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的问题研究
2016-01-27龙飞
龙 飞
沈阳工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的问题研究
龙 飞
沈阳工业大学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重,因此有效管理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加重要。本文将在大学生就业过程发现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意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在我国增扩就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成了各级政府和各高校工作的重要主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社会经济问题,而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正在遭受着严峻的挑战,理应受到国家的严密关注。
就业压力;增扩就业;就业质量
随着国内的经济持续改革与快速的发展进步,国内的大多数企业逐步提高了对人才的录用选择标准。另外,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使得当前结构性失业现象日益明显,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时代的快速发展之间的差距日益明显,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问题不容乐观。
1.结构性失业大背景下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概述
1.1 结构性失业的相关背景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等一系列的变动,使现今的毕业升在技能技巧、经验、知识、年龄、主观意愿、地区等各个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1]。结构性失业的大环境因素的刺激,使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加大。而大学生想要有效面对就业压力,就必须认清时代形势,并从根本给出解决措施。比如大学生可调整当前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技巧、提升心理素质等,以此提高就业几率,缓解时代背景下的就业压力。
1.2 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指当前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面对具体的就业情境时,由于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的现象。在对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处理的过程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压力。由于大学生周围的环境主体向其传送就业形势严峻的信息,而大学生对有效信息的认知性不高,易受影响就会接收到“就业难”的信号,因此形成一般性的就业压力。
当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时,通常会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对自身的压力感受程度进行一级评估,判断对自身是否有威胁,根据预估结果,大学生身体会以此进入“警戒期”、“抵抗期”“衰竭期”,如果身体状况不能很好应对这些压力,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疾病,危害严重[2]。大学生就业压力所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各种环境相互影响,大学生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来缓解压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并使自己在面对外界压力时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面对,才有可能缓解自身的就业压力。
2.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结构性失业的大背景下,当今的高校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3]。对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这种就业压力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好坏的关键在于大学生的面对时的表现。通过分析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时的表现,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应对就业压力时还存在许多问题。
2.1 对就业压力缺乏理性的认知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存在是大学生在结构性失业背景之下一种不可逆的感知,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出一般性。由于受到社会大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都会感到无形的就业压力。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只是他们的一种心理感知或是浅显意识,具体到自身时往往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和定位。大学生们只是站在心理的视角上,以一种抽象化的思维来认识自身的就业压力,缺乏在结构性失业背景下,结合社会需求与自身情况的情景化体现,不能将自身的就业压力具体化,缺乏对就业压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准确定位[4]。
2.2 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
有相关媒体在报道中用瓷娃娃来形容现如今大多数的大学生,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缺乏较强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败,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时,就会失去信心,变得麻木消沉,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甚者,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是徒劳的,于是选择逃避,以漠视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就业问题,更将自己与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压力隔离,人为地将自己与那些文化资本不足、经验缺乏、毕业就失业的同学分隔开来,从心理上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压力和应对就业压力。
2.3 大学生对现有资源利用不足
自我调整和社会求助是大学生在应对压力时普遍选择的方式。大学生自身所掌握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应对就业压力时的表现。对于那些手握充分且高质量的个人和社会资源的学生,在应对就业压力时就有充分得到资本去选择,也就有自信心去面对,应对方式相应也就积极许多。而对于那些没有充分资源的学生,应对方式自然就比较消极一些。但从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背景的形势下看,很多大学生在应对就业压力时普遍忽视了国家、企业、家庭、高校等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他们认为应对就业压力只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就各种从自身找问题,从自身做出一定的改变,却未曾有效利用各组织的资源和帮助,于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解决途径较少,应对力度也就相应较低。
3.面对高就业压力下就业质量研究
3.1 当今大学生就业质量面临的相关问题
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人才市场上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人力资源,但是由于毫无工作经验的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心态不成熟、高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与用人单位的特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用人单位管理差异较大等相关因素使得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3.1.1 学生就业稳定性降低。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与前几代人存在差异。《经济日报》曾对新就业的大学生离职情况进行了跟踪的调查报道,报相关调查65%的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不到一年,而将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坚持两年以上的毕业生仅仅有9.3%,大学生“闪辞”现象的普遍性使得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面临当前就业难的背景下提高就业质量的一大瓶颈。并且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员工的忠诚度也成了公司用人的疑虑。1999年国家开始逐步实施的各个高校的扩招,也逐步改变了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以追求就业率为导向的就业政策也是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不断下降的因素[5]。
3.1.2 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工资待遇持续走低。在《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我们发现全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3048元,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待遇为3366元。招生规模的扩大与高等教育的教育回报并没有明显的正比关系,甚至呈负向走势。中国劳动力市场高学历对低学历的替代效应也开始显现[6]。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相互影响时,对工资的掌控力也逐渐接近下降,工资待遇的持续走低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质量明显下降。
3.1.3 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功利性增强。当前的大学毕业生的主体意识过于增强导致其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和就业方式也随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愈来愈受欢迎,竞争激烈已成公务员录取考试的常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利性倾向,造成不合理的人才流向导致人力资源供需配置出现矛盾,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3.2 提升当今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方法
影响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大学毕业自身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的模式和当今教育的质量问题。具体来说,如果想在当前大的就业背景下提升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可选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
3.2.1 完善当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平衡人力资源的供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当代大学生在巨大就业压力下的就业质量问题得到一定的保障。同时,政府还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为大学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就业服务方面,政府和高校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拓大学毕业生就业途径,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
3.2.2 引导当今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意愿,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当代的大学生由于受到教育水平、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应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趋于多元化。因此,在当前扩大就业的战略背景下,就业岗位的稳定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择业和就业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和就业质量。
3.2.3 强化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而就业能力偏低所导致的大学生就业时工资福利待遇低、职业前景渺茫则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高等教育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并据此对大学生因材施教,使学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另外,政府要加强对终身学习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要不断学习以应对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岗位需求。
3.2.4 健全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和相关的保障体系。应保证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的相关的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体系,并适当的通过当前的市场机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形式。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这类初次就业人群,应尽量保证用人单位能够提供有效的措施,不断的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关系,通过培养大学生所在单位有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来提高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前景,使其当代大学生能够稳定就业。
结束语
在当前结构性失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大学生自身能力及素质与社会需求结构的不符。在这种大的就业形势下,使当代大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能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我国政府、学界以及高校和用人单位等都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1]张淑娟.当前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
[2]刘甜甜.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2.
[3]宋迎秋,曾璇,余明,陈宇栋.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就业竞争能力训练的策略分析——以华南某重点高校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44-48.
[4]仲小欢.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
[5]何亦名.教育扩张下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02:44-54+111.
[6]王炜丽,毕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09:171-172.