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万荣花鼓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2016-01-27李英娜山西省司法学校030006
李英娜 (山西省司法学校 030006 )
试论万荣花鼓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李英娜(山西省司法学校030006 )
摘要:位于黄河东岸的晋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地。万荣花鼓受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和滋养,形成了灵巧多变、欢快活泼、激情热烈的表演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作为活跃于晋南一代民间艺术的一支绚丽的奇葩,不仅融入了优美的舞姿,伴着响亮的鼓点,舞乐结合,声情并茂,而且还和谐着人与“神”的关系,在农耕文化的陶冶下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征。并有情感真朴,动作花哨多彩,灵巧活泼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万荣花鼓;文化价值;审美情趣;艺术特色
“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万荣花鼓对这句话做了生动的诠释。由于万荣地处古老的“河东”地区,所以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孕育其形成了自己火爆明朗,淳朴热情的特性,它不仅具有灵巧高超的表演技艺、花哨多样的形式和真诚朴实的情感,而且是民众对神灵无比虔诚的心灵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形式。
一、万荣花鼓的艺术特色
(一)动作特点
万荣的艺人们在打鼓时动作淳朴灵活,节奏欢快,感情豪放。舞鼓的动作鲜明而有规律:打鼓的律动为上身灵活多样,下身扎实沉稳。上身没有固定的动作,鼓手可以即兴变化;下身的步伐常常用“大八字步半蹲”“弓箭步”等。在舞动时常用一些蹲、蹦、跳、碾、转等幅度大的动作来移动变化,紧促的步伐配上不停变化的姿态,给人呈现出一种热烈奔放、刚劲有力、充满活力的氛围。
(二)音乐特点
万荣花鼓不仅仅有优美的打鼓动作,而且在舞鼓时还有美妙动听的当地民歌在其中。在歌唱时通常不用乐队伴奏,一领众合(由花鼓手或伞手领唱),歌曲的腔调没有要求,由领唱掌握。且唱时不舞、舞时不唱,伴着响亮的鼓点,舞乐结合,声情并茂。在内容上可以即兴演唱,与舞蹈可以没有密切联系。在演奏时,“花鼓”是主奏乐器;大锣是领奏乐器;呆锣为辅助乐器,三种乐器的默契配合形成了一种节奏欢快,情绪热烈,气氛欢腾的文化艺术。
(三)审美特征
“万荣花鼓”作为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实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审美价值。它的艺术形式异彩纷呈,表现力丰富,率真自然,还有着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每一次演出都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触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在观赏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花鼓这个民间艺术带给大家的愉悦感和审美感。
二、万荣花鼓的文化价值
(一)和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万荣民众普遍认为“花鼓响三声,祛灾降福星”。人们通常会用欢鼓乐舞来祭祀,一方面回首过去,对诸神的救苦救难心怀感恩;另一方面展望未来,祈求神灵继续护佑全家诸事顺利,避遭灾难。
(二)促进村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花鼓的展演提高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让热爱艺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之关系紧密、和谐。人们会通过“踩院”等闹花鼓活动祛疫祈福,祈愿大家新年得福运,实现美好生活。村民们通过相互的祝福可以化解矛盾,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去了解。
(三)愉悦村民身心健康发展
万荣花鼓也成了人们娱乐,欣赏民间艺术的一种活动。民众在自娱自乐中传承文明,也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享受美丽的时光。
(四)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艺术
好的艺术离不开相互的借鉴,相互的学习。只有多借鉴,多学习才能更好的去完善,去发展。万荣的老艺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借鉴各种击打技法,才形成了独特的、表演丰富、激情热烈的万荣花鼓。花鼓中人物的扮相大多采纳了戏曲中的人物角色的装扮,花鼓中的舞蹈动作有时也会从当地戏曲中吸收过来加以改编形成适合打鼓的动作,不断地去丰富花鼓的舞姿造型。除了增加多种花样的击鼓动作外,还增加了杠上打鼓、桌上打鼓、凳上打鼓等技艺。
三、结语
万荣花鼓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鼓类民间舞蹈,其风格淳朴、动作粗犷、节奏欢快、情绪热烈,之所以世代流传,经久不衰,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为后人了解古代万荣的社会变迁、历史沿革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史料,同时它也是音乐学、舞蹈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挖掘、整理和保护万荣花鼓,对进一步丰富民间舞蹈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运城地区资料本[C].山西民间舞蹈集成.朔州市城区十套文艺集成编委会,2009.6:285
[2]乔建中.中国锣鼓[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5
[3]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
[4]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5]张琳仙,张志刚.舞蹈艺术心理学[J].2006.8.
[6]王铭瑄.万荣花鼓[M].山西万荣文化馆.2009.3.
[7]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