此,博物馆引进信息技术,在技术层面促进青铜器保护与展示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青铜器保护修复与展示过程中新型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技术特征以及主要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技术上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青铜器;保护修复;展示;作用

信息化数字技术为文物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了提高博物馆青铜器保护与展示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基础上更好地保护青铜器文物,避免因保护与展示问题对文物的破坏,博物馆技术人员以信息技术理念作支撑,将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挥信息技术稳定与精确性的特点,开展了青铜器保护与展示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此研究主要分为青铜器保护技术与展示技术两项主要内容。

一、青铜器保护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集中在青铜器修复三维数据采集与激光清洗技术的应用过程。

(一)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在青铜器保护中的应用

三维数据采集技术主要通过对文物自身与碎片的扫描与分析,对文物形状、纹理以及颜色进行三维模型重组,为文物修复提供参考模型。其技术环节主要包括:(1)三维数据采集。技术人员首先利用三维扫描设备对文物进行扫描,根据文物形状与纹理复杂程度确定点云分辨率,再根据文物金属特性进行色彩还原,最后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处理器。(2)建立还原三维模型。在数据采集完成后,计算机处理系统会利用程序对数据进行还原处理。其过程包括对冗余及质量较差数据的删除;对点云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对点云数据进行优化,利用三角网格形式形成文物的三维模型;对模型中存在的漏洞进行技术还原处理,并输出三维模型。(3)模型管理。三维模型制作完成后,技术人员对三维模型进行处理,形成具有可视化图像、文字注解,进行测量计算,形成可展示的图文形式。最后由技术与文物专家对模型形态与细节进行分析评估,对细节化的失真、漏洞等问题进行最后的修复。

(二)激光清洗技术对于锈斑修复的效果分析

传统的化学与机械式清洗方式极易对鎏金或鎏银器表面镀层造成化学残留或机械破坏,影响文物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当前文物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常采用以下四种激光清洗技术对文物进行清理:(1)干洗法。激光干洗法即是利用激光辐射在文物产生的表面热膨胀效应,对文物锈蚀部分与杂质进行处理。这种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是产生的粉尘容易被人体吸收或回落在文物表面,降低了修复清洗质量。(2)液膜法。液膜清洗法是在修复区域表面沉着一层液膜,再将激光辐射热效应通过传导,对文物表现进行清洗。其技术形式包括强基体吸收、强液膜吸收以及共同吸收三种方式。由于强基体吸收模式修复效果较好,所以最为常用。(3)惰性气体法。这一方法是在激光清洗的同时,向修复区域吹送惰性气体,将修复形成的粉尘吹离文物,避免清洗后文物二次污染与氧化的形成。(4)琼脂法。琼脂法是将植物琼脂凝胶涂抹在清理区域表面,再利用激光热辐射对文物进行清洗。这一方式降低了对文物的破坏性,同时很好的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形成。

二、青铜器展示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文物修复保护过程中,特别是在提高环境控制与展示效果质量方面,信息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建立信息化环境监控系统,调控展示内外部环境

青铜器文物展示对于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以及光照等因素,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为此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化环境监控系统,对展示区域进行监控与自动控制一体化设计。(1)安装全方位监控设备。技术人员首先在展示内,不同位置安装温湿度、空气质量监控设备,对展示区域进行全方位监控。(2)设备连接。监控设备安装完成后,技术人员需要将监控设备连接到一台控制处理器,同时将处理器另一端连接到除湿、空调、排风等设备上,实现监控与处理一体化控制。(3)控制数据设置。在连接完成后,技术人员还需要的控制处理器进行设置。如将环境温度控制在18-20℃,绝对湿度定为35%左右,严格检测环境中的氯元素等都是数据设置的主要内容。同时监控设施还应包括对环境内照明灯光亮度与时长的控制,避免文物光源性老化的出现。(4)应急管理设置。技术人员对环境的控制需要充分考虑紧急风险内容的控制措施,做好应急管理设置。如在主控制设施故障情况下,备用设施的自动启动;高风险环境下控制系统的自动报警;火灾等重大风险因素下的文物环境自动保护等,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应急设置,保证文物展示质量的提升。

(二)采用立体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全方位展示

青铜器文物具有立体化特点,除了整体形态艺术与文化内涵需要展示外,内部与底部铭文、装饰纹理甚至模糊的金文档案,都具有极大的展示价值。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博物馆技术人员将文物制成三维立体照片,通过展示大屏进行旋转播放,配合实物对文物进行立体化展示,很好的提高了文物展示质量。立体化展示过程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对文物进行三维成像处理应采用严格的保护性措施,如必须由文保人员亲自操作;成像过程尽量减少对文物的搬动;避免文物与腐蚀性物质接触等技术措施的采用,都是三维成像过程重要的文物保护技术要点。(2)充分展示细节化内容。青铜器铭文、纹理等主要展示因素,都处于青铜器的细节环节。所以三维扫描过程,必须采用点云分辨率较高的设备,以及三维模型软件充分展示文物的细节特点。

(三)利用信息化现场解答设备,实现与参观者的互动联系

解说工作是文物展示过程的必要环节,解说过程可以使参观者对文物外观以外隐藏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性产生了解,这也是青铜器文物展示工作的意义。但是随着网络知识平台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参观者对于文物知识的了解已经不再满足于博物馆既定的讲解内容。为此,博物馆需要在讲解过程中配置信息化现场解答设备,实现讲解者与参观者之间良性互动,目前讲解用到的信息化设备主要有:(1)无线平板电脑,便于讲解者对参观者提出的知识范围外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搜索并予以回答。(2)计算机语音控制系统,用于对展示计算机系统进行语音控制,利用人机互动模式提高讲解趣味性,提高参观者关注度。

三、结语

虽然信息技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青铜器文物保护与展示质量提高起到了技术支持作用,但是传统技术经过长期技术积累,其保护作用也不可忽视。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掘文物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所以技术应以此目的为基础,结合文物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青铜器修复与展示技术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班学文.青铜器的保护与展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3)

[2]李英赫.三维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探究[D].内蒙古大学,2013.

刘小明,山东博物馆馆员,中级职称,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文物保管与科研。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保护修复展示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方法概述
关于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认识及研究
论博物馆纸质类文物保护修复队伍的建设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河间铜鎏金佛造像的保护修复
认识“晋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