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技术视角看生态危机

2016-01-27李世强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3期
关键词:科学人类生态

李世强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技术视角看生态危机

李世强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术因素。技术作为科学理论的具体化应用与社会化大生产结合以后,是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几何倍数递增。从技术的视角审视当代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对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的认识;自然对技术发展的制约性;技术与经济组合模式;技术发展局限性以及技术价值观念的生态缺失。

生态危机;生态价值;技术;传统技术观

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技术也切断了原有的生态发展链条。“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1]技术的负面效应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生态规律在新的外部环境下难以为继。人们在经历了短暂的陶醉之后,开始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开始反思作为改造自然直接手段的技术。我们将引入生态反思以前的技术观念称之为传统技术观,这种技术观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悖离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可以说,技术根源是考量生态危机的重要维度。

一、技术对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的认识

人类认识自然及其发展规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认识经历了原始社会将自然奉为神明,经历了封建社会逐步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经历了技术能力提高使人类自身改造自然能力极大增强。从本质上说,对自然的认识表现为人们对于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对自然规律的每一点进步,都表现为人们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工业革命以来,人们过分陶醉于技术为人类社会创造的巨大财富,而忽视了我们获得这些物质财富的高昂成本。从这一角度说,人类社会向自然的每一点索取都对应着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社会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报复的存在。传统技术观仅仅将技术作为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而忽视了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这种改造的反弹。随着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自然科学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技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自然对技术发展的制约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业革命以来逐步呈现出对立的局面,传统技术观念使得人们产生了这样的错误认识,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作为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的主宰能够决定自然发展的走向。这种认识仅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部分,而非人与自然的全部。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博弈中,自然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必然包含了自然的反作用对于技术发展的制约。传统技术观忽视了人类社会作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必然需要遵守自然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受到自然发展规律的制约,任何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人类活动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2]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承担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中介作用,人类通过技术的运用将自然界改造成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技术在本质上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3]因此,如何看待技术、如何看待技术的发展、如何看待技术在未来社会的作用,决定了人类在未来社会如何与自然相处。

三、技术与经济组合模式

技术本身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具体应用,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技术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发挥怎样的角色,则由运用技术的人来决定。“马克思认为,在资本逐利的情况下,机器巳经不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中介,相反工人才是机器的一种工具;工人在机器生产中不是感到愉悦和轻松,而是感到异在和被支配。”技术理性的发展落后于技术自身的发展失衡,直接导致了技术发展偏离了合理的轨道。传统技术观念的短视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高资源投入的发展模式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必然带来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关系紧张。

四、技术发展局限性

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发展存在一个基础,即近现代科学的出现。古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以经验为主,古代时期的生产以经验为主,无论是古代农业生产还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都是基于人们长期对于自然界的观察而得来。人们通过这些经验来安排农业生产。从观近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物理科学、化学科学通过实证方法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生物科学以及生态科学却并并没有和他们一样获得快速发展。因此,近现代科学理论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了近现代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技术价值观念的生态缺失

传统技术观将人类作为自然世界的主宰,人类在进行物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也没有认识到自然与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资源被大量消耗、河流被严重污染、森林被任意砍伐时,人类并没有任何痛心,而是满足于自然对自然的主宰。这种观念的本质根源就是在人类的技术观念中,并没有将自然生态作为技术体系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忽视了自然的承载能力、忽视了资源的数量有限、忽视了人类自身对于自然的依赖。在这种价值体系中,人们没有将自然纳入到理性分析的框架之下。人口的快速增长超出了地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获取强度超出了自然的修复能力,在严重的资源浪费面前人们并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制约,而是放任自己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缺失使得我们的技术体系难以对生态环境形成保护,难以对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技术形成制约。生态观念的落后、生态宣传的弱化、生态教育的不足使得人们难以将生态要素作为社会化大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

从技术的视角看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技术对生态环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而技术价值观念的生态缺失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外部表现;自然对技术发展的制约性、技术与经济组合模式以及技术发展局限性则是技术及其技术观念对生态危机的具体影响。认识技术观与生态危机的关系,是我们优化技术与自然关系、开展技术创新的生态反思、促进生态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王朝科,赵方.技术进步的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08),P30-P36.

[2]吴国林,李君亮.生态技术的哲学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10),P51-P55.

[3]寇东亮.技术时代的“身体生态”危机及其消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08),P45-P50.

李世强(1993-),男,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哲学。

猜你喜欢

科学人类生态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点击科学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科学大爆炸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