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2016-01-27赵得松
赵得松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高中生数学学习活动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解决策略研究
赵得松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
现在社会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补习班,班里讲解的东西也各具特色,尤其在高中数学讲解这一块,许多看似非常优秀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原因只在于讲课的过程和课后处理方面是否得当。很多学生在对高中数学的理解上只限于表面化的认知,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形成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本文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高中生;数学学习;问题;策略
课题申报号:BY2016-234,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065。
前言在对数学试卷或作业进行批改时,经常会遇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这个问题使教师恼火更让学生上火。但是这个问题的存在只是由一个表象表现出来,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教学中“教”的因素
1.1 教学思维的转换
教师在教学时认为简单的题就一带而过,讲也不太仔细,认为这种简单的题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的。在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别。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个新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用占用的时间来衡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但是做为教师,这些都是已经被消化了的知识,是不需要再进行这一过程的,从教师的角度和以学生的角度对一个问题去分析和考虑,其过程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从这占为来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因为高中数学理论和概念相对较多,要求学生将概念等基础真正理解后再进一步提高难度,这样,也不会形成拨苗助长的结果。
1.2 向课堂要效率
在高中教学中,课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平台。如何利用这个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是向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要求。现在有很多高中教师在教学备课时,反复的只讲几道自认为很难的或具有代表性的题型,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但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需要从大多数的学生基础出发,让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发挥无限的力量。提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师也是学生的需求,所以即要从教材出发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更精细的分析,为学生编织一个少而精,紧而全的知识网,让学生能够知一反三,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中“学”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才是整个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个体而言,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并不一样,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不停的练习和对题型进行更加深入的体会才能完成学的过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懂了,但还是不会做;会了,但是总是做不对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讲,这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有直接关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对概念理清关系。从对知识层面的理解上来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到做题时就发现自己对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2.自主思维能力差,自我监控不到位。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更是能力的运用过程。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思维能力的协调解决。因为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只从题面上进行浅层次的理解,然后就开始解题,结果答案一定是错误的。3.没有很强的意志力,解题经验不足。对于数学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件轻易就能完成的事,需要坚强的意志力,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是做题成败的关健,而最后得出正确的解题结果往往是坚持下来的结果。
三、解决策略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根本情况出发,从课堂要效率,在教学中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在对知识的展示和输出的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的对知识加深认识,同时也能更多的掌握解题方法。这还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1 建立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
高中学生年龄接近成人,心理处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因此面子也成为高中生顾及的一个问题。有一些学生因为顾及面子,认为题很简单,问了会很没面子,结果一个一个不会的题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及时的进行的进行疏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解题思路的连贯过程。互相之间的计论不是抄袭,不是照搬,是一个需要在讨论中完成思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及时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对安生学题不再感到畏惧,这种方法即帮助学生解决了解题中遇到的问题又保住了学生的面子,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
3.2 加强解题时的思维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思维能力是一种潜能的发掘过程。当学生在进行数学题解题时需要的是将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因此,会不会听课是一个层次的要求,能不能正确解题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是学生更多的参与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考虑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完成互相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从本质上考虑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质疑中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同时还需要养成一种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动而思”的品质。
3.3 放开思维空间,加强创造力
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拿出的例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在课堂上进行解题时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在课堂解题时,思维空间被限制住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向外扩展,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后多留一些与此相关的其他题型,让学生在自主解题时放开思维,拓展思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找寻合适自己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不断的求新探索中寻找到了合适自己的解题方式方法,对相应的数学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才会促使学生发挥潜力。
四、结论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来自于两者之间认知的不同,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才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感悟,不能满足于了解表面,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才会在解题时得心应手,才会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问题的出现。
[1]刘汝超.警惕“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数学大世界:高中生数学辅导版.2002年12期
[2]徐安华.拓宽思维,巧求通项[J].考试周刊.2008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