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深度解读
2016-01-27郑晓宇
郑晓宇
长春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浅议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深度解读
郑晓宇
长春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初中美术教育,旨在培养与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奠定美术知识,普及美术技能;通过对名画名作的分析与导读,使学生养成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思维品质;基于课时短、作品多等实际,初中美术鉴赏课不可能对每幅作品都深度解读,但美术老师的史学素养与深度解读思路,必须宽泛多维、深入浅出。
初中;美术鉴赏;深度解读
初中美术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与美学修养,基于学生美术兴趣的差异性、家长态度的功利性、教师素养的单一性、非文化课的辅学性,使得初中美术鉴赏课处于泛解多、精讲少状况。欲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创新思维、自补短板、盘活资源,方能不断拓宽美术鉴赏的教学路径,并实质促进美术鉴赏的精品解读。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
1、美术兴趣的差异性。初中生的美术兴趣培养,虽说与教师的引导、名品的解读有一定的联系,但最主要的还要看个人的先天兴趣和遗传基因。换言之,倘若文化课落后,只要刻苦努力、奋起直追,基本能够后来者居上;倘若既无美术兴趣,又缺少先天性美术基因,即便能把名家的绘画作品倒背如流,最多也只能是个动嘴皮子的美术鉴赏家,而无缘于画家。缘此,也便有了如是差异:学生要么应付,要么喜爱,且应付多于喜爱。
2、家长态度的功利性。迫于无可回避的高考志愿、生存就业等现实压力,加之美术人才成长的高成本、慢回报、难就业,即便是孩子素喜美术,且渐显其长,多数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走专业美术之路,尤其是那些收入微薄的工薪族家长,无不亟待孩子的早就业、早自立,哪有条件供孩子专攻美术?何况,美术之路的艰辛崎岖,有几人能抵达艺术的巅峰?从生存角度观之,一个美专的本科生,其收入未必抵得上一个成手瓦工。
3、教师素养的单一性。但凡美术专科毕业的美术老师,无不或长于绘画,或长于鉴赏,兼具绘画与鉴赏双重优势者为数寥寥。问题在于,处于美术兴趣培养阶段的初中生,其美术兴趣的奠基,不仅源于老师所授的美术起源、发展、流派等理论,更基于讲到即兴处时的信手绘画、言毕画成。较之枯燥的理论,教师如能信手在黑板上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其教学感染力远胜于引经据典的理论。可见,教师的绘画能力是学生的钦羡之本、治学之源。
4、非文化课的辅学性。初中美术课系全面素质教育的必修课,较之语文、数学等主科,无疑处于辅学之位。即为辅学,其绘画技术、学分压力等,就全看个人兴趣与爱好了:即便无心专攻美术,从拓宽学识的视角观之,初识中国美术的审美期待、审美价值及美感力量,即使今后从事其它行业,如不期然偶遇某美术作品,亦有益于了解画家的形象思维,并在品鉴时融入自己的审美判断、审美经验及联想内容。以此观之,辅学之辅,或许在不期然的紧要处促就意外收获。
二、初中美术鉴赏课深度解读路径
1、挖掘美术教育现有潜能。初中美术教育,意在培养和引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的发源史、分支、流派、画法,及主要名作的鉴赏与解读。其教学潜能:教学方法单一,配套手段滞后;满堂理论灌输,动手绘画不多;泛泛而谈居多,精品鉴赏寥寥;美术视野狭窄,漠视美术资源;封门自悟成习,技法交流不畅。上述情形,各校不一、成因各异,只要心系学生、系统梳理,必能使现有初中美术教育,更趋贴近实际,并被学生所接受,进而惠及更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开拓美术鉴赏教学资源。美术鉴赏教学资源,是学生拓宽美术视野的前提与基础,现有初中美术教育的弊端,恰在于美术鉴赏教学资源的单一与匮乏——除了教材和美术工作室里陈列的有限模具外,几无其它美术作品和专业书籍。如是现状,怎么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坦诚讲,此事并不难,只要创新思维、主动作为,自有良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乏绘画、书法等艺术家,甚至是书画城、书画作品拍卖公司。如能与这些艺术家建立联系,学生参观作品、聆听作品赏析,岂不是就近就便之事?其效果不言而喻,何苦而不为之?须知,较之老师的基础美术教育,这些数十年专攻书法、绘画的艺术家,不仅创作经验丰富,而且对市场需求、作品赏析、艺术渊源都颇为熟悉,间或请他们到校为学生上美术创作或作品赏析课,必定更有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3、构建美术鉴赏精典课堂。任何一幅绘画作品,都是画家审美情趣、情感和心灵的迹化,并透射着画家独特的自我感受、创作风格和个性。以八年级美术(上册)南宋画家马远所绘《寒江独钓图》为例,限于课时课量等原因,美术老师在课堂赏析时,大致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囿于感观层面的雪景奇趣;二是对渔翁个性情趣的遐思;三是由画及人的深层解读,亦即对柳宗元(773—819)的史学性深层解读——先是从《寒江独钓图》,引出南宋画家马远(1189-1223,字遥父,号钦山,与李唐、刘松年、夏珪合称“南宋四家”)。进而,引出柳宗元的名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再从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阐明柳宗元的家境、出身、仕途,尤其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谪永、柳二州后,长达九年的政治失意和内心忧愤,以及特立独行、清逸高洁的性格。最后,盖棺定论其忠于职守、济世利民的崇高官德及“为民代言的散文大家”。如在品读该画作之前,让学生阅读柳宗元的个人传记,再回头赏析此画作,便不难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以形写神”——透过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并寄托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但这远不是绘画审美的最高境界,只有兼达“形神兼备”,才是绘画审美的最高最高境界,也是画家的顶级艺术追求所在。
三、结语
中国绘画作品,兼纳诗词、散文、书法、印章、篆刻诸美之长,审美意境和艺术魅力极为深厚,欲全面准确鉴赏其艺术审美、艺术价值,必须基于一定的人生阅历、审美经验和艺术想象力。惟其如此,才能在多维审美视角下,感悟与分享作品的独特审美意境。缘此,初中美术教育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如能盘活美术鉴赏教学资源、构建美术鉴赏精典课堂,当然再好不过。
[1]薛向荣.美术欣赏教学的新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徐美容.基于视觉图式的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3]骆鹏.柳宗元永州时期的诗歌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4.
郑晓宇(1984-),女,汉族,长春市人,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